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有另外一個名字「善安慰說者」,如何安慰呢?

0
73

地藏菩薩有另外一個名字「善安慰說者」,如何安慰呢?

聖嚴法師:

【當知初學發意求向大乘未得信心者,於無上道甚深之法,喜生疑怯。我常以方便,宣顯實義而安慰之,令離怯弱,是故號我為善安慰說者。】

地藏菩薩有另外一個名字:「善安慰說者」,之所以有這樣的稱呼,是因為他能夠安慰一些膽小、缺乏勇氣發願成佛的眾生,使得他們不再恐懼學佛。

如何安慰呢?地藏菩薩總是開示最殊勝、最妙樂的法門,但是這些成佛的法門,需要積功累德,不斷地難行苦行、自度度他,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成就。因此,很多膽小的眾生就心生畏懼,而地藏菩薩就很慈悲告訴他們不要擔心,不要害怕。

其實一般的人就是這種鈍根、心量小的人,我見過一些很聰明、反應很快的人,他們認為自己是利根的人,當他們來修行的時候,最初一定會問:「請問師父,要修多少時間可以開悟?」這就如同有人問:「進入小學幾年以後可以畢業?進入大學幾年以後可以得到碩士、博士學位?」

在美國有一次就有人問我這個問題,我回答他:「這個不能保證。」

他又問:「既然不能保證,那我學它做什麼?」

我告訴他:「一切都可以保證,但開悟不能保證,修行到後來一定會開悟,至於會在什麼時候開悟,我不能打包票。」

他又問:「像我這樣利根的人,都不能打包票嗎?」這種人實際上就是鈍根的人,因為他等不及,還沒有入學就準備要畢業。

修行是不能光憑時間長短來論斷,要看過去所積聚善根是深厚抑或淺薄,以及學佛以後是否有修福、修慧、修定、持戒,是精進還是鬆散。就因為這其中的差別很大,所以沒有一定的標準,但是只要工夫到了,就能夠水到渠成,一定可以開悟,也一定可以成佛。

只可惜眾生總是缺乏耐心毅力,聽到需要花這麼長的時間修行,有這麼長的道路要走,就會舉雙手投降說:「那麼我暫時不修行了,再過一段時間,等我能修的時候再說吧!」其實這是很不划算的,就好像明明已經看到岸了,還說離岸太遠,不想上岸,或逃避問題,想過一段時間再回岸上去,結果反而離岸愈來愈遠。

空無自性

【一切諸法,本性自空,畢竟無我、無作、無受、無自、無他、無行、無到,無有方所,亦無過去、現在、未來……無有生死涅槃,一切諸法定實之相而可得者。】

又說:

【煩惱生死,性甚微弱,易可令滅,又煩惱生死畢竟無體,求不可得,本來不生,實更無滅。自性寂靜,即是涅槃,如此所說,能破一切諸見,損自身心執著想故,得離怯弱。】

地藏菩薩對於這些怯弱的眾生,總是很慈悲的安慰他們不要怕。這兩段經文很長,其實說的只有一個字「空」。

地藏菩薩告訴我們,不要認為時間好長、修行好難、罪業好重,不要這麼想,因為一切諸法都是空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時間、空間都是假的。若能把一切當成空的、假的,那麼歷經無量無數阿僧祇劫,廣度一切眾生,也等於沒有這樣的事,既然如此還有什麼好怕的?

但是也不要誤解,佛法所說的空,不是和有相對的空,而是超越於空與有的概念,不執著任何一邊,才是真空。煩惱的現象都是因緣所生暫時的現象,它的本性是空的,不是真有那個東西。如果能夠瞭解這個道理,心中就不會有恐懼,也不會受煩惱所束縛了。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