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佛學交流網站

放下了,就不要拖泥帶水

放下了,就不要拖泥帶水
龍莊講寺

我們對世間有多少興趣,就會有多少執著和罣礙,相應的,也會生出貪嗔痴。所以,出離心的檢測標準,就是對輪回盛事不再有任何期待。
佛典中,將輪回的規律總結為十二緣起,包括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十二個環節。
無明,指人們心中無明煩惱,晦昧空境,無所明瞭,昏擾擾相。無明是粗細煩惱迷惑妄心,是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的根源;同時也是涅槃解脫,菩提寂靜的根本。因為無明,我們把身體當做是我,把情緒當做是我,把錯誤知見當做是我,從而不斷造業。這種業力又推動我們再去起惑,再去造業,形成一個又一個苦果。

自我作為一種存在,複雜之處在於,它不僅是一座龐雜而令人沮喪的迷宮,且迷宮中苦苦尋找出路的人,也是這座迷宮的搭建者。
一般人苦苦追求財富、名譽、地位、權力,這種貪欲的心理火焰,非常猛烈。可當你內心強烈地去追逐,火就越燒越旺,痛苦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強烈。
與其如此,那不如徹底地放下。因為生命就是無始無終的輪回。惟有解脫,才最終能夠曲終人散,落下帷幕。
佛陀告訴我們,人一切痛苦的根源在於內心對世界錯誤的認知,並由此產生的種種迷茫的行為。要想從根本上解脫痛苦,就要不斷糾正片面乃至錯誤的認知。

古德雲:「大事未明,如喪考妣。」不明白自己的心地,沒找到生命的本來,不懂得如何斷惑證真,就會悲痛欲絕。
禪宗里有則關於放下的公案:六祖慧能受傳五祖衣鉢向南去後,被慧明等弟子追趕,當慧明要搶回衣鉢時,才醒悟到不是為衣鉢而來,而是為法而來,這時六祖才出來為他開示說:「不思善,不思惡,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意思是叫他拋棄人我,把善惡念頭都放下,這樣才能獲得心靈的解脫。
善的語言和行為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快樂,惡的語言和行為會給人帶來痛苦。當你起心動念都以一種利益別人的心、讓身邊人快樂的心去做,你內心的種種計較、分別、執著也就放鬆下來,讓你可以自在、快樂、歡喜地面對生活。

轉載

評論

評論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