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好壞,在與家人的相處中會不斷的體現出來!
要成為好的慈悲家庭成員,第一個功課是要懂得安忍,要懂得忍辱,不要急著馬上回嘴,馬上跟家人吵,要懂得先忍下來。
這裡問到跟家人的關係,也讓我想到六度修持,很多時候僅是口上說說。“佈施、忍辱、持戒”這是沒有用的,重點是你要在生活中實踐。
你要懂得施予及分享,你要有戒律、持戒,你要懂得忍辱,你要有禪定,六度中的“禪定”也就是專一和持續等等。
因此真正的佛法請不要把它放在佛堂內,很多時候我們在佛堂內座中修持覺得很舒服、很慈悲。
同樣修持佛法並不是為了自己快樂、放鬆一下,但現在很多人把佛法當消遣,放假時太累,做一下,變成跟去郊遊、泡三溫暖一樣,這樣是不對的。
其實佛法修持是一種密集式必須努力去做的,就像我們面對很多痛苦、面對很多挫折,去經驗它,能夠真正克服這些問題。
當然不是說你要去找苦來吃,但你要做的是一定要面對、不能逃避生活中的問題,這時候你要像是穿著忍辱的鎧甲一般,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我們並不是為了自己的快樂和消遣而修持佛法,應該像是運動一樣持之以恆。修行佛法就像是心的運動,這種心上的運動,你是必須努力去做的。
同樣剛剛也談到座中修持,跟你在下座之後日常生活是同等重要,而且座中修持就像是充電一樣,你不能說一直用用用用,日常生活中一直用,不充電,這樣是不行的。
一個人有沒有修持,不是在於能不能在佛堂座中微笑、歡喜、開心,能在佛堂中自在的人不見得是個好的修行人。
好的修行人是指在跟家人或其他朋友的互動中,就可以看出是不是一個好的修行人。(轉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