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識:靜坐的準備
一、選擇地方:
當你第一次開始練習靜坐,最好找一個安靜且不受蚊蟲干擾的地方。這地方能使你放鬆不受干擾。在忙碌的生活中,試著找一個遠離騷擾、匆忙的地方。這個地方可以是一個房間、花園、你的臥室 — 任何一個適合於你的地方。一旦找到了,就固定它,不要經常變換練習的地方。
當靜坐進步了,就可以每天開始在工作的地方練習,沒有必要做長期的隱居。當你已經發展靜坐,而且能有效地切斷外來的干擾時,記住!任何地方都是靜坐的場所。
二、選擇時間:
心像身體一樣﹔對固定的﹑例行性的工作,做起來會更有效率。心的訓練 — 諸如專心靜坐的練習,自始至終都需要嚴守固定的習慣。初期階段的靜坐訓練,即使是一位努力且聰明的練習者,他也必須採用固定而且有規律的時間來做練習。對於一位有規律且不斷的練習者,較容易達到目標。
靜坐最好的時間是破曉、中午及傍晚。據古人的經驗說法,這三個時段是最合適而容易被接受的。基於許多理由,破曉時間要比其它兩個時間還要好,這個時間被稱為「 Brahma-muhurta 」 ,意思就是『神聖的時刻』;佛陀開悟時證明瞭這個事實。再者,從身體的觀點來看,它有值得考慮的優勢。就在一天的開始,做心靈的練習,經由一個晚上的休息,頭腦清新身體舒適,在此時專心練習,可能得到精神的安祥及境界的提升。
如果實在無法在破曉時段靜坐,那麼應該為自己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時間。為了能全心專注於靜坐的目的,在這段練習時間應該放下所有的事情,不要讓任何事務來干擾練習。每天要有規律的時間做靜坐練習。練習靜坐的初期,請不要拿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不要企圖靜坐很長的時間,務必以自己能完全專心的時間長短為依據,來訂定靜坐時間,這樣才比較實際而有效率。當你得到更多經驗後,就可以延長靜坐時間。借著不斷地練習,使靜坐變成每日生活中的一部分。
三、靜坐的老師:
或許你覺得需要有個人來幫助﹑引導和教授你,但是要找一位合適的、好的靜坐專家並不是這麼容易。假如你有任何的靜坐朋友,和他們懇談,他們可能是你的老師;假如你碰巧遇到任何有關靜坐的書或文章,閱讀它們,它們也可能是你的老師。假如你能夠發現一位靜坐老師,記住,這位老師只是一位朋友和引導者,他不能替代你做觀想,不能為你做認知。假如你能發展你的專心,則注意力會更強、更清晰和更持續﹔然後專心會變成你的老師。要有信心﹑有決心並努力不懈地練習。
認知自己的特質是重要的,這就是為什麼世尊根據不同的根基介紹各種不同的方法給不同的人去練習靜坐。一位靜坐的指導老師需要研究他的靜坐學生﹕要探討他的本性﹑評估這位學生心的發展,探知他能瞭解多少,觀察他靜坐的效益和進度,並且評定是否有精神衰弱或其它的阻礙。在確定這些特性後,這位老師將介紹一種合適的方法給他去做專心練習。這個方法對他而言必然是自然且合宜的。
四、靜坐的姿勢:
為避免靜坐者由於修習靜坐而身體不舒服、疼痛、血液循環不良、頭痛、背痛或暈眩等問題,所以姿勢是很重要的。
正確的姿勢能幫助我們的血液循環,而且使我們的身體功能正常。那些一坐好幾個小時的人可能會體驗到麻木和疼痛,佛陀告訴我們的經行正可以避免這個問題﹔由於這個理由,一些人喜歡經行。靜坐的姿勢一般為跏趺坐,這個姿勢是:你坐在地板上,用右腳放在左大腿股上,以及左腳放在右大腿股上,背和頸應該盡可能地伸直。但是如果這個姿勢感覺不舒服的話,可以變換成站立或經行,使之感覺較舒服些﹔基本上,不能引起身體的疼痛和不舒服,因為這些會分散心的平靜﹔我們應該要利用坐姿﹑立姿﹑經行三種姿勢互相變換,以避免靜坐時身體的疼痛或不舒服。大多數人則歡喜採用半跏趺坐的姿勢,因為那樣會比採用全跏趺坐來得舒服些。另外將右手掌放在左手掌上,兩拇指的尖端輕輕地相觸。
五、食物的攝取:
事實上,我們吃的食物是不受限制的。只是在靜坐前,不要飲食過量,特別是晚上時間﹔如果靜坐前你飲食過量的話,在靜坐時你可能會感到某些不舒服,這就是佛陀忠告比丘們和那些依八正道的修行人,在中午過後不要吃固體食物的原因。
有些人有這麼個印象,就是佛教徒不可以吃肉,只能吃素食,但在佛陀的教導中,並沒有這個訓誡。那些素食的人,他們如此做純屬個人的選擇,而不是受了宗教的束縛。在叢林中或墳埸練習靜坐的人,特別是在晚上,往往被忠告不要進吃肉,以防止某些動物不正當的反應。因為這些動物的本能或嗅覺是如此地強,因此它們會被引誘至靜坐者的身邊,容易導致危機,有礙靜坐。
注:這裡所說的靜坐目的,就是南傳佛教重要教義之一的業處 (詳佛光大辭典5500頁 上)。業處—巴利語Kamma-tthana又作行處,其義為﹕業止住之所。為成就禪定之基礎,或修習禪 定之對象。修習禪定時,必須選擇適合自己性質之觀想方法與對象,俾使禪修發揮效果.此種觀想之方法﹑因緣﹑對象即名之為業處.換言之,也就是令心容易專一所用的方法或所緣境。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