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無能力布施,念地藏菩薩能得福報嗎?

無能力布施,念地藏菩薩能得福報嗎? 答:這個問題問得很好。無能力布施,念地藏菩薩名號,讀誦《地藏經》,依然能夠得福報。 因為一句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就能滅無量的罪過,何況常持。你既然能夠出世為人,得到壽命。說明你過去生是有修福,只不過被種種業力所障,導致貧窮疾病。而我們念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的名號,正是滅除種種業力所障。罪業一除,福就現前。 所以,無能力布施,念地藏菩薩名號,依然得福報。 來源:南普陀在線

生日持齋一天能保父母增長福壽嗎?

生日持齋一天能保父母增長福壽嗎? 昨天有位道友問:有人說,在生日這一天如果能持齋一天,就能保父母增長福壽,這是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但是這也要看我們如何做法。如果是以至誠、懇切之心,求佛、菩薩加被父母增福延壽,那麼福德隨心而現,佛、菩薩也是遂願滿足,沒有什麼不可能的。如果只是做做樣子,口是心非,哪怕是持齋一年,也不見得能利益到父母。 大家都懂得,人的生日,就是「母難日」,母親為生產我而受苦難,那麼能在生日這天持齋不殺,多行善事,佈施三寶,以此來紀念母親生養之德,恰恰是知恩報恩行。你看古人的孝行之所以可以感天地、動神明,正是因為他出於一念之誠而獲福消災。而我們在三寶的加被下,借助三寶的威神力,發心至誠,讓父母增長福壽就更容易做到了。 我們常說,罪福業障,皆隨心轉。如果能在生日這天持齋茹素,不殺生命,進而能覺悟懺悔,不但可以消減罪業,還能增福增慧。這在《地藏經》中佛說得很清楚,如果以殺生來慶祝生日,子母俱損。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念佛人可以在中元節加誦地藏經

中元節超度亡靈,需真功夫,誠心誠意,果報殊勝 念佛人可以在中元節加誦地藏經 在大乘經典當中,最詳實記載這樁事情的是《地藏菩薩本願經》,在經文裡面將這些理論、方法交待得很清楚。《地藏經》舉出婆羅門女、光目女為榜樣,她們真正是天下第一孝女,看到母親墮在地獄裡受苦,一心一意想救拔母親。她的真誠心,感動佛菩薩來幫助她,把救護的理論、方法教給了她。 婆羅門女救母之心非常懇切,認真拼命念佛,一日一夜她得定了,以這個功德回向,她的母親就離開地獄,而生忉利天。光目女也是念佛,她是夢中見佛,都有成就,才能救拔家親眷屬。如果自己修持沒有真實功夫不行,因為你的成就就是他的成就,這是原理。 《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是大乘的基礎。地是心地,藏是寶藏,我們心地裡面有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所以稱為寶藏。用什麼方法把心地寶藏開發出來?佛教給我們用兩個方法,一個是孝,一個是敬,孝親尊師。所以地藏代表的是孝道、師道,孝順父母,奉事師長,然後擴大到一切眾生,這個功德利益就殊勝了。 淨宗同修平時誦《無量壽經》,到了七月加持《地藏經》,這是慈悲,幫助餓鬼道眾生,這並不妨礙自己修行,冥陽兩利。《盂蘭盆經》一般也是在中元節超度亡靈的,也可以持誦。有的同修不加,依舊誦《無量壽經》或者《阿彌陀經》都可以。誦經一定要懂得經意,理解之後要行,要落實。所以經不是念的,經是佛的教誨,教我們怎麼做。我們真正能夠依教奉行,把經裡面的道理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行為,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跟經典相應,合而為一,這一生決定能成就,這才是自度度人的真實功德。

紫薯糯米糍

紫薯糯米糍 -材 料- 水磨糯米粉150g,紫薯粉8g糖粉50g,豆沙馅110g,椰蓉15g -步 骤- 1、将椰蓉和豆沙馅之外的所有材料混合均匀。2、盖上保鲜膜,放入蒸锅蒸20分钟。3、具体情况不同,可能蒸的时间有长短,蒸熟的糯米面团,应当具有充分的弹性和光泽。在蒸制的过程中,如果不清楚糯米是否熟透,可以开盖进行观察。4、将糯米面团分割搓圆,我分了11个出来,每个刚好30g。5、把糯米球撑开至扁平,将豆沙馅包入,然后收口。6、沾上椰蓉即可!轉載

兒女不孝的八個原因

兒女不孝的八個原因   小不孝養成的原因有四種:   第一是驕寵:為人父母過度的憐憫自己的孩子,例如經常順著孩子的個性,稍微不如他的意,他便不堪忍受了。經常讓他便宜,任隨他安逸享樂,教他執勞奉養父母,他便不習慣了。在別人面前孩子稍有過失,父親不忍心督責孩子,而孩子竟然敢冒犯父親。父親贊譽孩子的文學品行才藝能力,惟恐不在自己之上,而孩子則必定要父親的文行藝能在我之下;積下了這些驕縱的習氣,在別人面前展不出手,卻獨在父母面前展得出手,於是就真得認為,老成之人沒有見聞知識了!   第二是習慣:孩子的語言粗率慣了,便敢衝撞父母;行為簡易慣了,便敢不守禮節,任意的作為;父母分甘絕少慣了,孩子於是就不記得父母把美味食品留給他吃的恩德;父母抱病忍受病苦慣了,孩子於是就不再聞問父母的痛癢。   第三是樂縱:孩子見到同輩,就不勝意氣風發,面對父母,就感到沒有意思;進入妻子的房間,就露出千般的趣態;走進高大的廳堂,就感到悶悶不樂,甚至敢明白的表示,父子兄弟是俗物,不喜歡和他們見面;則他的心中,怎麼還會有孝悌的想法呢?   第四是忘恩記怨:俗話講:‘恩習久則愈忘,怨習久則愈積。’這也是人之常情啊!所以招待他人吃一餐飯的恩德,別人容易記在心裡;若是招待習慣久了之後,則嫌棄怨恨就會生出來了。一次的佈施,別人會感恩;若是經常的接濟,則多寡的分別就會生出來了。一次的見面,令人倍感親切;連續的見面,則猜測嫌疑就會生出來了。況且是父母兄弟,天生就習以為常,以為父母兄弟的親愛,是必然不會變的,眼前父母的大恩,根本就不知道;況且還能夠想到母親懷胎養育的辛苦,生病時候的擔心受怕嗎?所以人情有的時候,會顯得至為顛倒,至為古怪,而且還不自覺;孩子對於父母,往往就會如此,因此不以恩而獲怨的父母,就很少了啊!

佛對女居士的開示:如何獲得財富、美麗、高貴 覺悟者的真義

佛對女居士的開示:如何獲得財富、美麗、高貴 覺悟者的真義 ◎方丈和尚恆律法師 講於萬佛聖城大殿 2017年4月29日星期六晚 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尊敬的法師們及善知識們:阿彌陀佛!我們很高興的歡迎從世界各地遠道而來的各位善知識們、法友們,回到我們家──萬佛聖城,一起來慶祝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聖誕。 我們都知道,「佛陀」是梵語,代表的是覺醒者或是覺悟者的意思。那麼,佛陀到底覺醒或覺悟了什麼呢? 有人會說: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我想:這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是非常好的答案,因為這是我們一般學習大乘佛法的標準答案。然而我們都知道,在這個世間上的任何一件事物,都可以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來詮釋。很有趣的是,在中文里這個「佛」字,有其獨特的詮釋方法來表示。這在幾千多年前,當中國的大德們選擇了這個佛字的時候,就已經很明顯地表達出來了。這怎麼說呢? 中文這個「佛」字呢,大家可以看一看,是由兩個字組成的;左邊是個人字,右邊是個弗字,弗的意思就是不或是去除的意思。當我們把這兩個字合起來一起來解讀的時候,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意思呢? 當這兩個字合起來的時候,我們一起來解讀,發現就會產生了沒有人的意思。這正好來表達出佛教不同於其它宗教的獨特教義,那就是要無人、無我的覺悟或覺醒。所以中國古代的大德們在選擇了這個佛字,代表其覺悟者或覺醒者的意思。除了其發音接近於本來原來的梵語發音之外,而且還是具有深深內涵的意義,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選擇。 而提到了「無我」,在這裡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有關於釋迦牟尼佛的有趣故事。 有一天,釋迦牟尼佛一個人獨自走過一處河邊的沙灘上,他在沙灘上留下了一行不同於凡夫的足跡,因為佛陀的足印是平滿而且生有千輻輪相的,這是與眾不同的。 而當佛陀走遠了之後,剛好有一位精通占卜的算命師路過。當他注意到了佛陀留下那與眾不同的足跡時,他非常地興奮,而大叫出聲說:「啊!這不就是一個偉大皇帝的足印嗎?轉輪王的足印不就是這樣子的嗎?讓我再仔細地看一看:這足印平滿,而且具有千輻輪相。對了!這絕對是一位偉大的轉輪王皇帝所留下來的足印;如果不是的話,我發誓,我在這一輩子永遠不會再給任何人占卜算命了!」 而那位占卜算命師很想去拜見這一位偉大的皇帝,於是他就立刻急忙跟著佛陀的腳印,一路急急地追了下去;但是在同時他的心中卻很疑惑地想著:「這真的很奇怪啊!為什麼這位偉大的皇帝要在烈日陽光下,一個人光著腳,獨自走在這沙灘上呢?他的侍從在哪裡呢?他想要做什麼呢?這到底會是哪一位皇帝呢?」 就在他一路辛苦地追趕之下,最後,這位占卜算命師終於才遠遠地看到佛陀的身影,他的內心更是激動了,「天啊!這絕對不會錯的,就是那個雄偉高大的身材,那絕對是一位偉大的皇帝啊!」 當他走到更近的時候,他就更加肯定了,因為那莊嚴的相貌是在千百個國王當中,只有那王中之王才能夠具有的。但是,他為什麼沒有戴皇冠呢?或穿著皇帝的服裝呢?而且穿著像一般乞丐的舊衣服呢? 這位占卜算命師最後控制不了他心中的疑問,就直接問佛陀說:「根據我多年所學,你絕對應該是一位偉大的皇帝陛下,你怎麼會穿像是一般乞丐的舊衣服呢?你到底是不是一位偉大皇帝呢?難道是我過去多年辛苦所學的占卜算命,是算錯了嗎?請您告訴我,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佛陀就微笑著對他說:「你過去多年辛苦所學的占卜算命書,並沒有弄錯,然而在這個世間上的事情是沒有一定的,而我就是一個例外。」 佛陀繼續說:「我本來是可以做一位偉大的皇帝的,而我現在不是。」 那位占卜算命師又問說:「那你是誰呢?你看起來是那麼平靜和安詳,難道你是從天堂下來的仙人嗎?」 佛陀回答說:「不是的。」 那位占卜算命師茫然了,無措地問說:「我的天啊!如果您不是仙人的話,那您究竟會是誰呢?」 佛陀說:「我誰也不是。」聽到這裡,那位占卜算命師突然心中有了一點點領悟,於是他就很誠心地請求佛陀給他開示。當然佛陀是很慈悲的,就跟他講解了超越人我解脫的佛法。」 佛陀告訴他:「要時時去分析自己的五蘊,也就是色、受、想、行、識中的每一蘊,皆是因緣和合而成的,而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主體。於是他就依法精進地去修行,使他破除了我執,而證得了阿羅漢的果位。」 聽完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之後,我們可以理解到,這個故事在提醒我們要放下我執,才能夠停止煩惱,得到生命的究竟解脫。這也正是我們學佛共同的目標,而其重要的關鍵就是在於要有無我的實踐。 然而在這個世間上,有一些人卻誤以為佛法所主張的無我是虛無論或者是斷滅論,而排斥佛法。事實上,佛陀教導我們是去認識這色受想行識的五蘊,乃至世間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不屬於我的,而不要去執著,就能夠享受真正的快樂與平靜。 比如說,有人在遙遠的星球上,拿走了那個星球上的什麼東西,您會在意嗎?乃至您會生起任何的煩惱嗎?相信在座的善知識們會說:」當然不會的。」為什麼呢?因為您知道,在那個遙遠的星球上的任何一件東西,都不是屬於你的,而且與你無關。所以你會覺得無所謂,一點也不在意。 因此,當有人在誤解或誹謗我們的時候,佛陀說:我們不需要因此而憤怒或者是不滿,而生起了煩惱痛苦來。反之,有人在恭敬或是贊嘆我們的時候,我們也不必為此感到歡喜或榮耀。我們只要想著,這個世間一切都是無我的,這樣子就好了。」所以佛陀教導,是讓眾生瞭解什麼是苦以及如何離苦。 然而,我們也經常會聽到,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和無限的善巧方便;又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這個意思是說,佛陀為了適應眾生種種不同的因緣,所以佛陀廣開說種種不同的佛法,來幫助眾生得到利益和安樂的。 這使我想到了一個有關佛陀普度眾生的小故事。 有一次佛陀在摩羯陀國的那爛陀的地方游化,而當地的那羅村的村長是一位信奉外道的教徒,而那位村長的外道老師就對那位村長說:「你會不會用一種進退兩難的辯論法來擊敗佛陀,使佛陀啞口無言呢?」 這位村長就說了:「老師,有什麼樣的進退兩難的辯論法可以擊敗佛陀,使佛陀啞口無言呢?」 那位外道老師就說了:「你可以先去問佛陀,問佛陀說,佛陀是不是要普度一切眾生呢?要讓一切眾生都得到利益和安樂呢?而佛陀也贊嘆能夠讓一切眾生都得到利益和安樂的人呢? 如果佛陀的回答說‘不是的’,那你就嘲笑佛陀,說佛陀跟一般的凡夫一樣,沒有什麼不同的,因為佛陀沒有什麼大智慧和大慈悲的。 如果佛陀回答是肯定的,那你就質問佛陀說:‘佛陀為什麼對有一些人詳盡地說法,而不是一視同仁地對一切的眾生詳盡地說法呢?’你這樣進退兩難的辯論法,你就可以擊敗佛陀,使佛陀啞口無言了。」 於是這位村長受了他這位外道老師的慫恿,就去問佛陀說:「佛陀,你是不是要普度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利益和安樂?也贊嘆能夠讓一切眾生都得到利益和安樂的人嗎?」 佛陀就回答說:「村長,從長久以來,諸佛都是一向慈悲利益一切眾生的,讓一切眾生得到利益和安樂的,也常常贊嘆能夠讓一切眾生都得到利益和安樂的人。」 這位村長就接著問說:「如果是這樣子的話,那為何你不對所有的眾生一視同仁的詳盡的講法、說法,而是有時只對某些人很詳盡地說法,而對於其他人卻不是同樣詳盡地說法呢?」 佛陀就說了:「村長,讓我來問你一些問題,請您照實地回答。」 佛陀說:「假設有一個人擁有三塊田地,第一塊田地是非常的肥沃,第二塊田地是中等的肥沃,第三塊田地不但土壤是很貧瘠,而且又帶有鹽分。村長,您說,這位田地的主人會先選擇哪塊田地來播種耕作呢?」 這位村長就說了:「那當然會先選擇那塊最肥沃的土地,來先播種和耕作囉!」 佛陀接著問說:「村長,然後呢?」 這位村長就說了:「然後當然選擇那塊中等的田地囉!」 佛陀接著再問說:「村長,那最後呢?」 這位村長就說了:「最後,若是還有種子剩下來的話,我才會去考慮是不是要去播種耕作那塊最貧瘠的土地;或者我根本就放棄了那塊最貧瘠的土地了,而不會去播種耕作;而將剩下來的種子拿去餵牛好了。」 佛陀就問說:「村長,為何你要這樣做呢?」 這位村長說了:「唯有這樣做,才不會浪費種子,勞累一些時間,而且將來的收成也會比較好啊!」 佛陀就說:「村長,我也是這樣子的。那些跟隨我出家修學的僧眾們,將他們的生命完全投入修行,就像是那塊最肥沃的田地,所以我樂意常常為他們講說清淨的佛法,同時也以我一身清淨的修行作為榜樣,來教化他們。 為什麼我會這樣全心全力地去教導他們呢?因為他們聽了我的教法之後,他們會常常地自我反省,而且會自我勉勵地去實踐,得到利益和安樂的,並且去幫助他人能夠得到利益和安樂的。 村長,而我的在家弟子優婆塞、優婆夷們,就像那塊中等的田地,我也樂意常常為他們說清淨的佛法,展現我清淨修行的身教;而他們也會依循我的教導努力地去修學,使自己也能夠得到利益和安樂的。 村長,而那些外道之輩就像那塊含有鹽分的貧瘠土地,而我也樂意為他們說清淨的佛法,展現我清淨修行的身教;而他們能夠聽進去多少,就算多少,即使只聽進去一句佛法,也能夠享有一句佛法的利益和安樂的。」 聽到了這裡,這位村長就說:「世尊,您用這三種田地來作這麼善巧的譬喻解說,這真的是很殊勝的啊!」 佛陀又繼續說:「村長,讓我再打一個比方。比如說有三個水瓶,第一個水瓶的外觀是完好無缺的,而且沒有任何漏水的裂縫;第二個水瓶的外觀也是完好的,但是有一點點漏水的裂縫;第三個水瓶不僅有漏水的裂縫,而且還有外觀的缺損。村長,你想人們會先使用哪個水瓶來裝水呢?」 這位村長就回答說:「當然會先使用那個完好無缺,也不會漏水的水瓶啊!」 佛陀說:「然後呢?」 這位村長就說了:「然後再用那個外觀無缺陷,但有一點點漏水裂縫的水瓶。」 佛陀接著再問說:「如果這兩個瓶子都已經裝滿了,還有剩餘的水要裝,那該怎麼辦呢?」 這位村長就回答說:「只好拿那個有缺損的破瓶子來裝了,或許還能夠短暫地儲存一些水,作一點小小的用途;也許根本就不使用它了。因為裝在那裡面的水很快就會漏光了,還不如將剩餘的水拿來洗洗碗盤實用。」 佛陀就說:「村長,那個完好無缺也沒有裂縫的水瓶,就像出家跟我修學的僧眾們,將生命完全投入於修行;那稍有裂縫的水瓶,就像我的在家弟子優婆塞、優婆夷們;而那個破損的瓶子,就像那些外道之輩。」 佛陀很輕易地就連續舉了兩個非常貼切的例子,打破了這位村長自以為萬無一失的兩難論。這時候這位村長聽到這裡大為懺悔,就立刻頂禮跪拜說:「世尊啊!我是那麼的愚痴,不辨是非,竟然在世尊的面前胡言亂語啊!」 從這個有趣的故事當中,我們可以瞭解到,佛陀依照眾生不同的因緣,盡他最大力量,用種種智慧、慈悲以及善巧方便來幫助眾生,使他們都能夠得到利益和安樂的。 比如說,我們現在會發現在這萬佛殿里有許多女居士們,這代表了她們善根深厚,為了了生脫死、離苦得樂而來親近道場。 但是對於一般的女居士來說,美貌、財富、美滿的婚姻、受人敬愛、出身高貴等等是非常的重要。那麼佛陀對於一般的女居士們,要如何獲得上述所說的種種一切,給予了什麼樣的開示呢?使她們在解脫的大道上,也同樣的能夠更進一步呢? 佛陀給予了下列的開示: 第一種情形:如果一個女人不會動不動就發脾氣,乃至雖然有很多人在說她的壞話,她也不會因此心生怨恨或悶悶不樂的話,那麼這位女人的來生,不論她在哪裡出生,她一定會是長得容貌端正、美麗出眾,令人歡喜的。 第二種情形:如果一個女人歡喜佈施貧窮或是供養修行人,而當她在看到別人獲得財富、榮譽、尊敬的時候,她也不會心生嫉妒,那麼這位女人的來生,無論她在哪裡出生,她一定是出身高貴、受人尊敬,而且她的生活是富裕的。 第三種情形是相反於上述所講的,如果有一個女人平時個性暴躁,很容易就發脾氣,每當只要有人稍稍說她一點點的壞話,她就會心生怨恨或者是悶悶不樂的話,那麼這個女人的來生,無論她在哪裡出生,她都會長得面貌醜陋、身材粗劣,而且是很難看的。 第四種情形:如果有一個女人平時不喜歡佈施貧窮或者是供養修行人,而且又善於嫉妒,當她看見別人獲得財富、榮譽、尊敬或是好名聲的時候,就會心生嫉妒,更會因此而產生怨恨的話,那麼這位女人的來生,無論她在哪裡出生,她將會是貧苦、睏乏,而且出身卑賤的。 聽完了佛陀這番的開示之後,我想最好的選擇那就是平時不要生氣,也不要心生嫉妒別人的成就,而且能夠樂善好施、幫助他人,那麼果報就是出身高貴、生活富裕、美麗出眾,而且受人尊敬以及喜愛的。 其實佛陀這番的開示,對於我們所有的人不管是男眾女眾,都是非常適用的。我聽說現在很多男眾也都愛做整容手術,為的就是要有漂亮的外表。但最好的整容手術還是按照佛陀的教導,從我們的內心來改善,不但美容,效果非常的良好,既省錢而且安全,沒有任何的副作用。再說一個佛陀教人減肥的一個小故事。 有一天,拘捨羅國的國王,也就是《楞嚴經》的主角之一──波斯匿王,拖著他肥胖臃腫的身軀,氣喘喘地跑來見佛陀。為什麼呢?請教佛陀如何幫他減肥。 佛陀就回答說:「大王,有幾種生活習慣,會使人身體肥胖。」 第一個生活習慣:是多餐;照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一天到晚都吃個沒完。 第二個生活習慣:是多眠;照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每天從早到晚都在睡。 第三個生活習慣:是放逸享樂;照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整天只會吃喝玩樂。 第四個生活習慣:是終日無所事事;照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天到晚沒事乾,只會混吃等死。 佛陀就說了:「大王,依照您的情形,如果您能依照自我要求粗茶淡飯來節制飲食的話,自然您一定是減肥有望的。」 波斯匿王聽了佛陀的教誨之後,就如法地奉行,果然消除了身上的贅肉,恢復了他原本健康和英挺的身材了。 從這個佛陀的小故事,我們可以瞭解到佛陀智慧如海,可以說浩瀚廣大無所不知,來幫助眾生解決他們不同的種種問題。 然而佛陀慈悲,也是浩瀚廣大不可思議的,在這裡想跟善知識們分享一個佛陀慈悲的故事。 有一天,阿難尊者請示佛陀說:「世尊,您來到這個世間上,善能應眾生的機緣給予殊勝的教導,這實在是難以思議的。我想請問世尊,憍陳如這五位比丘宿世有何因緣,能夠在世尊剛剛開悟之後就能夠聽聞佛法,而得以了生脫死呢?」 於是佛陀就說了一段過去的因緣故事。那是在非常非常遙遠的過去,在這閻浮提有一位國王叫作慈力王(慈心的慈,力量的力),是一位心存慈悲、樂善好施、愛護百姓的好國王。他以仁義和行十善之法教化他的臣民,因而他的國家昌盛、民風淳正,而百姓安居樂業,到處都是繁華的景象。 就在那個時候,有五個專門靠吸食人血來生活的夜叉鬼。我想這就很像現在影片中所流行的吸血鬼。這五個夜叉鬼卻沒有人的血液可以吸食。為什麼呢?因為在慈力王所統治的地方,人人都是奉行十善法的,所以有善法的加持,使得這些夜叉鬼無法靠近人們,更別提去吸食這些人的血液了。結果這五個夜叉鬼餓得奄奄一息,苟延殘喘。 有一天,這五個飢餓的夜叉鬼來找慈力王祈求說:「我們這種夜叉鬼啊,只有吸食人的血液才能夠維持活命的,但是由於大王的慈善教化,人們都遵守著十善,有這善法的護身,使我們不能也不敢靠近他們,當然就吸食不到他們的血液了。這樣一直下來,我們只有死路一條了。大王,你一向以慈善治國,請您慈悲、悲憫我們吧!」 慈力王聽了他們的話之後,慈悲之心油然而生,希望他們能夠免於飢餓之苦,而不會被活活地餓死,所以就決定將他的血液佈施給他們。於是慈力王毅然拿起了一把刀子,就在他身上刺破了五個洞,讓他的鮮血滾滾地流出來,好讓這五個夜叉鬼能夠吸食。 當這五位夜叉鬼都吸血,吸到飽飽了,他們就跪拜在慈力王面前,很感恩地說:「大王,我永世都不會忘記您的救命之恩。」 慈力王就對這五個夜叉鬼說:「現在我將我身體里的血液佈施給你們,讓你們能夠得到安樂;而你們也應該為你們自己長久利益,要受持十善法。等到將來我成佛之後,我一定要用戒定慧的法身教法來幫助你們,息滅你們的貪瞋痴三毒,讓你們能夠脫離生死的苦海,得到究竟涅槃的安樂。」就在那時候,慈力王發下了這樣偉大誓願。 聽到了這裡,阿難尊者就繼續問到,說:「世尊,那後來呢?」 釋迦牟尼佛微笑地說:「在那個時候的慈力王,就是現在的我啊!而現在的憍陳如這五位比丘,就是當初那五位夜叉鬼啊!而我所發的願,就是在我生生世世我都要先度化這五位。所以當我開悟之後,就先為他們說法;而他們聽聞之後,便得到瞭解脫。這就是過去的因緣啊!」 所以我們為了感恩佛陀不辭辛苦來到了這個世間上教化我們,明天我們會有浴佛節的大法會,以拜佛、唱贊佛偈、用香花來灌浴一尊釋迦牟尼佛剛出生時的立像,來供養佛陀、贊嘆佛陀,表達我們誠摯的感恩。 而在這裡,我想分享另一個有關供養、贊嘆佛陀的故事。 在佛陀八十歲的那一年,也就是佛陀即將要入涅槃的那一年,佛陀抱病來到了摩羅國的拘屍那城,而佛陀知道自己即將要入涅槃了,所以當走到娑羅樹林之中,佛陀就不再前進了,而選擇兩棵娑羅樹之間作為他入涅槃之處。於是阿難尊者就在雙樹之間把床鋪好了,然後佛陀就保持著清明的靈覺,以頭朝北,面朝西的吉祥臥的姿勢而躺著。 而在那個時候,並不是娑羅樹開花的季節,但是那兩棵娑羅樹上竟然開滿了花,而花朵從樹上紛紛地飄落下來,片片撒落在佛陀身上;不但除了娑羅樹的花朵之外,從空中還有更多的曼陀羅花及旃檀香末如細雨般地飄落在佛陀身上以及附近的地面上;同時在空中還響起了美妙的音樂和歌聲,來表達對佛陀的敬意。 對於這些神妙的景象,佛陀就對阿難尊者說:「這都是一些在娑羅樹林信佛的夜叉和天神們,以種種美妙的花朵和天樂來供養贊嘆我,但這不是真正供養和贊嘆如來。」 阿難尊者就問:「那怎樣才算真正的供養、贊嘆如來呢?」 佛陀就說:「只有去實踐佛法,才是真正的供養、贊嘆如來。」 所以我們經常會以為唱贊佛偈以及以香花來供養、贊嘆佛陀,是最好的供養。但佛陀說,這不能算是真正的供養、贊嘆佛陀。對於佛陀真正的供養和贊嘆,那就是我們要去實踐佛法。 所以我們都知道釋迦牟尼佛在剛出生的時候,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著:「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句話的意思說:唯有覺行圓滿,才是世間上最尊貴的。就是在提醒我們大家要去實踐佛法,來返本還原,覺行圓滿。在這裡,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感人的故事。 從前在法國有一位莫爾醫生,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眼科醫生,在他手上恢復光明的人,實在是多到不可勝數的地步。 當他在年輕的時候,他雖然是一位名牌大學生,但卻因為家境貧寒,就利用課余的時間在外面打工賺錢。很不幸,他被人無理地壓迫,於是在一氣之下就與人發生了肢體上的衝突,而把對方打傷了,結果他被法院判了兩年徒刑。從一位名牌大學生變成了一位犯人,開始了兩年的牢獄生活。 等到他刑滿出獄之後,因為有犯案的記錄,使他在找工作的時候受盡了白眼和嘲笑,在極度的痛苦和憤恨不滿之下,他決定計劃去偷盜。 因此他就注意到了有一戶人家是一個很好的獵物,在中午之前,這一家的大人們都會出去工作,等到下午才會回來,在中午只剩下一個瞎眼的小男孩在家裡。他想:這應該是一個非常容易得手的目標。 於是就在一個陽光溫暖的中午,他躡手躡腳地爬過那戶人家的圍牆,才剛剛到了屋內,就有一個稚嫩的聲音問到說:「是誰啊?」莫爾立刻就回答說:「我是你爸爸的員工,他給我鑰匙,叫我回來給他拿一點東西。」 這位小男孩聽了很高興,毫無戒心地說:「歡迎您叔叔。您可以先陪我玩一會嗎?」莫爾看到這一位小男孩,雖然睜著明亮的眼睛,卻什麼也看不見,滿臉祈求期待的神情之下,莫爾竟然忘記了他來此的目的,就當下一口答應了。 而令莫爾非常驚訝的是,這個七歲瞎眼的小男孩竟然會彈鋼琴,而且彈得行雲流水、順暢,而且非常自然,使他發現這位小男孩有著極大不可思議的音樂天賦。因為就是一個正常的小孩,也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代價,才能達到這樣優秀的彈奏水準,更何況是一個什麼都看不見的小孩呢? 當這位小男孩彈奏完鋼琴之後,小男孩還給莫爾畫出了一個他自己所感受到的世界。他拿起筆來,畫出了他心中所想象的太陽、花朵、父母,鋼琴等等,這個小男孩心中不是一片空白的。雖然他從來沒有看過這些事物,而所畫出來東西是那麼的笨拙,連圓形和方形都分不清楚,但他卻是畫得那麼認真和那麼虔誠。 這讓莫爾感到非常的感動。突然之間小男孩問說:「叔叔,太陽是個什麼樣子的?」莫爾就用手指頭在小男孩手掌上畫了一個圓圈,然後對他說:「太陽就是這個樣子,又圓又亮,而且會照射出金色的光芒。」 這位小男孩又揚起了小臉追問說:「叔叔,什麼是金色的光芒啊?」這令莫爾當場愣了一下,想了一想,然後就把這位小男孩帶到外面的庭院之中。在中午溫暖的陽光照射之下,他對這小男孩說:「金色的光芒是一種很有生命的力量,能夠讓人感覺到溫暖,就像我們所吃的麵包一樣,會給人力量的。」 這小男孩聽了,很開心地就用手在四周、空中觸摸著,然後說:「叔叔,我感覺到了,這真的是很溫暖啊!金色的光芒,應該就像叔叔的聲音是一樣,令人感覺到那麼舒服!」這當下令莫爾那顆原本憤世嫉俗和冷漠的心,突然之間柔軟下來了。接著莫爾他很耐心地又為小男孩描述了很多很多的事物和顏色及形狀,小男孩也聽得非常出神。時間就在不知不覺中而流逝了。 莫爾才想起來他到此來的目的,但是他再也沒有任何一絲想要去偷盜的想法了。相反的,他感覺到非常的慚愧,他自己只不過受到了生活上一點點打擊,他就準備要去犯罪;這和瞎眼的小男孩所遭受種種困難相比較起來,他是多麼無地自容啊!於是他給小男孩父母留下一張紙條。 紙條是這麼寫的:「尊敬的先生和女士,請原諒我!在沒有你們允許的情況下,進入了你們的房子。你們是偉大的父母,養育了這樣優秀的孩子;雖然他眼睛看不見,但是他的心地是光明的,他教給了我很多東西,他照亮了我長久以來心中的黑暗。」 六年之後,莫爾半工半讀,完成了他大學醫學科的學業和實習,開始了他醫生的生涯。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五年之後,他和他醫院的同事們一起為這位男孩成功地完成眼科手術,讓他見到了光明;而這位男孩也成為了一位出色的鋼琴家,而到各地演奏鋼琴演奏會。 而莫爾先生也都會盡量地參加每一場男孩的鋼琴演奏會,他總是坐在台下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上,默默的聆聽,回想著當年的情形:那個瞎眼的小男孩的天真無邪、樂觀和堅強,帶給了他溫暖、希望和信心,這才是真正能夠洗滌他心靈的音樂。 聽完了這個故事之後也提醒了我們,當我們浴佛的時候,我們可以想到:所浴的那尊釋迦牟尼佛剛──出生的小男孩像,就代表著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著如小孩般的赤子之心,如一張白紙,是天真無邪的,那是我們本具清淨的自性。 只要我們經常迴光返照,回到我們自性的清淨,我們就能體驗到我們本自具足真正快樂,而不會被外面的事物所迷惑而顛倒;同時我們也才能夠真正地幫助我們自己與眾生離苦得樂,這才是我們人生最珍貴的事情。 阿彌陀佛!

佛學文章

素食

酥香杏鮑菇

孜然烤香菇

鹿茸菇炒腐竹

香菇素肉燥

蔬菜素水餃

很好吃的菇酱豆包

花生麵筋

涼拌什錦菇

馬鈴薯沙拉 (蛋奶素)

愛玉洛神花茶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