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佛學交流網站

佛弟子遭遇困境和疾病,該如何面對?

佛弟子遭遇困境和疾病,該如何面對?
蓮華寺

遭遇不測,如何挺直腰板?周圍一片哀聲嘆氣之時,如何激勵並引領他人?佛弟子該如何面對人生困境?佛陀如實了知世間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內在規律,亦即是因果,開示眾生苦樂順逆的決定思想是善惡兩種業。因此,若欲依佛法來改善命運,必須從身、口、意(行為、語言、思想)三個方面修正自己的過失缺點,改過遷善。作為一位初遇佛法的人,若想依佛法迅速安頓身心,改變困境,首先要做到以下四點。

一、虔誠與信心
《華嚴經》中說「信為道源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根。」信,是決定我們能否從佛法中得到利益的根本與關鍵條件。佛法是世間上最究竟圓滿的智慧,能斷一切苦,得究竟樂,歷史上的高僧大德,王公庶民,皆從佛法的信心中得到了種種利益,在此無須贅述。
眾生皆以因緣而得度,因緣者,即是敬信。若半信半疑,抱著「有病亂投醫」的試試看的態度,多半會出現抱怨佛法「不靈驗」的結果。世人說「心誠則靈」,誠,即是虔誠與信心的意思。

二、恭敬祈禱 稱誦聖號
佛經中記載的諸佛菩薩,非同民間神話故事中的虛構人物,他們是能夠完成「自覺,覺他,乃至覺行圓滿」的覺悟者,他們乘著無盡的利益眾生的慈悲心,於有緣眾生之中種種化現,以無量的智慧方便度化眾生。
諸佛菩薩的名號皆有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力,是世間之中最吉祥殊勝的名稱,經中說:「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如果我們能以虔誠清淨的心來稱誦聖號,就會獲得不可思議的感應與加持。歷史上持誦聖號而消災免難的故事不勝枚舉。《大智度論》說:「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信能度。」願有緣之人皆能斷疑生信,得大利益。三、努力反省 改過遷善 事出必有因,就如同人會生病一樣,一定是壞習慣的長期累積才導致疾病的出現,人生的障礙與痛苦,也是因為自己在身、口、意方面的惡習沿襲累積而成。「善為樂因,惡為苦因」,這是自古以來顛撲不破的真理。當遇到人生種種逆境時,最忌怨天尤人,不僅於事無補,反而讓自己鑽入牛角尖,不斷擴大負面情緒的蔓延與影響。 佛法所言覺悟者,首先是能夠時時自我反省。佛經中說「一切唯心造」,我們的整個人生乃至眼中的世界,都是自心的顯現。譬如在相同的時間地點,內心歡喜的人,看一切的外境都是明媚向上的,而內心充滿煩惱的人,眼裡所見的一切外境都是陰暗的。

人生一切的障礙皆起於從前累積於身心的惡業。眾生之所以迷惑不解,找不到癥結所在,是因為沒有智慧所致,而智慧的短缺,正是因為「情生智隔」的緣故。所謂的「情」,佛法中叫做「情執」,也叫「我執」,亦即執著色身為我,並執取種種觀念,自是非他,認為天下只有自己是「善人」,一切的過錯皆是他人的,因此內心充滿著抱怨與不平。

這種人生的重惑,將會引導我們進入顛倒痛苦的境地。因此,欲要遠離種種痛苦,人就要常懷慚愧,常省己過。
《四十二章經》中,佛陀開示說:「慚如鐵鈎,能制人非法,是故常當慚愧,無得暫替。若離慚恥,則失諸功德。有愧之人,則有善法;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
孔子說:「求有不得,反求諸己。」孟子也說:「恥之於人大矣,以其得之則為人,失之則為禽獸。」從上諸聖,皆為我們開示改善人生的大道,若不遵從,出苦無路。
若不回頭,誰替你救苦救難;
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四、佈施修善
慳貪吝嗇是眾生另一種深重的習氣。經常會有世間苦惱之人來到寺院,多是「急來抱佛腳」,以燒香拜佛與佛菩薩做交易,希望菩薩保佑消災免難,諸事如意。
這其實是一種僥倖之心,就如同以微薄的投資期望獲得億萬財富的回報一樣,遙不可及。
若欲改變當前逆境,消災免難,一定要修諸善法積累功德,而修積之法,對在家人來說,財物佈施最為當機。《大智度論》中說:「出家重持戒,在家重佈施。」佈施在菩薩修行的六度法門中稱為「第一波羅蜜」(波羅蜜是梵語,譯為「度」)。

為什麼佈施如此殊勝呢?
因為眾生萬般的貪愛執著以及由此產生的各種煩惱痛苦,皆本乎「我」,對身體及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非常貪戀痴迷,甚至「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卻不曉得,將來一口氣不來,我們苦苦貪執的親友、財物都會離我們而去,哪裡還有「我」乃至「我的」?因此佛陀開示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人生就是一場眾生無法覺醒的迷夢,與其活著的時候苦苦執著不捨而受百般痛苦折磨,不如早日看破人生這出戲,早些將財物佈施作福,這樣不僅能獲得當下的安樂,也為將來培植福田,種下安樂之因。這樣簡單的道理,奈何眾生就是看不透!過去祖師們感慨地說:「明明白白一條路,千人萬人不肯去。」
中國古來就有「捨得」之論,佛法佈施與之同理而意圓。佛法中,佈施所獲得的功德大小,與佈施的發心、對象相關。所謂佈施的發心,也就是佈施的目的,如果僅僅是為了自己消除逆緣而佈施,功德就很微小,如果是為了真實地利益眾生,乃至希望一切眾生獲得成佛的果報,這樣的功德與果報是極其殊勝的。

最究竟圓滿的佈施是《金剛經》里宣說的「無住相佈施」,但這並非凡夫眾生的境界。對於因佈施對象而產生的功德差異,《四十二章經》如是說:「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飯千萬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飯一億阿那含,不如飯一阿羅漢;飯十億阿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飯百億辟支佛,不如飯一三世諸佛;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
此外,因為佛法之究竟圓滿的功德,所以在佛法中所作的佈施及種植的善根,功不唐捐,現前將來都會獲得不可思議的果報,能迅速消除障礙,增長福慧,圓滿佛道。
《妙法蓮華經》中雲: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

以上從四個方面簡述了當人生遇到種種障難時,如何以佛法正確面對解決。佛法智慧甚深廣大,圓融無礙。
願諸有緣者,於佛法生信。
斷除諸惑業,常持正善念。
免遭諸難苦,所求皆如願。
今生獲安樂,來世得作佛。

轉載

評論

評論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