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受持菩薩戒的誤區與注意

0
2019

在家居士受持菩薩戒的誤區與注意

一、大眾對受持菩薩戒的兩個誤區

  1、第一個誤區:誤認為菩薩戒高不可攀,所以望而卻步。

  事實上,《梵網經菩薩戒本》同於淨土法門,即不是單一的佛力,也不是單一的自力,是將自力與佛力融為一體,是合力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乃一乘圓教,契理契機,念佛與受持菩薩戒相輔相承,合則雙美,分則兩虧。

  依據《梵網經菩薩戒本》以及《瓔珞經》,受戒的對象應該分為兩類:

  一、普遍受戒的對象——六道一切眾生,種當來成佛之因;

  二、受戒且得戒的對象,是但解法師語者。

  所以,《梵網經菩薩戒》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誰發願受持,誰就契機。”盡受得戒,皆名第一清淨者” 。受戒使我們濁惡凡夫成為第一清淨者。

  2、第二個誤區:誤認為受戒犯戒罪加一等。

  此乃是套用了世間法”知法犯法罪加一等”。這本是歪曲了佛法。佛在三藏十二經中說:”一切無非因果”。但沒有說過罪加一等!佛、菩薩慈悲處處呵護眾生,從不加罪於眾生。而還在許多經典中告訴我們犯戒懺悔的方法,我們依教奉行,可重獲清淨。加之受戒之人,臨犯錯造惡之境,生慚愧心、遲疑心皆得減罪。不要聽從只瞭解佛法、不瞭解戒律的人把世間法隨便套用於佛法之上。

  二、授持菩薩戒之犯戒與失戒

  持戒功德:菩薩雖持一戒,要比小乘持具足戒的功德更大,因為菩薩戒的每一戒都是”無盡戒”;持一戒,即在一切眾生分上得到持戒功德,眾生之數無量,持戒的功德也就無盡了,所以受持菩薩戒的功德之大,大得無法比喻。

  所以瓔珞經卷下說: “法師能於一切國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薩戒者,是法師其福勝造八萬四千塔。”又說:”其受戒者,入諸佛界菩薩數中,超過三劫生死之苦。”又說:”有而犯者,勝無不犯;有犯名菩薩,無犯名外道。”可知,教化他人出家受菩薩戒的功德是很大的,自己受菩薩戒的功德,那就更大了。

  犯戒罪過:有人以為受戒固然功德很大,犯戒的罪過也是很大,唯恐受了戒不能堅持不犯.所以沒有勇氣受戒,但在這裡卻明白地告訴你:”有而犯者,勝無不犯,”為什麼呢?這就是菩薩戒的功德作用了,因為持戒是對一切眾生持的,所以在一切眾生中有功德,犯戒則絕不可能對一切眾生而犯。

  比如犯殺生戒,即使天天殺,時時殺;也不可能殺盡一切眾生,殺一眾生,僅於一個眾生身上得罪,殺生有罪,卻沒有在一切眾上身上得罪。

  所以又說: “有犯名菩薩,無犯名外道。”所以又稱菩薩戒為”四十二賢聖法”,四十二個階位的菩薩(三十賢位加十二聖位),是由於受持了菩薩戒而得。所以華嚴經要說:”戒是無上菩提本;”梵網經要說: “微塵菩薩眾,由是成正覺。”

  失戒情況:菩薩戒不是”盡形壽”受持,而是”盡未來際”受持,所以命終不捨戒,菩薩不拒性別與變性(男女身互轉)之人;所以二形不失戒。

  菩薩戒只有在兩種情形下失戒:一是犯了重戒,二是故意捨去大菩提心。

  犯重戒有兩種:一是破重戒,是以上品煩惱纏犯(如故意殺人);二是污重戒,是以中品煩惱纏犯(如過失殺人,不加註意而誤殺人)。

  捨大菩提心,即是對人宣佈不做菩薩了,或者不相信有菩薩行了,或者以為大乘不如小乘好而不學大乘法了,乃至不信佛法而信外道了,這都成為捨菩薩戒的因緣。

  有犯不失:菩薩戒一經受得之後,從生至生,直至成佛,都是永遠隨逐的,因為戒體是一種無形狀無表象的無漏色法(物質體),當它一經熏上了我們的本性理體之後,只有被遮沒的可能,卻沒有失落的可能了。

  所謂犯了重戒失戒,那只是因受惡法陰影的遮沒而失去了戒體的功能,並不即是戒體從我們的本性理體上失落,這是應當明白的。

  所以梵網經許可犯了十重的人,於佛像前懺悔過惡而取相重受;瓔珞經則直言:”十重有犯無悔,得使重受戒; “瑜珈也是直說:”以上品纏犯如上他勝處法,失戒律儀;應當更受。”

  此所以”重受”或”更受”,乃是以外在的佛菩薩(他)力,為引發先前曾熏受的戒體,使之恢復其戒力功能而已。

  三、受菩薩戒要做什麼準備

  要做菩薩就要真實的腳踏實地的來學佛,先對無我對出離方面要有感受,在這個基礎上才能真正的發起菩提心。

  小乘是把自己的漏給堵住,輪回的業把它結束掉,你的生命這樣才會充實,才會大而有光。

  所以你看這個畫像也是,凡夫就光是一個人,如果聖者頭上就有光圈,這樣行起菩薩道來菩提心才會非常強大有力。

  現在想受菩薩戒,往往以前就有這樣的善根,但是來到地球上投了胎之後,我們在這個境界當中會迷失掉自我,迷失了自我之後有時候就變得沒有力量了,我們的生命都迷惑在這個業力的世界裡面。

  就好像飛在雲霧裡面,靠感官完全沒有辦法看到,這時候只有看儀錶盤。所以佛陀的經是真理的指導,它叫規則。這個就像儀錶盤一樣,你只要看著它,跟著它的指揮,你參照於真理你才能超越出這個迷霧,六道輪回的狀態。

  那個迷霧就好像眾生業力一樣,我們自己給自己造的業力的環境,如果沒有佛講的真理就完全迷失在裡面了。

  四、菩薩戒的行持

  現在一般人對持戒有一種畏懼之心,就是怕自己持不好戒,罪過很大,會下三惡道。其實,受菩薩戒的前提是要發菩提心,受了戒就跟成佛結上了緣。能夠跟成佛結上緣分,比不受戒而沒有緣分來得強。

  寧可受菩薩戒,犯了重戒下地獄,也比你不受菩薩戒好。為什麼呢?因為結上了緣分,所以下地獄出來後還可以成佛。永遠不受菩薩戒的就沒有這個緣分,無量劫還要輪轉,也還是要下地獄。

  受了《梵網經》十重四十八輕戒的,前面的十重戒要注意,不要去犯。其它的四十八條輕垢戒是可以懺悔的,犯了後懺悔能夠懺除。更何況受了菩薩戒,我們就有菩薩戒的戒體,有這個戒體,就有佛力的加持。

  如果不受這個戒,當對境生起的時候沒有戒律的護持,就一定會犯。如果你有戒體的話,遇到對境,戒體馬上產生作用,你就不會去犯。所以還是要勇敢地來受菩薩戒。受戒對自己有好處。

  五、授持菩薩戒的開示

  希望大家第一要懂得戒的意義;第二要知道怎樣要如法受戒;第三要知道受戒的功德;第四要知道失戒的罪苦;第五對受戒的道理要正解深信;第六要發大願求上品戒;第七要至誠稟受淨戒;第八要精明戒法;第九得戒後要善能護持,少有虧損當從速懺悔;第十當知處處都可以持戒的,不一定要出家住寺院才能受戒的。

  希望戒子得戒後,當如法精修,畢生嚴持不犯,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這才能達到受菩薩戒的目的,獲到殊勝功德――圓滿菩提,究竟成佛。

  則上不負世尊制戒利人之盛德,並且不負發起傳戒諸同仁的厚情,和你們這次受戒的勝緣。

  六、授持菩薩戒的開示

  你想往生,一定要受菩薩戒、發菩提心。佛經里有個比喻,你受了菩薩戒,你的這個碗就是一個金碗了,這個金碗就是砸碎了,碎片還是金子的。不受菩薩戒,受其它戒,你的這個碗是泥巴碗,就算是一隻完整的碗,但還是泥巴的。所以我們鼓勵大家受菩薩戒。

  關於菩薩戒,對十重戒要很好地去受持,不能絲毫違犯;對四十八輕戒,盡量去受持,能受持多少就受持多少。關於持午問題,如果確實持不了,那就晚上吃一點,作服藥想,但是要生慚愧心。

  我們在這個世間只能粗持戒律,這也說明我們在這個時代,只靠持戒是沒辦法得解脫的。如果以自力的法門修行,對持戒的要求就非常高,但如果再以諸佛、菩薩的慈悲願力,以其願力令我們行持圓滿。

  七、受菩薩戒者有八種殊勝功德

  一者道場殊勝,菩薩發心,受此大戒,越六趣三乘,直至菩提。

  二者發心殊勝,若人一念,發起大悲大智,受菩薩戒,即超二乘。

  三者福田殊勝,假使有人供養滿世界大阿羅漢,不如供一受菩薩戒者。

  四者功力殊勝,受小乘戒,譬如螢火,受菩薩戒,譬如日光。

  五者滅罪殊勝,受戒破犯,猶勝外道,以戒威力,設墮惡道,受罪輕微。

  六者受胎殊勝,受菩薩戒者,若有胞胎,常為天龍善神,共守護故。

  七者神通殊勝,受菩薩戒者,能攪長河為酥酪,變大地作黃金。

  八者果報殊勝,受菩薩戒者,當生蓮華藏海,受法性身,一得真常,永不退轉。

受大乘菩薩戒,既得如是廣大功德,因此奉勸諸善男信女,凡是信仰佛法皆應求受大乘菩薩戒。既有百益而無一害,何樂而不為呢!

轉載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