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你的業障點,不要等臨終的時候形成往生的障礙!

0
42

找到你的業障點,不要等臨終的時候形成往生的障礙!

淨界法師

佛教對人生觀的態度是這樣子:佛教的人生觀是一種水流的思想——恆轉如暴流。

那麼這個水流有兩種特性,一種變化,一種相續。什麼叫做變化性的人生呢?比方說我們今天去超商買東西,遇到一個你不認識的人。但是你對他產生了善意,你對他微笑,他也對你微笑。那麼你跟這個陌生人產生互動,他回去以後,這個人在你的生命當中就永遠消失掉了,你再也沒有見到他。那麼這個人跟你的關係,叫做變化性的,他只是人生的一個點綴。

或者你到哪一個地方去,你看到什麼事情,看到什麼樣的地方,看到什麼人,人生有很多變化。但是凡是變化的東西對人生都不會產生影響,統統都沒有影響。

真正主導我們人生的是相續這一塊,相續的因緣。比方說你的父母,他在你人生當中某一個時間是相聚的跟你在一起,他的思想、行為深深的影響到你;比方說你的同修,你跟他會結合成夫妻,他跟你有一段五年、十年、二十年的相續時間的相處;乃至於你晚年,你也會多少受到你子女的影響。所以人生裡面真正影響我們的是相續的問題。

修行也是這個概念,從業力的形成,也是強調相續而不強調變化。

比方說淨土宗,很多人喜歡用變化式的修學——暴飲暴食。你看淨土宗有些人念佛,他高興起來的時候,七天都不睡覺,七天不睡覺以後呢,回去就再也不念佛了。這種念佛是沒有用的,因為你沒有把佛號創造一種相續。你寧可每一天念一千聲佛號,念十年,為什麼?

因為你讓佛號在你的生命當中每一天都出現,這個是很重要,叫相續,而這個相續才會創造一種善根,這個佛號在你的心中才會落實,變成一種根。那你如果說偶爾想到才念佛,這個佛號對你來說叫做善念。

從好的方面來說,相續是很重要;從不好的方式來說也是這樣,你造一個業,比方說我喜歡批評別人,那麼這個業在佛法裡面不是很重的業。但是如果你今天批評別人,明天也批評別人。我們講過,當業力形成相續的時候,它就具有強大的主導力,它就會從造業而變成業障。為什麼?因為你每天造作。

所以我們今天談的不是善根,因為相續有兩種情況:

第一個形成好的習慣叫做善根;

第二個養成不好的習慣叫做業障。

那麼一般來說,業障形成了,你是不容易發覺的,因為你每天造作已經習以為常了。所以業障的可怕是來自於,當你知道的時候,來不及了,來不及了。它點點滴滴、輾轉增盛。

就是你不容易發覺它的存在,除非你透過學習,能夠自我了知;或者透過同參道友的提醒。

業障的可怕是等到你臨命終才知道的時候,你已經沒有時間處理了。它本來是一個很小的東西,但是你不斷的縱容它,它在一個黑暗的地方不斷的增長廣大,等到你發覺它存在的時候,你來不及了,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事先瞭解。

那我們瞭解它以後,就可以在臨終之前把業障拔掉,就創造一個願我臨終無障礙的往生的環境——這個就是我們學習破障篇的主要理由。

簡單的說就是,事先知道你的業障點在哪裡,你的魔障點在哪裡,然後事先把它處理掉,是很好處理的,不要等臨終的時候形成往生的障礙。

——摘自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破障篇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