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在家如何做早晚課,功德最殊勝?
雖然最近大家沒辦法到寺院裡
但宗教的修持——早晚功課
可一樣不能落下
普賢菩薩警眾偈雲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
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
我們確實應該更加精進
並將此功德迴向世間一切
祈願國泰民安、疫情早日平息 !
早晚課的由來
佛教傳入中國已經兩千多年了,但是出家和在家的佛門弟子們誦經打坐唸佛起初時並沒有固定的早晚課誦本。
自晉朝至唐宋,雖有早晚課誦,但不統一,漢傳佛教各宗派各門派之間並不一致。到了明朝,蓮池、藕益大師為方便佛門弟子修行,開始制定早晚課誦,直到清朝初年經玉琳國師才固定下來。
早晚課誦的內容都經過歷代高僧大德認真推敲斟酌過,對於淨罪集資、增長功德非常重要。那麼對於我們居士來說,又該如何在家做早晚功課呢?
早晚課的內容
佛教寺院每日於清晨與日暮時分,僧眾便會齊集大雄寶殿做早晚功課。這是法師們每日早晚必持的修行,而對於我們居士來說,在家也可以自行做早晚課。我們可以把早晚課當做定課來做,同時還能養成良好的宗教修持習慣。
一般而言,早晚課誦時所讀誦經咒主要有︰《楞嚴咒》《十小咒》《心經》《大悲咒》《往生咒》《贊佛偈》《普賢十大願王》《三皈依》《吉祥天女咒》《韋陀贊》《伽藍贊》等。
在家做早晚課的態度
我們在家做早晚課最大的問題就是“昏沉”與“散亂”。我們做早晚功課的態度,應該是真誠的。我們知道誦經的意義在於修行,而目的是要身業、口業、意業的三業清淨。
我們在家做早晚課時,不太容易收攝心念,我們應該讓心儘可能地專注、安定。讓自己的每一聲唸誦都清楚明白。做功課不是將自己作為復讀機,日復一日讀誦,最關鍵的是要身體力行佛陀所言,實踐佛學。
我們在家做功課時還要記得恭敬,不要以為沒有其他人監督,我們就可以邊吃邊誦,躺在床上誦,這些都是不如理如法的。印祖說“佛法從恭敬中求”。我們以恭敬心求法,就能常見諸佛,聽聞正法,多一分恭敬,便多一分利益。
如何在家做早晚課
如果我們家裡有佛堂,可以在家裡佛堂中進行早晚課的誦唸。如果自己家裡沒有佛堂的居士,我們可以在自家的書房或者安靜整潔之處進行早晚課的誦唸。當然,如果有條件的能進行跪拜和繞佛的更好,如果條件不允許,只是誦唸也都是功德無量之舉。
我們在家唸誦早晚課的標準文字可以以上海玉佛禪寺的唸誦課本為基準,是由上海佛學書局出版由趙樸初老居士題寫的《佛教唸誦集》。
這本《佛教唸誦集》是歷代祖師大德經過漫長歲月的經驗積累,匯聚擇選出來的,是總結了各宗各派之精華的唸誦集。
在家做早晚課常見問題
做早晚功課一定要穿海青嗎?
海青為佛門僧俗二眾禮佛時所穿的衣服,穿著海青讓共修道場更為整齊、莊嚴,同時也讓我們專心修道。如果是與僧眾共修做早晚功課,請最好穿上海青。若是獨自在家中做早晚課,可不穿海青,但衣容宜整潔得體。
在家可以唸誦“蒙山施食”儀軌嗎?
相信這是很多人的疑問,在家做晚課時究竟需不需要做“蒙山施食”?究竟能不能做“蒙山施食”?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蒙山施食?蒙山施食是佛教五堂功課中的最後一堂。即使寺院中的法師們再繁忙,晚課卻也從不會省略《蒙山施食》,不會忘記為幽冥世界的眾生方便施食。
有人問,那我們在家可以唸誦這個儀軌嗎?如果我們有一顆想要佈施的心,想要眾生離苦得樂,又為何不敢或不能唸誦“蒙山”呢?蒙山儀軌是我們任何人、任何時候都能唸誦的。
一定要對著佛菩薩像做早晚課嗎?
功課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經文並非是念給佛菩薩聽的。設有佛像的存在,是為了提醒人生起恭敬心、放下雜念專注唸經。所以不一定非要對著佛菩薩像,才能做早晚功課。
忘記做功課了,可以改天再補嗎?
夢參老和尚說“你念佛也好,你修行也好,你下定決心,給自己定出功課來,定了一定要做到底。如果不定時不定量,你漸漸就退墮了。”如果勞累了一天,往床上一躺才想起自己忘了做功課,那還說什麼,爬起床,穿好衣服做好了功課再睡吧!
在家做早晚課功德利益
我們無論是修行還是日常生活,常常會遇到障礙,這些障礙一般會來自幾個方面:第一是魔障,第二是無始劫以來的冤親債主,其中包括無始劫以來故殺誤殺的生靈,第三是無始劫以來的六親眷屬,父母師長,遠親近鄰。這些因素會形成對修行及生活的干擾,但這些問題都能在早晚課誦的殊勝內容中,得到解決並同時獲得相應的殊勝功德利益。
譬如《楞嚴咒》是破魔的,其出自於《大佛頂首楞嚴經》,每日持誦能降伏魔軍,破除一切魔障。而《大悲咒》,出自於《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此咒系觀世音菩薩受之於千光王靜住如來佛,當時觀世音菩薩始住初地,一聞此咒,立超第八地,乃發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願以千手千眼應皆具足”。
消災吉祥神咒,準提神咒,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陀羅尼咒,大吉祥天女咒,等等經咒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其之威力相信大家也都有所耳聞。
只要我們虔誠持誦早晚課,久而久之,自然會與諸佛菩薩交道感應,得到諸佛菩薩的佑護與加被,便可消災免難,福慧雙增!
來源:上海玉佛禪寺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