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生所造的善惡種子,全都帶到今生來
苦樂悲喜皆是自作自受
夢參老和尚
就像剛才陳圭璋居士介紹,我在大陸監獄呆了三十三年,大家聽了,都認為是嫁禍給我,使我在裡頭受苦。其實這是我自己作的——自己的業,自己受,這是很公平的事。
經常有人向我抱怨:這個世界很不公平!財富有富有貧;壽命有長有短;家庭成員有和睦,也有不和睦的,這個世界任何事情都不平等。
他問我:「這樣平等嗎?」我回答說:「從我的角度看去,這一切都很平等。」不是嗎?今生富貴的,是前世佈施、行善而有。今生貧苦,飽受生活壓力,人家當老闆,你當夥計,受人支派。如果有智慧,能看到自己前幾世的所作所為,就會明白,這一切都非常公平——明白心裡的一切苦樂憂喜,都是自作自受。
現在面對苦境,一天到晚把心糾在一起,還想求解脫,那是辦不到的事。真正想求解脫就得消業,認識到這是自己應該承受的。就怕明明知道應該受,還不肯接受,這樣自然產生痛苦。因此身體的苦樂、心裡的憂喜都是自己作的。
身體和外境接觸後,在心裡先有個印象與概念,遇到歡喜的就想吸收,不歡喜的就想排斥。這一切都是幻想,能夠真正隨心所欲嗎?《金剛經》講,這一切都「如夢幻泡影」。
心經過了受、想、思三個歷程之後,就起了怎樣付諸行動,而這種思還只是心的思想而已,身體還未行動。心思惟後通過口叫口業,通過身就叫身業。身業在佛教講有殺、盜、淫,口業則有妄語、兩舌、綺語、惡口等,意有貪、嗔、痴。通過了身、口、意,造種種業。口裡贊嘆三寶、稱三寶名號、讀誦大乘經典,口業自然清淨;身拜佛或誦經、靜坐等,身業自然清淨;意里思惟觀想莊嚴佛像,或觀想佛所說的經義,意業自然也清淨。
《金剛經》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何住心,又如何降伏其心呢?如何把心降伏到純善無惡呢?乃至於善也不可得,善也是心所生的。心無所生,沒有善惡之念了。這種境界我們達不到。由此而生的善惡,善是心的活動,惡也是心的活動。善的活動叫業,惡的活動也叫業——造惡業的就得受苦果。心所造的業為主導,身所造的業還沒有形相時不定罪。若發自口、發自於身,就定罪了。
人從生下來那一刻開始,就具足了善惡,也就是前生所造的善惡種子,全都帶到今生來。有人講,一念之間可以造很多的惡業,一念之間也可以行很多善事。這「一念間」並不是一個念頭就停了,而是心裡起了一念,口說出來,加上身體實踐。善有善的意識,惡也有惡的意識。如上面講的,善心代表不貪、不嗔、不痴,不善的心就具足了貪、嗔、痴、貢高我慢、疑及邪見等。但不論善惡,心總是一個。
轉載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