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佛學交流網站

印祖開示《示念佛方法》

印祖開示《示念佛方法》

十念記數法是攝心念佛的究竟妙法
【原文】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入。(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猶湧妄波,即用十念記數,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淨土者,尚未談及。以人根尚利,不須如此,便能歸一故耳。某以心難制服,方識此法之妙。蓋屢試屢驗,非率爾臆說。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令萬修萬人去耳。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難為記,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為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捨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至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臥時只宜默念,不可出聲。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
——《印光法師嘉言錄》卷一.書一.復高邵麟居士書四

【譯文】至於念佛的時候,心難以歸一,應當攝心懇切地念,心念自然能夠歸一。攝心之法,莫過於至誠懇切。心要是不至誠,想攝心也沒有可能。已經有至誠心了,仍然還沒有達到精純歸一的地步,應當攝耳諦聽。無論是出聲念、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念佛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這樣攝心而念,妄念自然就止息了。如果依然心中妄念如波濤洶湧,就應該用十念計數法,那就會把心的全部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然想要起妄念,也是力不暇及。這是攝心念佛的究竟妙法,以前弘揚淨土的人沒有談到,因為那時候的人根機還很利,不須這個辦法,便能一心念佛了。我因為難以調伏自己的心念,才認識到十念計數念佛方法的高妙。這個方法我屢試屢驗,不是憑空想象而說的。希望和天下後世鈍根的人共同分享這個方法,使一萬個人念佛修行,一萬個人都能往生。十念計數法,就是當念佛的時候,從一句至十句,必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到十句結束後,再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以二十句、三十句那麼念。隨念隨記,不可以掐珠,只能憑心記。如果一次記十句困難,可以分為兩氣,那就從一至五,從六至十。如果這樣念還是感覺費力,可以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便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而久之,應當自然得到了。須知這裡所說的十念和晨朝十念,攝受妄想則相同,然而它的功用卻大不一樣。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然一日念數萬聲,也是這樣記。這種辦法不但能除去妄想,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一點不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適宜。和掐珠記數這個方法比較,利益是天地懸殊的。掐珠記數則身勞而神動,十念記數則身逸而心安。只是作事的時候,或許難以記數,就可以懇切地一直念下去,作事完了,仍然恢復攝心記數。那麼百千萬億念頭,都會匯歸於一句佛號中了。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之人就不用說了。像我們這些鈍根之人捨去這種十念記數法,想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真是太難太難了。又必須知道這個攝心念佛的方法是既可以淺、也可以深,既可以小、也可以大的不可思議的方法。我們應當仰信佛言,不要以自己的知見達不到,就心生懷疑和疑惑,使多劫善根從疑惑中喪失,不能究竟親自獲得實際利益,這實在是悲哀啊!掐珠念佛這個方法,只適用於行走和坐著這二種情況。如果靜坐養神,由於手動的緣故,神也不能安靜,久而久之就會受病。這個十念記數,行住坐臥都非常適宜。只是臥時只適合於默念,不可出聲念。如果出聲念,一來不恭敬,二來傷氣受病。這是要切記切記的!
(圓濤法師譯白)

自力了生死難
印光祖師
■原文:從知西方極樂世界,為一切上聖下凡,修佛道者之歸宿處也。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盡華藏世界海諸法身大士,以十大願王功德,回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況末世眾生,根機陋劣者乎。禪宗功夫,雖到大徹大悟地位,以煩惑未斷,猶不能即生了脫。五祖戒再為東坡,草堂清復作魯公,是為前鑒。觀此可知仗自力了生死之難。
★白話:從此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切上聖下凡,修佛道之人的歸宿處啊!《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盡華藏世界海,諸位法身大士,以十大願王功德,回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何況末世眾生,根機陋劣的人呢?禪宗功夫,雖然到了大徹大悟的地位,因為煩惑沒斷,還不能當生了脫生死。五祖師戒禪師,再轉世成為蘇東坡,草堂清禪師,又作了曾魯公,這是前車之鑒。看了這些,可以知道仗自力了生死之難。

轉載

評論

評論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