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是一條發家的規律
楊榮,福建建寧人(現在福建建甌),官職為少師。少師在古代是太子的老師,屬於極高的官職。他的先祖,世世代代「以濟渡為生」,就是從事擺渡船這個行業,生活也過得十分艱苦。我們先看他的祖先如何積德。
有一年,福建建寧下了很長時間的大雨,河水暴漲,這條河是閩江的上游,一直流到福州直到出海。橫流沖毀了兩岸的民居,淹死的人都順著洪水往下漂流。這時候,看人為義還是為利,那些擺渡的人家大多數趁機撈取貨物,只有楊少師的曾祖父和祖父一心救人,對於水裡面漂浮的那些貨物、財物絲毫也沒有撈取。
鄉里人看到他們的作為,都說他們愚痴,救人有什麼用?許許多多財物漂流在水上,誰撈到就是誰的。他們不要財物,完全救人,這是積德。
為什麼行為上有這麼大的差別呢?人會怎麼做,就看他的心以什麼為重,以名利為重,就唯恐撈得不夠多;以利他為重,一心就想著救人。當人被貪欲蒙蔽時,根本不會體會別人的痛苦,整個都是自私自利的心態。
所以,貪欲很壞,執著、貪執自身的利益,就不知道也不會去利他了。當時擺渡的人家每天都有很多進賬,今天撈到木材,明天撈到傢具,後天又撈到什麼財寶,確實是發了一大筆橫財。人有利可圖的時候就興奮,但這只是愚痴的興奮罷了。
楊榮家天天救人,不僅得不到利益,還要為別人付出。鄉里人認為這種做法很傻,擺在眼前的財物不要,反而付出!其實誰愚痴呢?以因果律來衡量,趁著災難發橫財,絕對會墮惡道,子孫後代也不會好,這樣毀滅自己,一點智慧都沒有。
所以,對因果愚痴的人,心態和行為整個都是顛倒的。在他們眼裡,損害成了利益,利益成了損害。笑善人愚痴,實則自己才是天大的愚痴。
楊榮一家,暫時看只是付出,沒得到什麼利益,可是因果律不會錯亂,因果建立在心上,心善救人,絕無損失,必定會在將來現前豐厚的福報。
楊榮家這樣做才是有大智慧,為什麼呢這真正是自、他二利,救人的同時大大增上了自己的福報,還能給子孫以餘慶。如果人們能相信行善一本萬利,一定都會搶著去救人,誰不求自己好呢?一本萬利的事,誰不願意做?遺憾的是,人們被業果愚障礙,希求的是安樂,做的卻是痛苦的因。
不信三世因果的人,持的是一種斷見。比如,楊榮的祖先救了人,當時並沒有立即顯現福報,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曾祖父、祖父都去世了,也沒見到他們的後世和子孫的情況。這樣見不到長遠的結果、細微的變化,又不相信聖賢之言,當然無法了知緣起的規律。
一般人就認為,行善也沒得到什麼利益,惡人照樣日子過得很好。這是最嚴重的一種愚痴—業果愚,對人們的損害最大,被它障礙,一切通達緣起的智慧都不會產生,所有實現安樂的正道都無法趨入。
眾生最可憐的地方就在這裡了。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下至成辦增上生的一分安樂,也需要具有因果正見,懂得這分安樂的因是什麼,再去修積才能獲得。像這樣,無論想獲得財富、地位、名聲、相貌、眷屬、長壽、事業、智慧,不論是自利,還是利益子孫、利益眾生,無一不是從深信因果、修積正因而來。進而希求解脫,一定要瞭解並相信更深細的輪回,就是輪涅兩重因果。
由此無誤取捨,才可能進入解脫道。不懂因果,根本無門可入。如果求證無上菩提,更要了知大乘的因果,知道怎麼發心、怎麼修持是成佛之因,知道之後精進修集才會現前。所以,無論是十善業道、四諦十二緣起之道,還是六度之道,都要在深信因果的基礎上才能建立。
不相信因果,所有向上的路都會封死,剩下只有下惡道了。教化眾生,首先要從因果入手,幫助世人解脫執著沒有三世因果的邪見束縛,否則是沒有辦法的。學好了因果,就會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深信不疑,業有現法受、順生受、順後受這樣三種,哪怕十年沒報,二十年、下一世或者多生之後絕對會報的。佛陀在經中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等到楊榮的父親出生時,家裡就逐漸富裕起來了。原先是普通人家,每天擺渡,賺錢也不多,生活十分辛苦。到了楊榮父親這一代,越來越富裕了。這是以楊榮的事情來證明「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當時有神仙化為道人,告訴楊榮的父親說:你的祖父有陰功,曾經救過很多人的性命,有陰功,子孫將來一定會貴顯的,有一塊風水很好的地,應該把祖墳葬在那裡。他按神仙的指示埋葬(祖先),就是著名的白兔墳。
「陰功」是有高利潤的,潛藏得深,報得就厚。如果當時送旌旗,送獎狀,大面積宣傳,以這種名譽就會讓福德損耗。他當時默默無聞,所以後面很發達。
後來生下楊榮,「弱冠登第」。「弱冠」是20歲。20 歲就考取進士,官一直做到三公中的少師。皇帝對他非常感恩,追封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為少師。楊少師的後代子孫都很貴顯。到了袁了凡居士的那個時代,也就是明朝的時候,楊榮家裡還有很多的賢人,代代都有賢人,這是祖宗之積德。
世上有人貴顯、有人貧賤,有人順利、有人坎坷,如果不懂緣起,怎麼想得通呢?懂緣起,就知道這樣顯現才合理,祖先福德深厚,決定後代顯貴。肥沃的土地才能長好莊稼。緣起不虛,勢所必然!
把楊少師家的子孫和那些不義之家的子孫比較一下,就會知道因果真實不虛。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是一條發家的規律,發家不是以違反因果、造惡取巧能發達的。一個人的眼光短淺,做事的方式也會很下劣。現在有些人的想法就很不好,管什麼子孫後代,自己能享受就好,反正幾十年就死了,至於子孫後代,管他有沒有好的空氣,有沒有好的水,管它什麼沙漠化。只要眼前能有錢、能享受,什麼都不管、不顧。這是非常不好的。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