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到
佛學文章
素食
好文分享
易經占卜
論壇
討論群
登入
簽到
歡迎!
登錄到您的帳戶
您的用戶名
您的密碼
忘記密碼了嗎?
隱私權保護政策
找回密碼
找回密碼
您的電子郵件
搜索
佛學交流網站
NewsPaper
佛學交流網站
佛學文章
素食
好文分享
易經占卜
論壇
討論群
登入
More
Search
NewsPaper
佛學文章
素食
好文分享
易經占卜
論壇
討論群
登入
More
Search
未分類
【牌位超度與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否相符…?】
jessie 焦潔西
-
2023 年 9 月 13 日
佛學文章
淨界法師|業力不可互相抵消,只能罪從心起將心懺
佛學文章
地藏菩薩名號本身就是經、就是咒、就是戒
佛學文章
安放經書所應該知道的常識
最 受 歡 迎
佛學文章
心要富貴起來,命運才能改變
jessie 焦潔西
-
2020 年 11 月 4 日
0
佛學文章
放心!別人的業障不會跑到你身上
jessie 焦潔西
-
2020 年 5 月 12 日
0
佛學文章
佛門四威儀,修於內而形於外
jessie 焦潔西
-
2022 年 3 月 29 日
0
佛學文章
有壞習慣改不了,勤念〈大悲咒〉一定很快能斷惡修善
jessie 焦潔西
-
2020 年 3 月 15 日
0
佛學文章
宣化上人:多讀《心經》可以破三重障礙
jessie 焦潔西
-
2020 年 7 月 9 日
0
佛學文章
【問】: 墮胎,誦地藏經怎麼回向?
jessie 焦潔西
-
2019 年 9 月 15 日
0
佛學文章
淨空法師: 我們修學的心態要端正,端正與性德相應,性德裡面沒有是非人我、沒有我執、沒有法執。
jessie 焦潔西
-
2019 年 11 月 17 日
0
佛學文章
有災殃的地方是因無人讀《地藏經》?
jessie 焦潔西
-
2020 年 11 月 25 日
0
佛學文章
普門品裡的大秘密
jessie 焦潔西
-
2022 年 7 月 14 日
0
裝載更多
好文分享
一位出家僧人的親自口述
jessie 焦潔西
-
2019 年 11 月 9 日
0
一位出家僧人的親自口述 他講到:他在未出家前是獵人,專門捕捉海獺。 有一次,他一出門就抓到一隻大海獺。 等剖下珍貴的毛皮後,就把尚未斷氣的海獺藏在草叢裏。 傍晚時,獵人回到原來的地方,卻遍尋不著這只海獺。再仔細察看,才發現草地上依稀沾著血跡,一直延伸到附近小洞穴。 獵人探頭往洞裏瞧,不禁大吃一驚: 原來這只海獺忍著脫皮之痛,掙扎回到自己的窩。為什麼這麼做呢? 等獵人拖出這只早已氣絕的海獺時,才發覺有兩隻尚未睜眼的小海獺,正緊緊吸吮著死去母親乾癟的乳頭。 當這位獵人看到這一幕時,身心受到極大的震撼,他從來沒有想到動物會有這種連人都做不到的母子人倫之情,臨死還想著給自己的孩子餵奶,怕自己的孩子餓了。 想到這裏,這位獵人不由得心生悲泣,痛哭流涕,慚愧的無地自容。於是,他放下了屠刀,不再當獵戶,出家修行去了。 每當這位已經出家的僧人回憶起這段往事的時期,眼中還是會泛起淚光。飲食最低的目的是為了果腹,最高的目的是為了適口,而在果腹與適口之間,其相去何止百千萬里。 可是我們的味覺,由入口到咽喉,只有十數公分,過了咽喉,就什麼都感覺不出來了。 我們何忍為了這十數公分的感受,而殘殺如此多的生靈呢? 希望所有見到此則故事的朋友們,能夠將這一則感人至深,發人深省的故事,講給您所見到的每個人聽,希望他們都可以在聽到這一則故事之後,內心會有所觸動。 轉載貼文
閱讀更多
佛學文章
迴向的意義
jessie 焦潔西
-
2020 年 2 月 16 日
0
迴向的意義,簡單的說就是祝福自己與他人同獲佛法滋潤。在每一部經本的最後都有〈迴向偈〉,雖然內容不同,但都是歷代祖師大德有所感應而編寫的。在早晚課的課誦本中的〈迴向偈〉說:『願以此功德,迴向諸眾生,解脫三界苦,皆發菩提心。』所謂功德的意思,就是因做種種修行的功課所得到內心的平靜、所啟發的智慧,或者是行善所獲之果報。而回向就是將這樣的果報,通過諸佛菩薩的願力,傳達至所要祝福的物件。 迴向通常是在修行功課結束的時候做。如果是誦經,默念或誦讀經本最末的〈迴向偈〉即可。做其他的功課,亦可以在結束時,雙手合掌,然後說『願將做此……的功德,迴向給法界眾生,以及某某人』就可以了。也就是將回向的物件擴大,不限於自己的親人,而是萬事萬物。 其實,『迴向』的精神,重在時時保有一顆祝福大眾的心,不限於用功作課後,當然,如果是利用零碎時間念佛、持咒、誦經等等,則不需要時時做迴向,只要在一天結束的時候,以恭敬心做一總迴向即可。 轉載貼文
閱讀更多
佛學文章
堅定信心、堅信善良、堅信慈悲
jessie 焦潔西
-
2019 年 11 月 22 日
0
堅定信心、堅信善良、堅信慈悲 有一個孩子和他的父親在江蘇家鄉的河邊散步,恰巧看見一群鴨子正要下水嬉戲。孩子發現平靜的河水被它們弄皺了,感到非常有趣。看了一會兒,鴨子繼續游向了對岸。 父親問:“孩子,你看到了吧,每只鴨子在水面上都游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水路。”孩子說:“看見了。”父親摸摸孩子的頭,微笑著說:“孩子,你看河裡,大鴨子游出來的水路是大路,小鴨子游出來的水路是小路,每只鴨子都有自己的路,而且小鴨子也能像大鴨子一樣,從河的此岸到達河的彼岸。” 父親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遙望著對岸的鴨子,拍拍孩子的肩膀:“孩子,你也十幾歲了,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能夠走的路。如果你的力量很大,你就能夠走出大路,你也不要覺得有什麼了不起,因為你也是走一條路而已。當你到達河的彼岸,別人也能夠到達那邊。如果你的力量很小,你也不要難過,也不必羨慕別人的大路,不必認為自己沒有用,因為好好地努力去走你的小路,也能夠到達彼岸。” 梅花經歷嚴冬之寒才能傲立枝頭。明太祖朱元璋當年連口飯都吃不上,唐僧師徒不經歷九九八十一難,談何去西天取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因緣,人不應該自負,也不應該自棄,自己能做多少算多少。 只要我們的目標沒有錯,不違背自己的初始心,即可俯仰無愧。 只要我們堅定學佛的信心,堅信善良,堅信慈悲,堅信自己擁有佛的力量,我們一定會走出一條屬於佛的陽光大道。 (轉載)
閱讀更多
佛學文章
《聖嚴師父-戒律學綱要》
jessie 焦潔西
-
2019 年 7 月 27 日
0
《聖嚴師父-戒律學綱要》 [為何要受八關戒齋] 為何要受八關戒齋?大概的意思,前面已經說過,是為種植出世的善根,受持八關戒齋,雖僅一日一夜,終究必因此一功德而將得到涅槃之果! 那麼,為何八關戒齋具有如此的功德呢? 這一點,我們應注意到,八關戒齋的重心,是在設法關閉眾生的生死之門。八關戒齋的作用,是在由此關卡而走出眾生的生死之門。生死的主要關鍵,端在淫欲與飲食的二大禍源,儒家說:「食、色,性也。」依佛法的觀點來說,眾生之成為眾生的根本原因,飲食為生死的增上助緣,淫欲是生死的根本原因,一切眾生,皆因貪戀淫欲之樂,所以既助成了後代子孫的生死,自身也被生死之索所束縛纏裹!眾生之有淫欲,乃是與生俱來,淫欲之形成兩性的交接,則又必在飽暖之後,飽暖屬於衣食,食比衣更重要,有食無衣,可以飽也可以暖,有衣無食,終必飢餓而死。所以淫為生死根本,食為生死助緣,若能超越於淫欲與飲食之外,必已了生脫死──三界之中,雖至無色界的非想非非想處天,已無淫念,但仍不離識食,故仍不出生死。為了超越生死,所以戒淫,為了抑制淫欲,所以持齋。出世的生活,端從戒淫與持齋做起,飲食雖為生死的助緣,淫欲卻由飲食的滿足而起,正因如此,持齋雖非戒,卻是戒之體了。 也許讀者要懷疑:八關戒齋的內容,明明有八條或九條。為何只說淫戒與持齋才是八關戒齋的重心呢? 這要知道,八關戒齋的前五戒,除了將第三戒的「不邪淫」改為「不淫」,其餘則與五戒一樣,可見其重點是在於戒淫,故與五戒不同;至於第六條「不著香花鬘,不香油塗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觀聽」,以及第七條「不坐臥高廣大床」,目的也是為了間接的戒淫。著花、塗油、塗香、唱歌、跳舞、彈琴、雜伎、坐寶座、臥大床,不論自己做也好,去看他人做也好,對於修道的人來說,總是不相宜的,這些都是放縱導欲的媒介,都會使人想到淫欲上乃至做到淫欲上去的東西,故其仍屬戒淫的範圍。至於第八條持齋,不用再解釋了。 正因為八關戒齋,是重在淫欲與飲食的戒除與節制,所以持了八關戒齋,就是種植了出世之因的功德。在家俗人而想種植出世之因的功德者,就該受持八關戒齋,不論你已受了三皈也好,受了五戒也好,受了菩薩戒也好,都可以也應該再來受持八關戒齋的,因為八關戒齋與三皈、五戒、菩薩戒的受持,並無衝突。這是一日一夜受,今日受了,到明日天明,就可不再受此戒齋的限制,如果下次要受,必須重新再受,這實在是非常方便而功德很大的波羅提木叉,不像五戒是終身受戒,菩薩戒是盡未來際時受持。
閱讀更多
佛學文章
勸過年吃素文
jessie 焦潔西
-
2019 年 12 月 29 日
0
勸過年吃素文 編者按:這是一篇寫於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舊文,文章主旨雖然是勸誡過年吃素,但是文章內涵之深刻已完全超越了勸誡吃素的一般意義。全文懇切真摯、感人肺腑,平和溫暖卻震撼心靈,在彰顯樸素的人文關懷與深切的生命悲憫的同時,散發著強烈耀眼的人性光芒。在今天這個慾望熾盛、奢靡冷漠的時代,讀來更具有非同尋常的現實意義,可以說是直指人心,滌蕩靈魂。讀罷全文,令人怵然警醒、慚愧難當。早已迷失多年的我們,是否能停下被慾望驅使的盲目腳步,回望那依舊恢弘壯麗,而今卻已依稀模糊的精神故園?是驀然警醒踏上歸程,還是繼續漂泊茫然流浪,我們應該仔細思考。 大凡普通人家過年逢節,總要辦些大魚大肉吃。因為我國的古訓平日不能常吃肉的。古時天子諸侯無故不殺牛羊,士大夫無故不殺犬豕(sh? ),庶人無故不食珍餚。所以我國人大多都是儉樸慣了,平日里總是省吃儉用,到了年節,就辦些好吃的飲食,先供了祖宗然後讓一家人大家吃得歡樂。這意思很不錯的。至於供祖宗的意思,並不是說祖宗的靈魂要吃東西,不過是逢年過節,自己想到自身及一家的來由和現在的享用,就要記得祖宗父母遺留的德澤,顧复的慈恩,所以要備辦飯菜先供祭了祖宗父母然後大家吃。雖明知祖宗不會吃,這忠厚的意思是極好的。這供過的菜叫做?(jun )餘,又叫神福,就是分享祭神的福澤的意思。所以今人辦酒肉,總說是辦神福,這是古人逢年節吃些好菜的意思了。但是為什麼我倒要勸人過年吃素呢?待我說出理由來。 第一層是我們平日里違悖古訓,享用太過,應該在這特別的時節來補過懺悔。平常鄉農人家,大多數平日吃蔬菜,我們居城市的,尤其那家境富裕的,平日天天吃魚吃肉,有的人家還要殺雞殺鴨。論起來我們住城市讀書做生意的人,多半是四體不勤、無益於世的人。這享用是過分的,因為無功受享的緣故,所以受天理自然的裁制,就是刀兵、盜賊、疾病、爭訟、煩惱,這幾樣事是城市的人格外多的。我們既然曉得有因果報應,盈虛消長的道理,成為自然的裁制,我們就應該戒慎恐懼了。我們平日的享用既然都是太過分,到了年節大日子,應該藉此自省自懺,所以應該吃素為是。 第二層是為一家人免禍求福而應該吃素的。除夕和元旦是一年的緊要日子,大家都要盼望家里人口清吉,家事順遂,子孫繁盛,身體健康,總而言之,大家盼望來年凡事興盛,同樹木一樣的欣欣向榮有生氣就好。列位要曉得天理人心是相通的,善惡祥殃氣類是互相感召的。我們想要家里人事興旺有生氣,要先從我們心裡培植這種生氣,又須知這種精神上的生氣,總須從物質上的節制、慾念上的忍耐,方能有的。 孔子說過“克己復禮為仁” ,又說“仁者先難後獲”。克己,就是克制自己的慾念,從凡百事物上來磨練,難捨處要捨,難忍處要忍,難行處要行。打破這難熬的關頭,便到了成佛成聖的境界,這就叫“仁者先難後獲”了。所以說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又說是“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境界似乎太高,不容易領會,但是可以想見天人相通、萬物一體、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意思了。 克制慾念才能培養這種生氣,換句話說,順從慾念就會戕(qi?ng )賊生機。若問什麼是慾念,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喜歡的物事,若是順從它下去,就會發見驕奢淫逸的行為。這驕奢淫逸的結果,就是忿爭、憂苦、病毒、敗亡,這就是戕賊生機的證據了。 克制慾念雖然要從眼耳鼻舌身意件件用功,但是最平常的就是口味。我們最容易犯,容易體驗的就是這舌根的慾念,所以要克制慾念的功夫,要從舌根入手。譬如教小孩子們說些克己制欲的話,他是不懂的,但是這節制口味的事,用不著多講,就可在事實上施行受用的。從實際口味上常常克制忍耐,然後別的事也能夠節制忍耐,這生機自然能常保存了。 普通人不明白制欲功夫的緊要,當然不曉得吃素的深意,但是一經說明,我們不能不從早悔悟。若是難於立刻徹底實行,需要尋個入門方法,就是在這年節喜慶生日、大家希望好處的日子提醒這培養生機的意思,勉力把這一兩天來試驗,平日里順從慾念戕賊生機太多,這天里特別克制慾念,不要拿萬物的生命來供我的快意。只此一點念頭,世界上就會添了生氣。列位若是細玩此意,就會覺得舌頭忍一日,心里安得多呢。 第三層為維持國民經濟、圖謀世界幸福,我們應該提倡年節喜慶吃素的。何以故呢?諸君要曉得各處亂事頻仍,盜賊遍地,只有一個原因,就是財源枯窘、生計艱難。試看各國 ??勞工運動、社會革命和種種的欺詐、戰爭殺戮,豈有別的原因嗎?只是因為物產少、價格高、賺的錢不夠生活,不得已要巧取力爭。所以物少價高不夠生活的原故,一是大家貪現成、懶操作;二是因為大家不知節制慾念、好吃大用。現在要大家各自節制慾念,自然是空言難行,但是若是從一種定期的、有方法的運動,就能多少有些補益。 譬如我國四萬萬人,如果每人平均在過年過節多花一角錢吃食,就總共要多花四千萬銀錢,何況平均不止花一角呢。這樣的錢花了不覺得,省了也不看見,但是在國民經濟裡面,實際上是在那裡加減乘除的。如果一年三節省了幾個一角,那總數就有一萬幾千萬元呢。社會上多幾擔米多幾斤肉,這米價肉價就會低落,若是缺少些,立刻價就漲高。現在既然事事昂貴,若是能提倡節儉,當然是物價會落下來,生活容易些,世界自然會安寧些了。 有人說我們應該提倡實業、積極地生產,不要講消極的節省。我告訴他說,要先能從消極地節制自己慾念的人,方才能做積極事業、替國民生產,否則別人所生產,都到了他肚子去了。所以若是不提倡消極的刻苦克己,連生產的工人都會沒有了,現在的人喜歡當兵做匪、做政治生活,不喜歡種田做工,就是個鐵證了。 有的說你儘管提倡大家過年吃素,不但不會有四萬萬人信你的,連四十個人恐怕也沒有,若是只有幾十個人照做,與國民有何裨益?我告訴他說,我們做事只要辨明義理應該不應該,不要管後來功效的高低大小,我卻自信如果中國祇有我一個人這樣的做,中國國民也多少要受一點好影響的。 第四層為的是各處水災兵災,我們應該吃素。夏曆五六月間,湖南、直隸、江西、福建、廣東各省遭遇極大水災,四川遭了水災旱災,江蘇、浙江、直隸、河南等省遭兵災,有多少人家連房屋都漂沒了,燒完了。衣服被褥是沒有了,吃的東西靠人賑濟,款少人多,餓死凍死的仍舊不少。到了過年的時候,我們未被難的人家,合家團聚,大眾快樂,他們被難的人家,身上冷、肚裡飢,扶老牽幼地在風雪裡受凍。再點一點人數,有的被槍砲打死,有的被兵匪殺死,水淹死、餓死、凍死的,或者父母不見,或者子女亡失,或者夫妻分散。我們試替他們想想,何等悲慘痛苦,我們雖然有的已經捐了幾文錢,幫助賑濟,但是要問一問我們的心,究竟已盡了麼? 我們雖然坐在屋裡,眼不看見,但是明明知道這些災區裡,是有許多人沒有衣食居處的,他們是必須靠人救濟,否則要凍死餓死的。我們要再問我們自己,既然知道有許多人快死等救濟,我們是不是沒有力量幫助他們?我們若一千一百拿不出,是不是一元兩元也拿不出?我們吃魚吃肉是否從沒減少一點?我們平日吃的不能稍微節省?到年底下特別增加的魚肉酒菜,也是萬不能省的嗎?一面明知有人快餓死,一面我們自己來加倍吃喝作樂,徹底算起賬來,這些餓死的人,雖然不是我們直接殺的,可是良心上是要負責任的。孟夫子說“ 庖有肥肉,?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殍,同以梃與刃殺人是一樣的”。我不敢勸列位因為這災荒的原故,平日里不吃魚肉。但是在耗費作樂的時節就可轉過來,格外節省克己一點,替這些苦人表同情,並將省下來的錢幫助他們,那麼問起心來,稍微可以安貼了。 根據以上四層意思,我就要勸我家各人在過年這兩天吃素,把節省下來的幾塊錢做施捨用。我們祖上歷代傳下來的家風,就是元旦日日吃素。可見,祖上是深明這幾層意思的。祖上修的行善使我們現在享其遺澤,我們廢除這種好家風,真是可惜,但是現在來恢復,也不嫌晚的。 或者問我說,你說祭祀祖考是要緊的,若是家里人都吃素,就用素菜祀祖,恐怕不誠敬吧!我告訴他說,祭祀祖考是孝子仁人之用心,但是不重在物質和形式的。《左傳》有云:“ 黍稷非香,明德為香。”又云:“ 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蘊藻之菜,可薦於鬼神。”《易經》雲:“ 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yue )祭,實受其福。”若是真出於報本追遠之誠意,菜之有無且無關係,葷素更無問題了。若是因為自己的口腹之欲,反藉詞於祖宗是吃葷的,殺生戕命,是明明歸過於親,就與古人“ 善則歸親,過則歸己”之意大相悖謬了。 人多言不能吃素,此習氣為害耳。喉舌之嗜欲,不過為習氣之一而已。下嚥之頃,不肯稍忍須臾,蓋為此習氣所役使,而良心及清明之氣失其主宰。若能發奮自勝,使良心不為此習氣所以,即所謂克己復禮,亦即以理勝欲者矣。彼言不能者,曾否虛心自問否耶?以言好生之德,則殺群生以養己,生究為合理否耶?以言克己之功,孔子言“ 君子食無求飽”,又言“ 士志於道,不恥惡食”,又亟稱大禹之菲(f?i )飲食,顏子簞食瓢飲之賢。彼之為吃葷辯護者,詎(ju )非有順從慾念之心存其間耶?以言養生,則少食肉之鄉民,較多食肉之市人為強。以言智育德育,少食肉之東方民族,較之多食肉之民族,智慧為高、德性為醇,不亦甚顯明耶?然則謂不能吃素者,舍慾念習氣外,更有何說耶?日日為慾念習氣所役而不能自勝,則以不肯清夜捫心平情推勘耳。一經推勘,則辯護之言,殆未能自慊於心矣。 予於此問題,推究頗深,詳見於所作各文。但不可不知者,則予昔年亦好肉食之人也,予之食肉,養身之意為多。三十歲時,體弱似癆,故信西醫說,多食牛肉,又聽有人說,多食牛尾牛筋。如是者數年,竟無些許之益,衰頹成廢人。宣統二年五月,表兄曾季融勸餘罷一切補劑。其年六月,伍秩庸先生勸餘除一切肉食。其效立見,諸病悉痊。近七年吃純素以來,腦力尤遠勝於前。昔年看書一日難畢十頁,今則下筆數千言,不覺倦乏。予一切學問凡稍有寸進者,皆近數年事也。此則予所經驗也。至予所覺為受益者,尤在因節制飲食而習練克制慾念,覺須打破此關而後能言克己之功耳。 (本文摘自:《聶氏家言》1925 年第一輯,文/ 聶雲台) 附:聶雲台簡介 聶雲台(1880年10月-1953年12月12日),名其傑,字云台。企業家,曾國藩外孫。民國三十一、二年(1942—1943年),聶雲台先生撰寫《保富法》一書,將自己一生的所見所聞及不同時期的詩文書稿,融合歷史的經驗教訓,輯錄編寫成這本震撼人心的好書。目的在於提醒世人“如何才能真正的保有財富”,避免重蹈貪婪者的覆轍。 轉載自:五色土網站 轉載貼文
閱讀更多
佛學文章
一念淫心變豬身,一念嗔心變赤蛇——遊歷地府的經過
jessie 焦潔西
-
2022 年 4 月 23 日
0
一念淫心變豬身,一念嗔心變赤蛇——遊歷地府的經過 蕅益大師 蕅益大師未出家時有一位善友,名叫黃洪江居士,他因為親身經歷一件投胎轉世的事實,因此發起學佛的心。這件事頗多轉折,又感人至深,所以蕅祖把它收在《見聞錄》。 江蘇省蘇州的南濠街,有一個人常到陰曹地府去做差役。每隔幾天,他就要去值班。某日,有一位鄰居滿懷好奇地跟他請求說:「你去地府輪值時,能不能帶我一塊去遊逛?」 差役答說:「可以!你只要靜靜地躺臥在房間,交代家人千萬不可開門,我就可以帶你一同前往,然後再送你回來。」 鄰人便照著陰差的話,閉門靜臥在房間內等候。陰差就攝取他的魂魄,一同來到縣府城隍廟前,叮囑他一定要在廟前石牌樓下等著,自己就拿著文書進入中庭里去了。
閱讀更多
裝載更多
佛學文章
淨界法師|業力不可互相抵消,只能罪從心起將心懺
2023 年 9 月 13 日
地藏菩薩名號本身就是經、就是咒、就是戒
2023 年 9 月 13 日
安放經書所應該知道的常識
2023 年 9 月 13 日
性格寫在你的臉上,美貌也是一種福報!
2023 年 5 月 8 日
楞嚴咒感應錄(二十六)持誦佩戴楞嚴咒驅鬼闢邪鎮惡星
2023 年 4 月 20 日
如何正確發願?為什麼要發願? 雲峰寺
2023 年 4 月 19 日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你念佛,就是廣種福德了。 ...
2023 年 4 月 18 日
六根清淨怎麼講
2023 年 4 月 14 日
好好背楞嚴咒一世成佛——普光老和尚
2023 年 4 月 14 日
呂祖丹藥濟世人,度盡眾生升天庭!
2023 年 4 月 14 日
裝載更多
素食
【素味食堂】茄子四季豆什錦
2023 年 1 月 15 日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2023 年 1 月 15 日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2023 年 1 月 15 日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2023 年 1 月 15 日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2023 年 1 月 15 日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2023 年 1 月 15 日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2023 年 1 月 15 日
芝麻酱拌菠菜
2022 年 2 月 5 日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2022 年 2 月 4 日
五香烤麸(少油版)
2022 年 1 月 17 日
裝載更多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2021 年 6 月 17 日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2020 年 11 月 19 日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2020 年 11 月 19 日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2020 年 11 月 16 日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2020 年 11 月 16 日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2020 年 11 月 16 日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2020 年 11 月 16 日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2020 年 11 月 16 日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2020 年 11 月 16 日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2020 年 11 月 16 日
裝載更多
好文分享
【素食🌿-慈祥清明節❤】
2023 年 3 月 15 日
【慢性病都是從「發炎」開始的!抗過敏發炎,必吃2種水果】
2022 年 12 月 30 日
【「拍手」治百病 】
2022 年 12 月 12 日
【斷食2天,就可以重啟人體免疫系統】
2022 年 12 月 12 日
藉境練心
2022 年 11 月 27 日
一杯茶
2022 年 11 月 24 日
【現代因果實錄第三集48】
2022 年 7 月 11 日
【 布 施 時 亦 要 有 智 慧 】
2022 年 7 月 8 日
【 老鼠也能往生 】
2022 年 5 月 29 日
一位女性去西藏看天葬後寫的感言
2022 年 5 月 26 日
裝載更多
近期文章
【牌位超度與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否相符…?】
2023 年 9 月 13 日
淨界法師|業力不可互相抵消,只能罪從心起將心懺
2023 年 9 月 13 日
地藏菩薩名號本身就是經、就是咒、就是戒
2023 年 9 月 13 日
安放經書所應該知道的常識
2023 年 9 月 13 日
性格寫在你的臉上,美貌也是一種福報!
2023 年 5 月 8 日
楞嚴咒感應錄(二十六)持誦佩戴楞嚴咒驅鬼闢邪鎮惡星
2023 年 4 月 20 日
如何正確發願?為什麼要發願? 雲峰寺
2023 年 4 月 19 日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你念佛,就是廣種福德了。 ...
2023 年 4 月 18 日
六根清淨怎麼講
2023 年 4 月 14 日
好好背楞嚴咒一世成佛——普光老和尚
2023 年 4 月 14 日
裝載更多
流行分類
佛學文章
5266
素食
360
好文分享
234
易經占卜
69
未分類
10
野人塗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