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報的力量

0
1231

果報的力量

有一個窮人,有一天,他僅有的羊被偷了,經過追查之後,他發現自己的羊竟然出現在一個極有權勢的王公貴族家裡。這麼有錢的人,怎麼可能偷自己的羊呢?他不缺這麼一頭瘦弱不堪的羊啊。這中間是否有什麼曲折的過程?還是有什麼誤會?要怎麼跟一個王公貴族討回自己的羊?他會願意歸還嗎?要是他不願意歸還怎麼辦?……

這個窮人腦筋轉個不停,雖然懼於對方的權勢,但是想來想去,為了生活,他還是得去向那位貴族討回自己的羊。於是,他硬著頭皮上門,卑躬屈膝、低聲下氣地向貴族開口請求:「好心的大爺,我在您家裡看到了我的羊,求求您,把羊還給我,好不好?」

同時,也有一個大富長者,家裡掉了一頭羊。他發現他的羊是被一位貧賤的偷兒給偷走的,於是,他帶著大批手下,浩浩蕩蕩一路殺到偷兒家裡,見了偷兒二話不說,就把他綁起來痛打一頓,狠狠地警告他不准再犯後,便直接把自己家裡的羊給帶走,這個偷兒被打得幾乎只剩下半條命……

同樣是討回自己的羊,為什麼窮人跟富人的底氣差這麼多?貴族與貧民的遭遇差這麼多?

這兩個故事是佛陀所作的比喻。有權有勢的王公貴族,就好比平常就勤修戒、定、慧,累積了許多福慧資糧的人,就算過去曾經造作惡業,惡業顯現的果報力量,就像上門討羊的窮人,力道相較之下,顯得極為薄弱,就算需要償還舊業,也不痛不癢;相反的,一個貧賤的偷兒,就像一個平時沒有修行戒、定、慧的人,惡業顯現的果報力量,就像上門討羊的大富長者一樣,當償還了欠債後,自己也去了半條命。

這個故事記錄在《中阿含》著名的〈鹽喻經〉中。佛陀先是以鹽水作比喻。將兩把鹽灑在一小杯水裡,這杯水一定鹹得難以下嚥;同樣的兩把鹽灑在恆河中,卻不會讓恆河水帶有一點鹹味。鹽代表所做的惡業,水就代表善業累積的資糧。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既然身為凡夫,身口意三業必然會在有意無意之下犯錯。就佛法而言,超凡入聖是每個人都能達成的,因為人人都有佛性。然而,超凡入聖需要點滴的學習、實踐與累積,有些經驗可以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到,有些則只能靠自己在錯誤中反省並摸索出正確的路。

在佛陀的教法中,懺悔是面對自己錯誤的第一步,懺悔後,心才能得清淨、得安樂。接下來,便是藉由戒定慧的修行,累積福慧資糧,資糧愈多,未來造作新殃的因緣自然減少,過去惡業的果報顯現的力量,帶來的苦受也就愈輕微。這是大修行者乃至佛陀在遭受罪報時,之所以心境仍能保持安然不動的緣故。

因此,對於我們已經做錯了的事,必須懺悔,然而,如同聖嚴師父所說,懺悔不是自責、不是悔恨,而是清清楚楚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面對、接受、處理、放下,並下定決心不再犯。同時,努力修行及行善吧,在兩把盬上,不斷地加進更多更多的水,這便是積極而充滿希望的人生。

  

摘自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