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佛學交流網站

是什麼,決定眾生輪回何處?

是什麼,決定眾生輪回何處?

悟恆法師

你知道眾生為什麼會輪回嗎?是什麼力量決定人們的「投胎轉世」?造了業是否一定會受報?有什麼補救辦法?

業力的七種形態
下圖為七個次第的大小圓周所組成,每一個圓周就代表某一界次的業力圈。最外圈(第一圈)為最大的一個圓周,表示最普遍、最大的群體共同業力,此處姑且稱之為極共業圈。第二圈的範圍比第一圈小一點,其普遍度也小些,我們叫它為大共業圈。這樣業力圈的範圍逐漸縮小,以至第七圈的最極不共業圈,代表個人的自我不共業,因為就最後的自我而論,是不與任何事物相共的:

業力圈示意圖

普遍的共業、共中共業,稱之為極共業(或最大的共業)。業力圖的範圍越大、越普遍,其約束性也越大,越難於轉變。

除了最後純粹的自我為最極不共業之外,其餘任何一業力圈的個體,都同時有共和不共兩種因素,對圈內而言此個體為共,對圈外而言則為不共;任何個體,有各種共與不共的各種複雜業力關係。業力並不只是屬於個人的,業力的大部分是個人與個人之間、團體與團體之間,乃至各種族、各生物之間,層層壘壘的關係。

業力圈像是蜘蛛網,而人就像是網上的蜘蛛,他並不是固定的守在網的中心,而是隨時出現在網的任何一圈上,根據個人的福德因緣而變。換言之,他具有多重的身份。在最內圈時他是自我,往外一圈他是家庭或任何團體的一份子,再向外推他是某國之公民,某種族之人或生物之一種;推到極點,他就是宇宙萬物中之一個「有法」。無數的人就不啻是無數的蜘蛛,相互交叉,相互攝入,形成錯綜複雜,難以窮究的一個宇宙大業力圈。

本煥長老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所有的好事都與我有關係,世界上所有的壞事也與我有關係」,這是很有智慧的一句話。這句話怎麼理解?如果你懂得業力這種學說的話,你就慢慢懂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個地球有七十億人口,你把自己想成是一個發光的點,每一個人都是發光的點,然後每一個點都輻射出很多的線,這個線就像網一樣,把全部人連在一起。比如你的配偶、子女、父母,跟你的關係很親近,你們之間的業力很強。你們之間的聯線就很緊密,再次之就是你的親戚,再次之是你的同事、朋友,再次之就是這輩子跟你擦肩而過的人。如果你的能量很大,比如你是首富、主席,你的光就特別亮,跟你關係越親近的人就越受益,離你越遠,感受就越弱。如果你的功德、能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你動一下,跟你關係緊密的人也跟著動,一層層往外推。所以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全部都聯繫來一起。你說所有的好事跟你沒關係嗎?肯定有關係。它依託這個嚴密的業力圈,終歸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傳導到你的身上去。同樣所有的災難,也是一樣。重慶公交墜江事件就很典型,集體沈默,集體墜江了。

我們修行,你覺得僅僅是莊嚴自己嗎?自利也要利他。我們不要因為學佛了,就變得很冷漠、很冷淡,這個世界跟你息息相關。人是群體性動物,哪怕出家了,也不是躲在深山老林里,眾生會通過業力圈跟你產生聯繫的。所以大家心量一定要大,一切好事都與我們有關,遇到好事我們就隨喜贊嘆;一切不好的事情也跟我們有關,遇到壞事,不要冷漠,要慈悲,助人也是給自己修福報的機會。

業力的八種分類

從性質來分:善業、惡業和無記業。

善業在佛教中也稱為白業,惡業也稱為黑業。在五趣輪回圖中從內向外第二圈所分的黑白兩半,就是象徵惡善兩種業。

五趣輪回圖
從功能來分:引業和滿業。

引業是指能牽引眾生到六道中輪轉的業,概分兩種:一種是能引至善趣的善業,一種是能引至惡趣的惡業。一般是指十善業道或十惡業道。如果造作了這些業,按相應的業而轉生於相應的善道或惡道。這種業具備能牽引投生之處的力量,所以稱為引業。

滿業是指能感得由引業所使而生至六道後所感受的各種快樂和不快樂的果報的業。譬如相貌、權利、資財、健康狀況等。由於各種滿業的差別,致使在善道中的生命也有貧窮、殘疾、卑賤、醜陋等缺陷,譬如乞丐等;而在惡道中的生命也有具大福報等諸如意事,譬如富貴人家的寵物狗。同是人類,但在苦樂貧富等差別上的區別,就是滿業的功能了。

很多人說佛教講業力、講因果、講報應,認為這些都是鬼扯,其實他是不懂業力。常見善人行善,為甚不得好報?惡人做惡事反而得好果?他老是用這樣的說法來「證明沒有因果」,這都是不懂得業力。

從是否一定感果的能力來分:定業和不定業。

定業也叫順定受業,是指一定要受報的業。定也不可轉。你造了惡,當因緣成熟的時候,一定會有果報。同樣的,行善,也不要著急,因緣一旦成熟,必定會得善報。這是因果律,誰都改不了,佛菩薩也改不了。很多人學佛有一種迷茫,做錯事了,來寺院燒香拜佛,求懺悔,讓佛菩薩加持我一下,保佑我一下。他不知道業力是自己造的,你做錯了就得改,能改過,懺悔就有效,菩薩就能給你加持;你要是沒有改錯的心,佛菩薩也保佑不了你。

不定受業是指不一定受報的業。業已經是業了,我不讓它開花結果,不讓惡的也產生惡的果不就行了嗎?比如說我們種了一個種子,這個種子要生長,開花結果,它是不是需要空氣、水、陽光?這些就稱為外緣,外緣就是外在的條件,這個條件具足了,這個種子才能結果。同樣道理,我們的定業,不管是善還是惡都是既定的,但如果從外緣入手,可以切斷它,把它扼殺在搖籃當中,這個定業就不會感果了。這就是為什麼念佛可以帶業往生,依據就在這裡。

從受報時間來分:有現世報業、下世報業和後世報業。

現世報業是指能在當生就受報的業,一般都是比較嚴重的業。由於業的力量非常強大,所以當世就會得到報應。

下世報業是指能在下世受報的業,也屬於偏重的業,所以會在第二生馬上受報。

後世報業是指下世以後受報的業,或許在第三世後報,也許在非常久的以後受報。(異熟果)

從三界系屬來分:有動業和不動業。

動業是指在欲界內成熟的善惡業,因為行善作惡以及受報與否、時間等方面都不確定,所以稱為動業。

不動業是指在色界和無色界成熟受報的業,主要是指禪定的業。修持初禪以上的四禪定、四無色定的業,如果能成就其中的任何一種定,則下世必定生至相應的色界和無色界天。譬如現生若得到了初禪的禪定,那麼下生一定會投生在初禪天,不會改變。由於禪定業的這種穩定性,稱為不動業。

從業的本身來分:有身業、口業和意業。

身業是指身體造作的業,比如禮拜、佈施、殺戮、捶打、偷盜、淫欲等各種善惡業。

口業是指語言方面的業,比如誦經、贊美、詆毀、撒謊、挑撥離間等善惡業。

意業是指思想上的業,比如各種思想、意志等精神活動。經論中說,業的主體核心就是意業,身業和口業不過是意業的外在表現。(身三口四意三)

從造業者多寡來分:有別業和共業。

別業是指自己獨立造作的業,後果也是自己承擔。比如自己殺雞、偷盜,其苦報也是自己承受。

共業是指集體所造業,其後果也是造業的集體承擔。比如集體去釣魚,團伙的偷盜,以及團體的慈善等,其後果也是集體承擔。在地震、火災等集體性災難中,大部分人死亡屬於共業所致,但險里逃生者,則屬於他自己的別業。(共中共業如山河等,有共同受用。共中不共業如田宅等,個人獨自受用。不共中共業 不共中共業如身體等,他人相依受用。不共中不共業如眼耳等,一身獨自受用)

從隱顯來分:有表業和無表業。

表業是指能夠表現出來,讓大家容易認知的業,比如身體的行為業,語言的撒謊業等。思考等意業雖然他人無法了知,但也屬於表業,畢竟有思考的痕跡。

無表業是指表業結束後所殘留的業,是隱蔽而難以讓人了知的業。譬如捶打業結束後,並不代表此業的完結,而因此留下無表業,這無表業也是以後捶打業受報的依據。

對業力論最容易發生誤會的,是把業力當作命定論,認為業力是不可抗拒或不可改變的,這是一個極錯誤的觀念。人生確有許多事非個人之力所能輓回者,如共業之災害和死亡之降臨,皆非人之所能左右者。人一生下地就已經決定了其死亡之命運,但人之必死並不能注定他如何去死。人人皆必有死,但怎樣死法,和對死之態度,則可能有極大之差異。走向墳墓是不錯的,但如何走法卻操之在我。

轉載

評論

評論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