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星雲大師:讀《金剛經》,讓你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星雲大師:讀《金剛經》,讓你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讀《金剛經》,一定會讓你的生意更成功; 讀《金剛經》,一定會讓你的工作更順利; 讀《金剛經》,一定會讓你的身體更健康; 讀《金剛經》,一定會讓你獲得不可思議; 人生是一場游戲一場夢,尤其重要的是讀《金剛經》,會讓你在遇到失敗的時候不消沉,因為你看到的失敗不過是一個假象,不過是一個游戲,你不會被一個游戲擊倒。 讀《金剛經》,會讓你在遇到成功的時候不迷亂,因為成功也不過是一個假象,一個游戲,你不會被一個游戲迷惑。這種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能夠從根本上改變你的生命。 有一個故事,說在雅瓦地方寺廟內有位小沙彌,遇到一位精通相術的算命師。算命師看了一下小沙彌,說:“你很聰明,不過你只能活到十八歲。”小沙彌把這件事告訴了上師,上師讓他每天在寂靜處讀誦《金剛經》。小沙彌聽了上師的話後就安下心來,每天讀誦《金剛經》。這樣到了十八歲,結果還好好地活著,一直活到了九十五歲才去世。他好像什麼也沒有做,但改變確實發生了。 事實上,他在讀誦《金剛經》的過程中,把生死置之度外了,什麼時候去世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心已安住于當下,可以平靜地活著,平靜地死去。 讀誦《金剛經》,不是做學問,而是實實在在地修行,把自己的心修成迅猛的閃電,堅固的鑽石,無論什麼形色或觀念導致的煩惱或誘惑,都能洞察清澈,都能穿透現象進入本質;無論什麼形色或觀念,都不能影響到自己的心,安住于自己本來的樣子里,領略到生命最初的喜樂,用心把世間的路走好。 一個人在沒有得到的時候,想要得到,已經得到的時候,想要守住。得到的欲望,守住的欲望,是人類最基本的欲望。想要得到,就會擔心失敗;想要守住,就會害怕失去。這是人類最基本的心理問題:焦慮。 怎樣解決焦慮?《金剛經》指明了一條徹底的道路:不執著。只要對一切的對象不再執著,一切外界的對象就不會再對你構成不確定,甚至威脅,你就不會再有不安、擔心、害怕、恐懼,就不會再有焦慮。 《金剛經》告訴我們,當各種煩惱來了,你能夠像迅猛的閃電擊穿煩惱的假象,一下子就把煩惱看透,然後,你的心就像金剛鑽石那樣,任何煩惱不能動搖它;當各種快樂來了,你能夠像迅猛的閃電擊穿快樂,一下子就把快樂的假象看透,然後,你的心就像鑽石那樣,任何快樂也都不能動搖它。 《金剛經》雲: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一切因緣和合所產生的現象,就像夢境的非真,幻化的無實,水泡的易滅,影子的難存,又如早晨遇日而失的露珠,天空將雨時的閃電,瞬間即滅。有情世界皆為無常,人生百年,彈指即過,榮華富貴,更是過眼雲煙。 所謂: 紅塵看破了,不過是浮沉; 美麗看破了,不過是軀殼; 生命看破了,不過是無常; 愛情看破了,不過是聚散。 轉載貼文

隨喜是增長自己功德最便宜的事

隨喜是增長自己功德最便宜的事夢參老和尚 菩提心 “隨喜功德”,隨喜一切衆生、隨喜一切諸佛菩薩,願一切衆生舍離嫉妒障礙,看見人家有一點善事、有一點進步、對三寶有功德,都應當讚歎隨喜。 若師長對某同學、師兄弟表揚了一句,你就生起嫉妒心,說:“有些事我也會做,我比他還強,他有什麼了不起的。”不但不隨喜人家,反而說上幾句不好的話。如供千僧齋做佛事的,有的師父說說笑笑,也沒威儀,看上去一點也不莊重,我說:“莫生分別心,文殊菩薩在,可能是文殊菩薩示現的,你歡歡喜喜讚歎,不要從現象上迷惑了我們智慧的眼睛。” 所以隨喜功德,是增長自己功德最便宜的事,大家不要輕易地放棄,而且隨喜功德可以對治你嫉妒、障礙、煩惱。所以不論一切時、一切處,一切聖凡的功德悉皆隨喜,這個功德就可以使你成佛。 我們修行要不貪戀執著,要把聞法、修學、行持的功德迴向給一切衆生,同等獲利。所以隨便你在哪兒修行、做事,乃至你在寢室看書、誦經,把自己所修這一切的功德都回向給衆生,願衆生都能得到真正的利益,大家能一同趨向佛的智慧,到達不生不滅的涅槃城。 普賢十大願王不可思議,文殊菩薩的十大願我們更應該隨喜讚歎,應當把它作爲我們的日課。但不能讀讀就算了,要學文殊菩薩是怎樣度衆生的。還有《華嚴經》第四品覺林菩薩讚歎釋迦牟尼佛的話,我們也應當每天念一念。

這些都是很危險很可怕的業報

這些都是很危險很可怕的業報 宣化上人   從前有位茉莉夫人,她一生專行佈施,謹守戒行。將所有的財寶都佈施于眾生,從不懊悔,對受佈施的人,一律平等看待,毫無分別心。戒行方面,三業清淨無有瑕疵。   可是臨終時,忽然生出一點小瞋恨心。   因為一念瞋恨,就墮落,受生為一雙蠍子,這種蟲是很毒的。她做了七天的蠍子就死了。死後又生到天界享天福。   諸位!   以她一生行佈施、持戒的功德,僅臨終一念瞋心,竟然墮入旁生的毒蟲之中,再因一生的善行,得生入天界。   由此看來,做人,尤以修道的人,時時刻刻都要照顧守護自己的心城,不要有脾氣,不要隨便生瞋恨心。   因為瞋恨心,就是毒,所以大凡瞋恨心重的人,死後就會墮到蛇身、蠍子身、毒蜂身,或為毒蟒,這些都是有毒的旁生類,是很危險很可怕的業報。   修行所修的,就是要改變貪心、瞋心、癡心,使成寬宏平等的慈悲心,對任何人都要和平慈愛,沒有脾氣,即使別人對我如何,都要存諒解人的心。   古人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做事不順利,也應反省檢討是自己的過失。   修道人最醜陋的一面,莫如脾氣大,專說人的短處,只贊自己的長處。應該時時有慈悲心、喜舍心、隨時遠離貪瞋癡心,這就是守護如來的法藏。   慈悲喜舍四無量心,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如來法藏,在如來法藏裡,充滿了智慧光明,修道人無論對內對外,對人不論長幼尊卑,都常存慈善喜舍的心,自然能生感應。   如有人能用手治病,這並不是他的手能治病,而是他的心有慈悲喜舍愛護人的誠意,幫助人的真心,所以用手來表法。   《華嚴經》上有一偈: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現在我們也可以這樣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手,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以人能有神通,手能有眼睛會治病。   假如沒有慈悲喜舍心,心地不善,對人不好,哪會有神通?手也不會靈驗,什麼感應也沒有了。   人能無自私自利的心,隨時行菩薩道,不是光要人家對我好。我們要只管對人好,不問人對我如何,所以古人說:“施恩不望報,與人不追悔。”這些都是守護如來法藏的表現。   恭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十地品 淺釋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60/597781.html)

聖嚴法師:念觀音,學觀音,做觀音!

聖嚴法師:念觀音,學觀音,做觀音! 2006年11月9日,這一天正是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聖嚴師父在紐約東初禪寺向信眾講述與法鼓山關係密切的觀世音菩薩。師父娓娓道述觀音菩薩的出現、功能、經典出處,讓我們從中學習用 觀世音法門來幫助人、用平等慈悲心對待人,一起做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東初禪寺的菩薩們都知道,與東初禪寺最有關係、最有靈驗的菩薩,要算是觀世音菩薩了。我們一進門就是觀音殿,二樓禪堂供奉的也是觀世音菩薩。在台灣,法鼓山總本山是一處觀音道場,而我也出版一本《聖嚴法師教觀音法門》,專講觀音菩薩的修持方法。有關觀世音菩薩,過去我已講過很多,不再重複,今天要從觀世音菩薩的出現、功能、經典出處講起。 根據《阿含經》記載,釋迦牟尼佛住世之時、尚未成道以前,就稱為‘菩薩’,甚至在釋迦牟尼佛往昔生中、在度化眾生的生生世世之中,都稱做‘菩薩’。不過,佛經裡的‘菩薩’一名,除了是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前的尊稱,彌勒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和觀世音菩薩等,也都被敬稱為菩薩,特別是觀世音菩薩,在 華人地區的漢傳佛教,以及藏傳佛教,一直都是相當普遍的信仰。 ‘觀世音菩薩’這個名字出現得相當早,在印度的大乘佛教時期,大約在龍樹菩薩時代就已經出現了。最早出現的地方,為早期中印度的摩羯陀國,那是當時釋迦牟尼佛經常弘法的中心地帶;若以公元紀年來講,‘觀世音菩薩’此一名稱的出現,則早於耶穌基督誕生之前。在梵文佛經裡,觀世音菩薩稱為‘阿縛盧枳帝濕伐邏’( Avalokitesvara ),它具有千手千眼,隨時準備救度眾生。

末法時代的修行人,應該具備怎樣的心態?

末法時代的修行人,應該具備怎樣的心態? 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中云:「學道一要真為生死,二要具足剛骨,三要開發見識。」末法時代的修行人,必須要有剛骨。沒有剛骨的特徵什麼?就是沒有志氣。他評論任何事情都沒有志氣,只是隨自己的好樂、偏好而已。沒有剛骨的人批評別人:這是有問題的,這種制度是不對的,那樣做是不如理的……但是,只要別人請他吃一頓飯,或送他一點東西,馬上就會改變觀點,而不停地贊嘆。這就是沒有剛骨,完全隨著人情轉。沒有自己的佛法正見,根本談不上有什麼修行。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修行人必須要有剛骨,要有堅毅的志氣。就像儒家《論語》里所講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是指遠大的志向;「毅」,是一種堅毅的、鍥而不捨的精神。可見,不只是我們修行佛法的大乘菩薩道行者需要具足剛骨,即使是世間修學儒家之道的君子,也有這種讓人非常敬佩的志氣。 「任重而道遠」,雖然道路非常遙遠,任務也非常重,但是「仁以為己任」,以自己修養的仁德,行君子之道,做到仁義禮智信。 儒家追求「內聖外王」,先要自己成為聖人,接著要自利利他,這也是一種儒家的志願和精神。所以,「仁以為己任」,具足這樣自利利他、內聖外王的極遠大志向,「不亦重乎?」以這樣的志向,當然就是「任重」,這是最重的。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一直到死了,眼睛閉上了,這時候他才停止,否則是不會休息的。所以,雖然任重而道遠,但「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必須以這種心態去修行。 儒家的這種修行心態,我們不妨取而用之,用到自己修持佛法上。當然,我們是取其句而不取其義——取其文句,而不取儒家人乘的局限性觀點。儒家這種「死而後已」的心態,我們作為大乘佛法的修行人,也是應該具足的。

黃和烈先生往生記 20190915 佛誠居士

黃和烈先生往生記 20190915 佛誠居士 臨終苦逼遇妙法,彌陀悲憫兩度迎 2016年8月29日下午,突然接到通知,說有一癌症患者剛從醫院回到家裡,需要前去助念。佛國、佛志和我立即趕往患者家裡。 患者名叫黃和烈,五十歲出頭,食道癌晚期,在醫院救治無效,不得已只好回家等死。黃先生生前不信佛,但他的一位朋友常幫亡者入殮,對佛法有所信仰,也因此認識了佛國居士,這次正是他的這位朋友請我們幫其助念。患者的妻子雖不是專修念佛的,但也有信佛,因此家人對於我們的助念很配合。 我們來到患者家,發現患者精神還很好,人不是太瘦,雖插著氧氣,但能靠坐在椅子上;由於食管被切開,不能自如說話,但能用手示意。當時我還偷偷跟佛國居士講:「能量還這麼足,恐怕沒那麼快走吧。」 我們先為患者念佛一會兒後,就跟他說明他目前的真實狀況,其實他早已清楚這一點。然後我們按《就行立信學習摘錄》上的九條臨終開示內容為他逐條講說,每講一條後,念佛十聲。 我們跟他講這個世間的苦、空、無常和極樂世界的美好莊嚴,以及阿彌陀佛以名號無條件救度眾生的緣起,讓他明白稱名必生的道理;最後告訴他先暫時放下妻子兒女,跟阿彌陀佛去後,可以隨時回來看望、護佑所有的家人,將來大家一起在極樂世界永遠相聚。他聽得非常認真,頻頻點頭;我們念佛時,他也動口跟著念佛。念佛開示共一小時左右,我們走時讓他妻子把念佛機打開給他聽。 8月31日早晨,佛國居士打電話通知我說黃和烈往生了,讓我幫忙去助念。當時我很奇怪:這麼快就走了?按一般常規,癌症患者要身體的能量消耗完才會斷氣的。可見,黃先生由於及時信受念佛,少受了多少的罪!後因我要上班沒法走開,佛國居士於是帶領其他蓮友先去助念,我中午找了幾位蓮友再去接班助念。 後來我們才知道,就在我們8月29日那天助念開示後的第二天下午,黃和烈先生看到阿彌陀佛前來接引他,可他說自己衣服還沒換,等他換好衣服後再走,阿彌陀佛就立即隱去了。第三天早晨3點鐘,他告訴家人說,阿彌陀佛又來接他了,然後自己雙手合十就斷氣了。 黃和烈先生的往生給了我們極大的鼓舞,這活生生的事實又一次向我們證明:彌陀的救度真的是不分出家還是在家,不分有修行還是沒修行,也不分時節久近、念佛的多少,只要當下接受彌陀的救度,克念願生,即得往生。正如天親菩薩所說:「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轉載貼文

佛學文章

素食

酥香杏鮑菇

孜然烤香菇

鹿茸菇炒腐竹

香菇素肉燥

蔬菜素水餃

很好吃的菇酱豆包

花生麵筋

涼拌什錦菇

馬鈴薯沙拉 (蛋奶素)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