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如何處理持咒與念佛的關係?】
⊙【如何處理持咒與念佛的關係?】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具縛凡夫,通身業力,匪仗如來宏誓願力,決難即生定出輪迴,此意不可不知。》
至於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不可以念佛為兼帶,以持咒作正行。夫持咒法門,雖亦不可思議,而凡夫往生,全在信願真切,與彌陀宏誓大願感應道交而蒙接引耳。若不知此意,則法法頭頭,皆不思議,隨修何法,皆無不可,便成“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矣。若知自是具縛凡夫,通身業力,匪仗如來宏誓願力,決難即生定出輪迴,方知淨土一法,一代時教,皆不能比其力用耳。(《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137頁 複永嘉某居士昆季書)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若泛泛然無所分別,一目視之,則主亦非主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229頁 複永嘉某居士書一)
⊙【什麼是助行?為什麼說修一切行門及種種善根皆為淨土助行?而不知此義者則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見?】
《所有修持功德,皆悉回向往生。則一切行門,皆為淨土助行。》
發菩提心,誓願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為四恩三有、法界衆生迴向,是大乘勝行。否則雖修妙行,感果卑劣矣。
至於日用之中,所有一絲一毫之善,及誦經禮拜種種善根,皆悉以此功德,迴向往生。如是則一切行門,皆爲淨土助行。猶如聚衆塵而成地,聚衆流而成海,廣大淵深,其誰能窮。然須發菩提心,誓願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爲四恩三有、法界衆生回向,則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與一切衆生深結法緣,速能成就自己大乘勝行。若不知此義,則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見,雖修妙行,感果卑劣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200頁 與徐福賢女士書)
⊙【如何處理正行與助行的關係?】
《念佛之人,各隨己分。專念佛號亦好,兼誦經咒並廣修萬行亦好。但不可了無統緒,必須以念佛為主、為正行,餘皆為賓、為助行。正助合行,則如順水揚帆,利益甚大。》
凡修行人,必須以念佛為正行。以持咒誦經,及作種種利益事,為助行。正助合行,則如順水揚帆,在此生死苦海,速得入於薩婆若海矣。若不生信發願,求生西方,泛泛然念佛持咒等,皆只為來生福報而已。……念佛之人,各隨己分。專念佛號亦好,兼誦經咒並廣修萬行亦好。但不可了無統緒,必須以念佛為主、為正行,餘皆為賓、為助行,則善矣。否則如一屋散錢,皆不上串,不得受用。又如入海無指南針,無所適從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870頁 複沈授人居士書)
修行人外功內功皆當修。汝一向多方幫助各善舉,乃外功;一心念佛,乃內功。外功為助行,內功為正行,正助合行,利益甚大。然人至半百,來日無多,固宜偏重內功,少作外功,庶不至被善舉所轉,終至仍在娑婆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880頁 複方聖照居士書五)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