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佛學交流網站

【個人造業個人擔】

【個人造業個人擔】

有一群開墾山林的工人,在一次墾荒中,無意間挖到一尊純金打造的菩薩。這群人非常高興,決議將這尊純金菩薩剁成多塊,平均分配每人一塊。其中有一人說:

「這尊純金打造而成的菩薩,一定是信眾誠心誠意雕塑的,人家有心用金子鑄成佛菩薩來供養,是在為自己、為眾生造福。而我們卻要將鑄好的佛菩薩剁成碎塊分掉,這可是造業啊!」

獨獨不願拿剁毀佛菩薩金身的一份金子;也就是說,他並沒有在這次共業中參與作惡的行為。後來那些參與分贓佛菩薩金身的工人們,在一次災難中,死傷慘重,唯獨未參與分贓的工人得以倖免於難。他以當事人的心態去看這次災難,他發覺當年剁分佛菩薩的眾人,各因為是主謀或為從犯,而有的人死,有的人受重傷。

附註:人的存心如何,在業報中佔很重要的決定性。就像故事中,同處一個事件的眾位工人,有人主動為惡,有人附和讚同,有人獨善其身;各個人依多生多世的修養而產對事件不同的判斷與決定。其存心是惡、是善,各有不同主張,因而有不同的決定行為表現出來。

在因緣果報上,依據各個人不同行為表現,所種下的善業或惡業種子的,等到業報的日子到來,即招感各個人應受的果報。所以,我們常在一個人重大災禍中,看到毫無生還者,或看到死傷慘重,甚或有少數人或僅一人倖免於難,且毫髮未傷。

業有共業、別業,眾生在因果的報應中絲毫不差,所謂「種如是因,得如是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因果循環真理不失。所以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唯有眾生對因緣果報念茲在茲,謹慎修行處世,才能讓自己絕於惡報之外。

人追求錢財、色欲,執著迷妄,難分難解,就像無知孩童貪圖沾在刀鋒上的丁點蜜糖,不惜用舌頭去舔刀鋒,以至讓刀鋒割傷了舌頭。如果我們不知分寸地過分奢求,終究會造成我們自身的隕滅。現實中,人們常常會為「貪小便宜」而悔恨不已。為什麼呢?因為「貪小便宜,必吃大虧!」「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一分價錢,一分貨。」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為人應該靠自己的誠實勞動,獲得自己想要的利益,不應靠投機取巧、低價買爛貨而喪失更多的利益。

要找回生命中失落的價值,就必須從對財富的執迷中退出來、擺脫財富的奴役;把財富作為實現生命價值的手段,而不是生命的全部,甚至終極目標。

*文摘錄*

評論

評論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