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可以增加福報?
怎麼樣可以增加福報?我們這裡提供幾點建議跟大家分享,一共有六個。
第一個就是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個我們知道是淨業三福第一福。佛門裡面也是從《地藏經》開始發心立願,也是孝經。所以百善孝為先。所以孝是我們的性德,道家裡面講,孝應該是出於自然的,但是事實上,佛家講孝是性德。所以你戒,孝名為戒,你真正做到、真正守戒,那才是真正的孝。所以孝是本身你能夠盡孝,本身就容易培福,就有福報。所以道家強調,人要回歸到孝道的本性。所以老法師說,孝為中華文化的根,敬為中華文化的本。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這是我們應該要做的,因為是性德。能夠隨順性德就是大孝,能夠隨順性德就是福報。所以第一個,我們用孝來累積福報。
第二個,就是救人性命。就是《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我們又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個救人性命是大陰德。但是救人的生命跟救人的慧命,當然兩個不能同日而語。那這個地方是講救人性命,那救人慧命也是很重要,救人性命是無畏布施,救人慧命是法布施。所以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序裡面,孫思邈說,我們知道孫思邈就是,我們稱他叫做藥聖、藥王,他說,「人命最貴,重於千金,一方藥濟人病痛,功德過於千金」。所以這個就是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序裡面,他就講這樣。
世間人最重視兩樣事情,一個是人命,一個是財產,所以「人命最貴,貴於千金」。你有一個藥方,能夠幫助他解除病痛,「一方藥濟人病痛,功德過於千金」。所以他在編纂的藥書裡面,稱為《千金要方》,他就告訴後代這些行醫的人要有這種醫德,要視病如親。所以救人性命也是積功累德、修福的一個最好方式、最好的方法。所以有些人精研醫道,擅長藥物學的本草學,經常義務為人治病。所以我們看很多人都會喜歡從事義診的工作,到落後的地區啦,到病苦地區,或是災禍地區,或是戰亂地區,從事醫病的工作,這是救助病苦的工作,這個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尤其現在很多人到非洲去,他們在那邊生活的環境非常地困難,但是他們還是樂此不疲從事這種救人的工作,這個就是最好的行功立德的一個方法。
再來是興建大利。我們民間有很多人喜歡做這種工作,就是鋪橋造路。民間的說法,說修橋造路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大功德。那修橋能夠度千萬人。所以我們台灣嘉義有一個嘉邑行善團,他們是行善的一個團體,做得非常有成績,幾乎台灣大部分的一些橋梁都是這個嘉邑行善團他們所蓋的。他們有很多認同這個行善理念的義工,他們會投入這個行善的隊伍,到偏鄉地區,到比較困難的地區,去造做橋梁,方便往來的行旅,行人跟旅客,這個陰德也很大。這個叫做什麼?這叫興建大利。所以台灣或者是我們自古代到現在,大家都重視鋪橋造路這種行善。這也是我們這裡要講的就是,你怎麼當成善人的一個方法。
那麼現在也有很多這種集資修路修橋的地方,有些人甚至會在這個橋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功德碑。那麼在國內大理劍川縣,有一座跟金沙江上的鐵鏈橋同名的風雨橋、金龍橋,那裡有兩座橋,一個叫風雨橋,一個是金龍橋。那個橋頂上有一副對聯,那對聯寫得非常地好,它說,「崇善懷德寸心昭日月,修橋鋪路陰骘積兒孫。」這是你看,中國老祖宗就告訴你這個方法,你發一念善心,我們所謂的一善破千災,你能夠崇善向德,「崇善懷德」,崇善修德,你這一念心,天地皆知,叫「昭日月」,天地皆知。那修橋鋪路這些陰德怎麼樣?庇蔭子孫,「積兒孫」。這個是第三個,興建大利。
第四個,要做為一個善人最好的方法是什麼?戒殺放生,不要造殺業。放生就是救生、護生,以慈悲善心救助這些弱小生命脫離死亡,獲得生命的機會,還其自由。所以戒殺放生也是做為一個善人可以去修持的。
第五個,就是供養。供養有財供養、法供養。我們講供養是什麼樣?布施跟供養差在哪裡?老法師有講過,我們凡夫不管是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因為還不到達三輪體空,所以凡夫所做的都是布施而已,還不到波羅蜜,還不到布施波羅蜜。真正到三輪體空,沒有我相,沒有人相,沒有眾生相,沒有壽者相,這叫供養。這個供養它是遍十方的。所以供養的意義是非常地深的,它的意義大於布施。這是第五個。
第六個,是行善、勸善,老子說,「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文昌帝君陰骘文》、《太上感應篇》、《關聖帝君覺世真經》等都是道家、道教勸人向善的書籍。我們這一段會引用這個就是老子勸世人向善,他的這句開示就是,「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它就是老子勸人為善,特別勸導有能力、有機會的人,希望能夠在今生種下行善的種子,那就會累積更多的善行。當然到最後能夠修到像佛家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能做到行一切善,離一切相,那就可以達到功德了。但是對於這些眾生,他能行善,累積福德,我們還是必須讓他們淨業三福的第一福,才有辦法提升到淨業三福的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成就功德。眾生畢竟是煩惱深重,業障毛病習氣深重,他不可能一下子從福德修到功德,能行善我們就要多鼓勵了。這個世間多一個善人,就少一個惡人,那麼少一個善人,就多了一個惡人,我們還是要普勸眾生能夠斷惡修善,才能夠轉迷為悟,轉凡成聖。
摘自《太上感應篇匯編》(第十七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