恆順眾生 | 性仁法師開示

0
856

恆順眾生 | 性仁法師開示

我們大乘佛法,之所以稱為『大』乘,那是以眾生作為首要任務。沒有眾生,就沒有菩提;沒有眾生,我們就不能成就佛道。佛道的成就,來自於一切眾生。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今天我跟大家特別解釋《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裡面的一小段經文。這段經文的內容不長,只有簡單的四句。但是這四句,可以說是整部《華嚴經》的精華所在,是普賢十大願王的核心。經文是這樣的:【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這段經文,我不知道大家在聽的過程當中,感覺如何?大家有沒有聽出來大乘佛法的偉大之處?我跟諸位同修講,這四句,可以說是大乘佛法的核心所在。大乘佛教,提倡利益一切眾生,以人為本,以度眾生作為成就自己的不二法門。平時,我喜歡恭誦《華嚴經》,特別喜歡《華嚴經》裡面的《普賢行願品》。對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情有獨鐘。每每讀到這裡,我都感動得不得了,痛哭流淚,好像是打了雞血一樣,內心總會產生無比的能量,無上的法喜。這種共鳴,不是語言文字所能夠形容的。每當我讀到這裡,讀到這四句話的時候,總是感受到佛陀的慈悲,佛教的偉大。同時也慶幸我自己,今生能夠出家,能夠弘法度生。當然我也感受到我自己強大的業障,慚愧自己修行不好,自己的能力非常有限,個人的福報不是很好。自己總想做的很多很多,但是自己真正能夠成就的總是太少太少了。總有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這是我個人讀這四句時候的感受。接下來我簡單跟大家解釋一下這四句的大意。第一句:【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我們大家知道,我們一切眾生都有病苦。大體來說,所有的病苦分為兩大類。一是身體上的病苦。除了身體上的種種病苦以外,再就是心理上的病。心理上的病苦,我們大家都有。有些人看似身體特別健康,但心裡面的疾病特別嚴重。心裡面的苦惱總是很多很多。這個也是心裡面的疾病。現在的社會,焦慮和抑鬱,成為大家工作生活當中的最大問題。我跟諸位同修講,這個也是心理疾病來的。身體上的毛病,很多一般的世間醫生可以治療。但是心理上的毛病,唯有佛法才能夠治療。你要發大菩提心、行菩薩道,那你才能夠真正治療你心理的疾病。當我們眾生身心苦惱的時候,我們作為一個學佛弟子,作為一個菩薩道的行者,我們就像高明的醫生一樣,救治眾生於病痛當中,拔除眾生的煩惱。這個是第一句:【於諸病苦,為作良醫】。第二句:【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所謂『失道』,就是迷了路,不知道道路怎麼走。就我們世間法來講,比如我們大家開車、走路,開到哪裡、走到哪裡去。我們如果知道目標,知道要去的方向,如果對這個道路是熟悉的,那我們不會有任何的問題。假如是一個陌生人,他不知道怎麼去,他走到很危險的道路上去,那這個就叫失了道。現在每一部車差不多都有導航。我們大家的手機裡面都有GPS(全球定位系統)。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人失道的。我見過太多的居士,洛杉磯這邊的居士,一上車就不知道東西南北的,完全找不到北的那種。像這麼一類居士,在美國能夠生活下來,能夠活下來,還真的是一個奇跡來的。這裡用『失道』來表示,真正的意思在哪裡呢?真正的意思告訴我們大家,不管你走路還是開車,還是週末去哪裡登山運動,或者幹甚麼,不管我們做甚麼。如果我們失了道,那這個當然很危險。這個是事實。但是從理上來講,我們六道的眾生,都是失道的。要不是失道的話,我們怎麼可能會墮落到六道當中輪迴呢?六道,就是生死之道。我們現在走在生死的道路上,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生死死,痛苦不堪。這個道路就是一個輪迴的道路。我們就是失了道,才這麼痛苦不堪的。一失足成千古恨。作為一個佛弟子,你要怎麼樣去做,才能夠讓眾生走回正道?我們只有去告訴他們正路在哪裡。【示其正路】。怎麼樣示其正路呢?就是勸告他來學習佛法,來聽聞經典,用佛法來開導他,讓他走入正道,讓他慢慢開始覺悟。這個是【示其正路】。現在社會上,有著太多不知人生方向的人。很多的人,正好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怎麼走下去。對未來的路非常迷惘,不知道何去何從。我們作為一個學佛人,作為一個過來人,我們給其他的眾生指示一條光明的大道。這個對於前途迷茫,對那些人生道路困惑的這麼一些人,太有幫助了。所以對於這麼一類眾生,我們要給他們指明道路。這個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這個是第二句。第三句:【於闇夜中,為作光明】。『闇夜』,這裡比如夜間,沒有燈光,沒有月光,一切都是很黑暗的。你行菩薩道,你就用燈光,用照明設備,讓那些走夜路的人,讓他看得清楚,不至於迷失了道路。為他們做一個光明的導引。同樣的,我們所有的一切眾生,我們真正說起來,誰有光明呢?我跟諸位同修講,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誰都沒有光明。就像《三寶歌》當中所唱的那樣:『人天長夜,宇宙黮暗』,誰都沒有光明。有光明,他看得見,看得清楚的話,那他就不可能在六道當中輪迴了。所以佛教所說的『光明』,在佛法當中,它是一個表法,象征著智慧來的。我們六道的眾生,都是在闇夜當中,迷迷糊糊的,整天醉生夢死。眼前哪知道有光明,我們不知道光明在哪裡。所以我們所有的眾生都是在黑暗當中摸索。但是作為一個學佛弟子,作為一個菩薩道行人,我們就要【為作光明】,就是替眾生點起一盞明燈,讓他看清楚。怎麼讓他看清楚呢?就是把佛法介紹給他人。佛法就是一盞明燈。對於那些人生路上不知道怎麼走的人,對於那些失去方向的人,佛法就像一盞明燈一樣,照亮著他人生的前程,為他的人生指明方向。當然,像有些地方,如果沒有路燈,我們作為一個學佛弟子,出個錢、發個心,弄個路燈,給別人光明。這個也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這個是第三句。第四句:【於貧窮者,令得伏藏】。『伏藏』是甚麼呢?伏藏就是寶藏。『藏』是收藏很多金銀財寶的地方。所謂的『伏藏』就是隱蔽起來的,沒人知道的寶藏。【於貧窮者】,就是對於那些貧窮的人,你行菩薩道的人告訴他:『你現在雖然很貧窮,但是在某處有一個寶藏。』你把寶藏的地點告訴人家,把寶藏的地理位置發給人家,然後告訴他怎麼去才能夠挖掘到寶藏。他得到寶藏之後,從此之後就可以富有起來。但是,這個寶就是再多,也是有限的。真正的伏藏,埋伏起來的伏藏,從佛法的角度來說,指的就是我們人人具有的如來藏。我們大家心中藏有如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清淨本性。這種清淨本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這種清淨本性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們每個人都有。我們人人心中都藏有如來,我們人人都有摩尼寶藏。這個寶藏,你採取也採取不盡,用也用不完。這個寶藏在哪裡?就是藏在我們的本性裡面。我們的本性一旦開發出來的話,那我們那個無窮無盡的寶藏就會被挖掘出來。所以,這裡的【令得伏藏】就是指示眾生,為了讓眾生了解本有的清淨內心,讓他明白本性在哪裡,清淨的本心在哪裡,要怎麼樣去把它給挖掘出來。大家想想看,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世間上的錢財再多,寶藏再豐富,總有一天被挖完的時候,那還是會貧窮。所以這裡【令得伏藏】是指專門開發我們自己的清淨本性來講的。對那些貧窮的人,要指引他們找到埋藏的寶藏,這個是第四句:【於貧窮者,令得伏藏】。這個是這四句。從這四句當中,可以看得出來,大乘佛法,它的目標特別明確。它所有的對象是一切眾生,只要對眾生有利益的,我們都要發心去服務,去成就所有的一切眾生。這樣才是真正的行菩薩道。我們作為一個菩薩道行者,我們要時時刻刻內心存有一個善念。隨時隨地服務、利益一切眾生。盡心盡力地去幫助一切眾生。這個才是大乘菩薩道的精神所在。有些同修會說,那我現在學得很糟糕,我的功力非常差,我現在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那我現在學經、修行,我首先要學到、修到自己開悟,自己先有成就,然後再來度眾生,可以不可以?我跟你說,從大乘的佛法來講,我們是不大贊成這麼做。你如果起這麼一個念頭,不想去度眾生,為了自己的修行,為了自己的成就,那你充其量,你就是一個小乘中人。大乘佛法的宗旨在於利他。我們的成就來源於一切眾生。只有在度眾生的過程當中,我們才會慢慢累積我們的資糧。只有在度眾生的過程當中,我們才會慢慢成就我們的佛道。所以大乘佛法特別提倡我們修行人,在日常生活當中,在行住坐臥當中,不管身處何地,不管甚麼時間,只要我們的內心有這麼一個善念,只要我們內心能夠利益眾生,那這個才是真正大乘菩薩道的行者。真正意義上的菩薩,以眾生為核心。佛陀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當作佛】。所以這四句話,教導我們所有的同修,也提出學佛的方法。我們怎麼樣才能夠成佛?就是要平等饒益一切眾生。以平等心、慈悲心、利他心,去成就一切眾生。只有眾生成就了,那我們的菩提道才會成就。為甚麼會這樣的?因為從《普賢行願品》的角度來說,因為【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能隨順供養諸佛】。甚麼意思呢?就是我們菩薩如果能夠可以恆順一切眾生,可以讓一切眾生歡喜,那我們就是等於隨順、供養諸佛。就是讓諸佛菩薩歡喜。諸位同修,我們大家都買最好的水果、最美的花來供佛。最好吃的東西,買來供養出家法師。但是這個地方說,如果我們能夠隨順、供養一切眾生,那就是等於隨順、供養一切諸佛菩薩。我們對於身邊的家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工作上的那些同事,親戚朋友,乃至所有的一切眾生,我們如果能夠好好地供養他們,這樣就是等於供養諸佛菩薩,供養未來的佛。所以這個是大乘佛法的宗旨所在。眾生就是佛。恆順一切眾生,就是恆順一切諸佛。供養一切眾生,就是等於供養一切諸佛。所以眾生成就了,我們的菩提大道才有希望。這個道理,大家如果明白的話,那我們就不會去做那些傷天害理的事情。這個道理如果同修明白的話,那我們就不會去惱怒一切眾生。我們視一切眾生如同釋迦本師。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樣的話,那我們身邊的人緣,皆會很好。我們人生當中,會少去很多的冤親債主,會增加很多的諸佛菩薩,很多的貴人。會成就我們,會幫助我們,讓我們所作皆辦。這個才是大乘佛法度眾生的最高的目標。感恩大家,阿彌陀佛!

轉載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