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佛學交流網站

如何面對違緣

如何面對違緣

違緣和邪見是各種各樣的,關於菩提心學處的違緣和邪見,我們修行的時候也可能會遇到。

比如說,在沒有修行的時候,所有的事情都比較順利,沒有遇到什麼困難。一開始修菩提心,就感覺發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生病、破財,家庭、工作、學習等等也不順利,還要受到其它人的欺負,或是被非人傷害等等。發生這些事情的時候,就比較容易產生邪見。

有些人會認為:這麼多違緣的出現,就是在提醒我不應該修行,本來按理說,在修菩提心、作善事之後,應該更順利、更如意,但我卻出了這些問題,看來菩提心修了不但沒有什麼好處,反而有負作用。

如何面對違緣,生西法師、如瑞法師、妙印法師、達真堪布是這樣開示的:

生西法師:

我們經常向上師三寶祈禱「遣除違緣成就順緣」,但有些時候生活中的違緣可能變成修行中的順緣,而生活中的順緣也可能變成修行中的違緣。但不管怎麼樣,如果我們去修行出離心、菩提心、與空正見時,就可以把生活中的違緣與順緣都變成修行的順緣。相反地,如果不去修習,則生活中的違緣與順緣都可能變成修行的違緣。

作為對我們祈禱的回應,上師三寶可能為我們遣除生活中的違緣,讓我們擁有幸福的生活,也可能為了遣除我們修行的違緣而讓我們遭遇生活中的違緣。因為畢竟在歷史上,有些人是因生活條件太好而退失修行,而另一些人是因為生活條件太差而修行成功的。總之,如果我們有一個用智慧武裝的良好心態,就可以坦然面對一切生活中的違緣與順緣。

當一些上師們或某些有名望的人提醒我們,應該糾正某些言行時,我們會比較容易接受他們的建議,但如果是那些一般的人,甚至覺得不如自己的人對我們說那些話時,我們往往就會不屑一顧地說(或在心裡想):「你算老幾,有什麼資格說我,你又做到了多少,先管好你自己吧!」

尊重德高望重者的教導固然非常重要,但那些普通人(甚至自己看不起的人)的建議真的就沒有任何價值嗎?或許他們的確沒資格教訓你,也並非真心誠意想幫助你,但那些語言也許對我們真的有用,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也許他們指出的恰恰是自己沒看到的——雖然他們當時可能也是「當局者」,而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需要知道並改正的是自己的過錯,不管指出過錯者是什麼身份,或者他們自己是否做到了這些都不重要。我們的「你又做得怎麼樣」的這種分別心讓我們喪失了很多自我反省與改正錯誤的機會。其實,在別人善意或非善意提醒自己時,拋棄成見,首先稍微重視一下對方的話,然後稍微反觀一下自己的行為,最後再稍微生起一點感恩之心,百利而無一害,何樂而不為呢?

如瑞法師:

我從小就有很多的疑問,也喜歡問。長大以後去讀書,老師那兒一講,完了以後,我肯定是舉手來提問的。我記得那會問了好多問題。

老師回答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先背吧,背會了以後,多讀多念,慢慢就懂了。那時候不明白老師的意思。現在我覺得這句話也沒有錯了。實際好多的東西,可能在當下學的時候都不懂,但通過慢慢地、久久地學習,就懂了。也發現以前看過或背過的東西,有時候一遇境,它自己就跑出來了。有天走到長廊前面,看到空中一朵一朵的白雲,一下想起來小時候有幅圖畫,畫的天上的白雲和地上的羊群,乍看很難分別。並且馬上聯想起來上學時學過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詞句來。

我才知道,我們為什麼天天要學習佛法。因為通過不斷的熏習,到時候就能用上,同時也是在訓練我們這顆心。像我們念《淨行品》,為什麼讓你見到什麼都要念「當願眾生,當願眾生……」「若見花開,當願眾生,神通等法,如華開敷。」我們凡夫的習氣,首先一看到花:「唉呀,真漂亮,我愛這一朵,我愛那一朵……」但是如果你背會這首偈子,你首先就想到,我要用這首偈子的。

那天我給居士們說:你們上升樓閣的時候,如果是電梯,你只要一進電梯,就要念「上升樓閣,當願眾生,升正法樓,徹見一切」的。如果要爬樓梯,首先念這首偈,然後一步一步,隨著就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現在有些老人家為了鍛鍊身體,故意不坐電梯。沒學佛法之前,只是想我每天上下樓梯,就把身體鍛鍊好了,但心裡不得自在。現在學佛了,把這首偈子一念,接著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覺得不僅身舒服,心也非常的舒服。

所以修行用心特別重要。我們為什麼是凡夫呢?凡夫的修行,需要後念對治前念的,前念起貪嗔痴的心,但是後念馬上就要用佛法來對治它。如果你天天去背那些偈子啊,經文啊,會覺得不方便,所以我們就用一句阿彌陀佛來訓練、來對治這顆心。

生活當中,處處有佛法。但是一開始必須去用心。當你還和生活安不上的時候,就要有意地去給它安上。當起煩惱的時候,就要用所學的法來對治。

我以前給大家說過,我每天晚上都要懺悔的:今天所做的一切惡,有知無知,有意無意,自己懺悔,代一切眾生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覺得還不過癮,接著念「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我相信佛的話,「一念速疾皆消滅。」就這一念當中,可以讓自己成佛,也可以讓自己墮落。就想著每天依靠這種的力量,來不斷地更新,完成自我的修行。

其實說到修行,我是最不修行的。和大家比起來,我真的很慚愧,也發自內心的謙下,發自內心感恩大家。所以從我的內心裡,真的不忍心傷害每一個眾生,儘管現在還做得不好,但是一旦批評了人以後,內心裡都會慚愧半天,覺得很懊惱。所以那天我給自己說:你後悔是不可以的,為什麼?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最主要以後要記住,不可以隨便地去罵人的。

所以修行在於改變自己。拜佛念經,是改變自己的一種方便。我覺得也是一種享受。如果你真正能夠用上心,實在也是一些大德說的:「不僅僅是一種普通的享受,而是高級的享受。」

人家說世間的書,開卷有益。佛法的書,更是不可說了。你去讀每一句話,都能從裡面出生無量的意。所以這個時候才能體會到《普賢行願品》里說的:「爾時普賢菩薩,稱嘆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你看十方三世這麼多的佛,多長多長時間都沒辦法把佛的功德說盡,佛實在太偉大了!偉大這個字眼,還不能來形容佛陀的,佛的功德,更是不可說、不可說,不可思、不可議的。

這麼好的佛法,我們為什麼還要鬧煩惱呢!所以,生煩惱者,自縛自害。在修行當中,不管你會不會修行,你每天先生上一個歡喜心:我好樂佛法,哎呀,佛法實在太好了!我保證你就因為這個歡喜心,絕對不會墮落。你要是每天:哎呀,愁死我了!哎呀,看到這個也不順眼,又讓我做這個了……什麼事情都和你是排斥的,心裡頭,和一切都是作對的。儘管你把門關住,讀經拜佛,也很難超生。所以臨命終的那一念,實在需要我們平常來鍛鍊。

一定不要一開始就想著:「我就一個人去修去吧!」實在需要在大眾當中互相碰撞,互相磨練。所以有些同學問我:「師父,怎麼看見你總是高高興興的?」 我是高高興興的,我沒有發現我什麼高興不高興。但是我有種特性,我不怕困難,而且我要是沒有違緣,就很害怕的。為什麼?害怕自己生出來驕恣的心。所以我覺得,種種的不如意,都是警覺自己的:你還很差,福報不夠,業障深重……

希望大家不要只求順緣,還要求點違緣,多受點打擊,打擊受夠了,就會想到「知苦思斷集,慕滅來修道」的。大家能體會就好了。

妙印法師:

因果報應,是一切境界現前的「原動力」,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老闆讓你這樣去做,是老闆跟那個人的緣分。讓你去騙他,甚至讓你去害他,都是他倆之間的因緣。你不必為這個因緣而痛苦。

關鍵是,你自己作為這個果報的助緣,你自己要清醒,你自己,首先不能有去騙去害這個人的心,你甚至為他感到內疚和惋惜,這是你必須要保持的心態,絕無害人之心!而在這個過程中,你要利用佛法的觀念,因果的觀念,指導自己的身口意三業,一切都是為了別人好,你要發出「化解雙方恩怨」的心,把雙方的恩怨,在你的助緣下,化解到最佳程度!

那麼,你用這種心態去做工作,你會息事寧人,你會得到對方的尊重和信任,因為你的善心所發出的磁場,就會起到這個效果。你不會推波助瀾,不會讓恩恩怨怨繼續擴大化。這裡面,無論你怎麼做的,都是功德,不是罪業。比如,老闆以為,必須通過欺騙才能達到的目的,因為你的努力,沒有欺騙對方,也達到了同樣的目的,這就是你成功的業績!這裡面,事業上成功了,有了經濟效益;道業上也成功了,有了善業的積累。乾好了,是一箭雙雕的活!

你大可不必為此去辭職,雖然你已經辭職。因為,你不去做,會有其他人去代替你做,如果其他人不是學佛的,為了幫助老闆,為了報老闆的恩,或為了獻衷心,起了跟老闆一樣的不善心,那麼,這個人就真的成了老闆的幫凶了,自己從「助緣」,變成了下一個果報的「因緣」。這就是共業了。

淨土,就是佛法,就是因果,就是清淨心。不著相,哪裡都是淨土!不被相轉,哪裡又不是淨土!?

達真堪布:

每個修行人都有各自的違緣障礙,有的是外在的,有的是內在的。其實外在的違緣障礙都不算什麽,都很容易超越,但是內在的違緣障礙、心魔,是很難戰勝的。如果不時時刻刻祈禱上師三寶,沒有一定的智慧,很難!學佛修行,解脫成佛,是要靠福報的。 

當面對違緣、出現對境的時候,要保護自己的內心。先穩定下來,心不要動。若是心不動,什麼障礙都沒有;內心一動,就開始有障礙了。本來沒有什麼事,自己的內心一動搖,就有事了。我們有一句法語:把心放平了,一切都會風平浪靜;把心放正了,一切都會一帆風順。若是你真正把握了你的心,就把握了一切;你改變了你的心,就改變了一切。

問題不在外境上,解決問題也不是要到外境上去解決。任何時候都要觀察自己的心,要保護自己的內心,以什麼保護?以正知正念來保護。不讓煩惱生起來,不讓這些煩惱把自己所積累的善根、福德偷走、搶走。一旦內心起煩惱,相續就被染污了,當下也是痛苦的,過後這個果報更嚴重。

內心如如不動,這也是很難做到的,但是只要我們長期堅持不懈地修行,在對境中修煉,最後一定做到。

我們對面遇到他人的時候,不能怒容滿面,要常常面帶笑容,這樣你就可以給眾生帶來歡喜。眾生歡喜,自己也歡喜。若是你怒容滿面,對方一看你這樣,他也會跟你一樣內心不愉快,同時就結下了惡緣,將來還要遭受痛苦。

我們現在為什麼處處都有那麼多的違緣?為什麼處處都有那麼多人不喜歡你,看不起你,甚至傷害你?為什麼處處都有那麼多不如意的事?這都是因為你自己在往昔結下了這些惡緣,所以現在感受到了這樣的果報。

大家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然後去結善緣、種善根,將來你就會得到善的果報,將來你處處都是善緣,處處都會有人來幫助你、利益你。現在有些互不相識的人都這麼喜歡你,這麼願意幫助你、利益你,這就是你自己過去世中種的善根、結的善緣,而不是無緣無故的。

要多結善緣,不要種惡因。說話時,要說好聽的話,要說真實語。為什麼非要開口就罵人,開口就說假話呢?這都是往昔的習氣,也是造惡業。既然我們今天已經下決心開始學佛修行了,就要開始改變——改變我們的心態,改變我們的行為。我們的思想行為都不在軌道上,都已經出軌了,學佛修行就是要回到軌道上,言談舉止都要開始改變。

結語
我們不能認為,一學佛以後,所有的痛苦、所有的不順利都解決了。即使從小乘的角度來說,阿羅漢已經達到最高境界了,都會有違緣,都要承受因果報應,其它人就更不用說了。

出現這樣的邪見時,該怎麼辦呢?應該用一個修法來對治:除了我以外,世上還有很多人也有同樣的邪見,這是非常不好的念頭,是阻礙修持大乘佛法的嚴重違緣。但願能以我的這個邪見,來代替所有其它人的邪見,所有眾生因此邪見而將承受的惡報,也由我來承擔,但願一切眾生都離開這樣的邪見。

另外一個,就是對有此邪見的眾生修慈悲心,然後修自他相換的方法。

小乘《俱捨論》裡面也講過,有三種人最容易遇到違緣:

01
是加行道四位中的第三位——忍位。因為從此以後不會墮三惡趣,故而所有曾經造過的墮惡趣的罪業都會前來作障。

02
是修四禪八定即將超越欲界,獲得色界第一禪的時候,所有屬於欲界的煩惱都會齊心合力地百般加以阻撓。

因為因果是不虛的,如果不還報就離開欲界,欲界的因果就沒有機會成熟了,就像一個人離開某地之前,必須要還清債務一樣。那個時候,所有沒有清淨的罪業統統會出來阻礙,一定要讓他受到報應。同樣,在超越色界、無色界的時候,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03
在即將證悟阿羅漢果位,超越三界六道的時候,以前沒有斷除的細微煩惱也會前來作障。

除了以上三種人以外,修行愈精進的人,就愈有障礙,因為有些魔鬼、非人不希望眾生擺脫魔障而獲得解脫。所以,對修行非常精進的人,魔鬼就會無事生非、從中作梗。

另外,修持大乘佛法——發菩提心、修空性的人即使今生遭遇極小的違緣和痛苦,比如頭痛、被人欺負等等,也會重罪輕報,從而遣除來世墮地獄等很大的痛苦。所以,修行精進的人違緣比較多,但這些違緣都可以轉為道用。(轉載)

評論

評論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