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佛學交流網站

修福轉運,並非想象中那麼可遇不可求

修福轉運,並非想象中那麼可遇不可求
鎮安古寺

好運和福氣,並非想象中那麼可遇不可求,最實用的方法,就藏在我們每天的話語中。

佛陀曾說:「人生世間,禍從口生。」
語言,是內心的流露。說是非,常抱怨,內心就會貧乏,婚姻就會不順,命運就會越來越不好!如果我們一生積累的福德,從嘴裡漏掉了,那麼福報折損是十分迅速的。

菩薩一直說善良的話、智慧的話,所以成為了菩薩。做人,學會好好說話,就是在修行。

語言的力量,不容小覷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柔軟善意的話語,溫暖人心,給人帶去慰藉和力量;而充滿情緒的話語,可能利於矛戟,傷害他人並留下陰影。古人說:言辭柔軟,悅可眾心。說好話講善語,就是改變命運;管好自己的嘴,就是最好的積德。

過去,御史田公閑居時,發現家中有狐妖作祟。於是請來一位在江西頗有名氣的相師孫永。孫永剛住進御史家,夜裡便聽到一陣交談:「今夜有口德相師住下,福德太厚,我們招惹不起,千萬別亂動!」

御史知道後,想請孫永長住於此,便請來孫家家眷一同住下。果然,夜裡又有聲音:「口德相師要長住了,我們趕緊躲開吧。」從那以後,家中風平浪靜,再也沒有狐患了。

原來,孫永此人,精通術數,見人貧窮不幸,卻也能積德行善改變命運。所以,常常以身作則,從不敢惡言妄語,時刻言善行善,以此修積福報,才會感動異類。

可見,天地所敬重的,不是人的地位財富,而是德行。

偈曰:「惹禍只因閒口舌,招愆多為狠心腸。」言語最能招災惹禍,說話尖酸刻薄,就是在損自己的福。福報是因緣和合而來的,說好話,才能向宇宙發射好的磁場,得到好的回報。所以說,口中有德,命中才有福。

佛家常說:「因小果大,莫以惡小而為之。」萬法不離因果,說什麼話,就會得什麼果。人存好心,才能口下留情;嘴巴留德,才能留住福報,人生在世,好好說話,就是在積德行善,改變命運。否則,即使做了再多善行,積累再多福報,也會因為不護口業,讓福報白白流失卻不自知,何其可惜。

我們的身、口、意三業中,最容易造的就是口業。《無量壽經》裡佛陀將對治口業放在首位,足見守護善護口業的重要性。

抓住三要點,修福轉運

如何才能轉變長期以來形成的語言習慣?抓住下面三個要點,堅持訓練,必有成效。

No.1
心裡,裝得下別人
語言,雖可以言不由衷,但卻會在細微處透露我們內心的真實想法。正如有句話所說:「你不一定說出了某種真實的東西,但真實地說出了某種東西。」

比如,內心瞧不起對方,即使礙於面子說些客套話,對方也能從我們的神情、語氣、表達中聽出潦草敷衍和輕蔑。

因此,說話前須觀照內心,是否帶著尊重和理解。若觀照到心不在焉、輕視或對立,不妨先調整一下,避免出口傷人。

No.2
耳中,聽得見別人
當心調整到尊重、理解的頻道,便有了溝通的前提。在此基礎上,還需具備傾聽的能力。

一個心中只有自己,裝滿了固有觀念、情緒、評判、標準的人,無論對方說什麼,都會像聾子一樣充耳不聞。這樣的溝通,無疑是無效且令人不愉快的。

那麼,產生怎樣的感受和判斷、這種感受和判斷源自什麼認識和觀念,以及對方的真實訴求。

這四點看似簡單,但因為凡夫的觀照、覺知、溝通表達能力尚未圓滿,因此講事實時,往往夾雜武斷的認識;說感受時,容易流於情緒發洩;內在觀念中,包含著誤解和偏見;提出訴求時,難以切中關鍵。

所以,傾聽能力的獲取,可以說是一種破除無明、對治執著、去偽存真的修行,需要不斷學習、訓練和提升。

No.3
嘴上,顧得到別人
當心中裝得下、耳中聽得見別人時,說出來的語言才會善意、溫暖、如實、有效,既能把話說明白,又顧及到他人的感受,令情緒和事情都得到圓滿解決。

在諸經論中,諸佛菩薩們不斷提醒我們,避免說四種語言:
一、妄語:說話不誠實,為滿足自己的貪嗔痴,存心欺騙他人;
二、兩舌:挑撥離間,搬弄是非;
三、惡口:言語粗魯、難聽,有意無意刺傷別人;
四、綺語:花言巧語,誘導別人造作不善業。

在別人遇到困難、失意沮喪的時候,多說安慰、鼓勵的話;見到別人做善事、取得成就時,多說贊嘆、隨喜的話;別人對自己有情緒、生起怒意時,多說隨順、理解、同情的話;沒必要說話時,少說話或修止語……

好好說話
藏著一個人的福氣和運氣
每個人的人生軌跡和命運
都來自眾緣和合
我們每天都需要說話
何不讓它成為一種語業的修行
為生命積累福報和資糧
令自己活得自信、自足、自在
也給身邊的人帶去
幸福、快樂和希望
從今天起,以微笑待人
好好地跟每一個人說話
如此,一切都好

評論

評論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