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能供養觀世音菩薩,是需要很大的福報,要珍惜

能供養觀世音菩薩,是需要很大的福報,要珍惜 每到初一十五時,我都會看到一個女的,後來才知道叫劉萍,她常常會很早來觀音寺,拿著一束的百合花來供養觀音菩薩。後來很神奇的,我在義工表上看到了她的照片,而且一下子就認出了她。她說,她十一要跟著法華團一起去普陀山拜觀音菩薩。 今天就講一講觀音菩薩的表法。很多人來觀音寺,我見了,就會說,初一十五要來觀音寺拜拜觀音菩薩。周六周末也來拜拜觀音菩薩,買一些水果供養。或者鮮花來供養。吃了保平安。聽起來好像婆婆媽媽的。但是卻是真實話。 為什麼要記得供養觀音菩薩,如果你買了新的衣服,或者是吃的東西。第一個念頭,要想到,我要供養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不會穿你的衣服,吃的東西。但是你的供養的心,就可以消除很多業障啊。 不僅僅是人道的眾生,在供養觀音菩薩。連天道,阿修羅道,神道,仙道,還有羅漢道,辟支佛。尤其是菩薩道的眾生都在供養觀音菩薩。你看法華經說: 佛陀告訴無盡意菩薩:

索達吉堪布:天人福報享盡,也會一瞬間墮入地獄

索達吉堪布:天人福報享盡,也會一瞬間墮入地獄 我們執著的快樂也不可信賴。有些人說:「我過得特別特別快樂,可能天人也比不上!」這是一種妄語,真正的快樂並不是這樣的,只有遠離了輪迴,通達了空性,生起了無我智慧,那個時候的快樂才不是有漏快樂。 這裡是說,天人在天界的生活舒心悅意,天子與天女互相依偎,攜手步入美麗的花園,在如意樹下、鮮花叢中遊戲嬉樂。然而當福報享盡時,他們也會以業力感召,一瞬間墮入地獄,劍葉林的兵器落在身上,把身體割成一塊一塊,感受千刀萬剮、支離破碎的痛苦。(當然,有些人可能不太相信,對地獄的慘狀產生懷疑,這完全是一種邪見。實際上,肉眼看不見的,並不一定不存在。佛教所講的天界、鬼神、地獄,雖然肉眼看不見,但其存在真實不虛,任何人也無法否認。) 有些人擁有地位、財產,就認為自己過得不錯。其實,對這些快樂最好不要特別執著,因為它不可能長期相伴,過一段時間,你的福報用盡了,可能會墮入地獄感受痛苦。此處只是象徵性地提了幾個地獄名稱,其實就像《地藏經》所言,由於眾生造的業不同,所感受的苦果也不相同,因而,地獄的痛苦各種各樣、形形色色。我們一定要取捨因果,盡量不造惡業,即使業力現前或發心不正而造了業,也要在諸佛菩薩面前勵力懺悔,經常念誦懺悔偈。我們畢竟是凡夫人,很難以起心動念都是善法,但只要在善知識的引導下,好好地懺悔修持,就可以擺脫墮惡趣的命運。 其實,這與所依止的上師也有很大關係。以前法王如意寶每次講經說法引導弟子,都會要求大家特別注重因果,即使是他老人家自己,對念咒語、造善業也相當重視,這樣一來,我們傳承弟子對因果非常謹慎。大家也應盡量有這種定解,知道因果是不虛的、輪迴是漫長的,自己一定要從輪迴苦海中脫離出來。 後一頌的意思是,在天界中,天人經常會入於緩緩流淌、撒滿曼陀羅花的妙池中,與容顏艷麗、光彩奪目、頭飾金蓮和鮮花的天女,一起共享快樂。可是天福享盡之後,他也會踏入熱浪衝天的無灘河,到時候兩岸有獄卒守護,不讓他出來,只能在河裡被燃燒的鐵水燒焦,想哭都哭不出來,如是反反覆復地感受痛苦。所以,縱然轉生到三十三天等天界,也沒有永久的快樂。 說一千道一萬,就是要大家出離輪迴。很多人希求天人的福報,這種願望是不合理的,在三界輪迴中,無論是地位、快樂、伴侶,都沒有任何可靠性。你對家庭、父母、子女特別執著,實際上也沒有意義。因為親怨是不定的,今天的父母不一定是永遠的父母,今天的怨敵也不一定是永遠的怨敵,因此,輪迴沒有什麼可信的,對此理應生厭離心。就像對待一個壞人,明知他的本性不善,即使他給我一個微笑,我也不會信任他。同樣,輪迴上上下下的法都是虛妄不實的,看似美妙、實則欺惑,唯一真實的就是解脫道——這才是我們的究竟目標。 (出自索達吉堪布《親友書》講記)

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就是真相?捨去成見,才能見到真相。

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就是真相?捨去成見,才能見到真相。 《呂氏春秋》裡有一段,講孔子周遊列國,曾因兵荒馬亂,旅途困頓,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沒吃下一粒米飯。 一天,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飯,飯快煮熟時,孔子看到顏回掀起鍋蓋,抓些白飯往嘴裡塞,孔子當時裝作沒看見,也不去責問。 飯煮好後,顏回請孔子進食,孔子假裝若有所思地說:"我剛才夢到祖先來找我,我想把乾淨還沒人吃過的米飯,先拿來祭祖先吧!" 顏回頓時慌張起來說:"不可以的,這鍋飯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問:"為什麼?"

《覺察自己的偏聽偏執》

《覺察自己的偏聽偏執》作者:聖嚴法師 如果不能覺察自己的偏執,就會被自己的好惡所蒙蔽;也就會理直氣壯的拿著自己所執著的價值標準,去衡量外在環境。 人生在世,總有許多煩惱。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教人斷除煩惱,怎麼做呢?方法很多。當我們追究煩惱的根源時,會發現有一種煩惱,是來自於自己主觀的立場,不能得到外在環境或周圍的人認同。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接納,甚至能控制別人;卻很少有人會心甘情願接受別人的意見,更甭提受到別人的控制了。如此,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的衝突、矛盾就來了。 有一對恩愛夫妻,在結婚多年以後,還是離婚了。辦離婚手續時,兩個人都很難過,連他們自己都想不通:明明兩個人感情很好,怎麼可能走到這一步呢?原來這位太太弱不禁風,大熱天里也受不了一點點風,不能吹冷氣、不能吹電扇,連窗戶都不能開;偏偏這位先生最怕熱,沒有冷氣睡不著。所以,這對雖然恩愛卻無法相處的夫妻,最後只好分道揚鑣。這是人生的悲劇,不過,這也是人生的常態。 佛陀在楞嚴會上曾對大眾說法時,曾經舉起自己的手來問阿難說:「阿難!你看我的手是正的還是倒的?」阿難自恃多聞,被佛陀連番訓斥幾次之後,再也不敢逞強,只得含糊應答說:「世間一般人都認為手指向下就是倒;我也不知道究竟如何為正?如何為倒?」佛陀就說了:「手臂就是手臂,哪有一定的正或倒?只是世間的人一定要執著上竪為正,下垂為倒,這是執迷不悟的看法。」 所以,以佛的眼光來看,世間所見的許多價值標準,都是人的執著妄想,是非善惡,本來沒有絕對的標準。一個人從某個角度看是大壞蛋,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能是個大好人。這些標準都是人定出來的,未必放諸四海而皆准。我們如果不能覺察自己的偏執,就會被自己的好惡所蒙蔽,也就會理直氣壯地拿著自己所執著的價值標準,去衡量外在環境。合乎自己的標準,就起了貪愛心,不合標準,就起了厭惡心,這個分別心,就是煩惱的根源。其實,外在的境界根本是一樣的,就像佛陀的手臂,非正非倒;可是,不同的人來看,就有不同的評價和反應。我們若能時時反省自己的偏執,在待人處事上,就會比較圓融了。

善念或者惡念,遇到適當的因緣,都會開花結果

善念或者惡念,遇到適當的因緣,都會開花結果 我們施捨行善時,要把積功德的念頭和貪求名利果報的意識一並摒棄,這才是真正的大施捨。這種無心的善行才是最自然、最高尚的。所以說:心地清淨才是真正的施捨,心地清淨才是最大的福氣。 我們每起了一個善念,就會在心地中留下一個好的種子,起了一個惡念,會在心地留下壞的種子。遇到適當的因緣,就會開花結果。 善的種子結的是快樂和吉祥;惡種子結的果實是苦惱和災禍。所以六祖壇經上說:「一切福田,都離開不了心地。」 我們凡做一件事,說一句話,甚至起一個念頭,都是在種因,在造業。根據所種的善因或惡因,即造的善業或惡業的不同,都會受到不同的果報。 概括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具體地說,有什麼樣的善因,就什麼樣的福報;有麼樣的惡因,就什麼樣的苦報,這都是有一定的。這是客觀的規律,稱為因果規律。

❁❁【欲知過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欲知過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淨空法師: 「此願含二意:一者,如日澄憲師云:不知宿命故,於善不進,於惡不恐。」六道凡夫不就這個樣子嗎?十善,戒律、威儀是好事,知道是好,不肯幹,不能精進;貪瞋癡慢十惡業,知道這個不善,天天幹,不怕。這是什麼?沒有宿命通,如果他真的有宿命通,他就不敢造惡業了。為什麼?善有三善道的果報,造惡有三惡道的果報,苦樂懸殊太遠了,就不敢不認真的學習。「萬善懈怠,眾惡造作,只為不知宿業也」,這句話非常感嘆,什麼人?六道眾生。佛菩薩看得清楚,他知道自己的宿命,也知道別人的宿命。 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好,對凡夫講的,「欲知過去因」,你要想知道你過去世造作的什麼因,「今生受者是」,我們這一生的遭遇都是。果報!前世造的業,這一生你得的果報。「欲知來世果」,我來世怎麼樣?「今生作者是」,我這一生幹的是些什麼,我這一生所作所為,來世果報。這一生所受的這些苦樂是過去生中造的業報。這兩句話你要是真正聽懂了、搞明白了,你就心平氣和,遇到什麼樣的困苦、艱難你不會怨天尤人,你會自己反省,自己改過自新。有沒有作用?有作用,能把過去生中造的不善業減輕,可以把現前所受的緩和,這就是改造命運!改造命運要靠自己,別人對你無能為力,要靠別人來幫助你改造命運,那是迷信,那是騙人的。佛菩薩絕不欺騙人,你們讀《了凡四訓》,你看雲谷禪師教袁了凡的那些開導,了凡先生聽懂了、接受了,回去依教奉行,果然命運就改了,連壽命都延長了。袁了凡先生原本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明白明瞭之後,一生努力修善積德,七十四歲走的,延壽二十一年。這是什麼?知道命運的一個好處,人不能不知道。現在我們看世間人敢造惡,他不相信因果,不相信佛法,也不相信古聖先賢,心裡面只存著眼前的名聞利養,無止境的去追求,活得非常辛苦,他欲望沒有滿足的時候。到死後,墮落在惡道裡面後悔莫及。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二〇一集)2010/11/21 檔名:02-039-0201* …………………………………………………… ★☆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讓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責任。希望大家發心,成為法的傳遞者與播種者,將手中的法寶,一化為十,十化為百,讓千千萬萬的眾生,都能步上成佛覺悟之道。☆★ ❁❁《 歡迎分享 ● 輾轉流通 ● 功德無量!》❁❁☜( https://m.facebook.com/ThePureLandLearningCenter/ )

佛學文章

素食

酥香杏鮑菇

孜然烤香菇

鹿茸菇炒腐竹

香菇素肉燥

蔬菜素水餃

很好吃的菇酱豆包

花生麵筋

涼拌什錦菇

馬鈴薯沙拉 (蛋奶素)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