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佛學交流網站

淨空法語道理精選~

*淨空法語道理精選~

*佛號功德不可思議,一聞佛名,皆為成佛種子,將來機緣成熟,必定成佛~

*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此說明『一句佛號,消盡業障,去除妄想分別執著,得禪定,開智慧,直了成佛』,如此功德無有與它比擬。

*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又《法華經》曰: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深顯眾生善根,非思量分別之所能及。」這是什麼?普通人、凡夫,散亂心,他走進寺院道場,不論是有心、是無心,念了一句南無佛,南無阿彌陀佛,皆已成佛道。這個已,不是說他馬上就成佛了,不是這個意思,成佛的種子種在他阿賴耶識裡面了,他阿賴耶識裡頭有佛的種子,什麼時候這個種子起現行,他就成佛了。起現行是遇緣,於是我們就曉得,我們每一個人心裡都知道有佛,不管是你喜歡也好、是反對也好,你讚歎也好、毀謗也好,這都沒有關係,總而言之,你心裡有佛,只要有佛,遇到緣你就會有成就,他將來就憑這個種子修行證果。如果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他會憑這個種子,將來遇到這個淨宗法門,他會念佛求生淨土,眾生善根不可思議。我們如果要懂得這個道理,時時刻刻,無論對什麼人,即使他是個很好的修行人,他還沒有往生,我們跟他見面,「南無阿彌陀佛」,這是幫助他增長善根,幫助他早日成佛,這個功德太大太大了。我們自己存這個心,那自己怎麼能不成佛?最忌諱的是雜心閒話,我們真幹,閒話不說了,見人,「阿彌陀佛」,不管他講什麼東西講給我聽,回答他全部是阿彌陀佛。我要跟大家講的,都不需要了,都歸到這一句阿彌陀佛,你念佛的善果很快就會現前。在災難當中平平安安的,阿彌陀佛把你接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永遠脫離六道、十法界,真正的功德圓滿,這真正是非思量分別之所能及。

*「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來說明造像功德 古德常說「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一歷眼根也永為道種;根是六根,六根是用眼根來做代表,說眼根是六根都說到,要曉得這意思。講一根你就執著在一根,你就難教,世法教學還講求舉一反三,聞一知十。楞嚴會上講六根,佛也只講一個,講一個見性,十番顯見。你懂得十番顯見,同樣道理也就顯聞、顯覺、顯知,全都有了。 所以說「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我們統統就明白了,眼見也是道種,身觸也是道種,舌嘗也是道種,鼻嗅依舊是道種。這樣你才曉得佛法裡面造像,造佛像的功德大,《大藏經》裡面有《造像功德經》,果報不可思議。你要問為什麼?塑造的像傳之久遠,彩畫的像令人見到種下成佛的種子。他見到佛像、菩薩像,將他阿賴耶裡面含藏十法界的種子,菩薩法界、佛法界的種子,他就現一次行。世出世間一切功德、福德,還有哪一種能比這個更大?每一個眾生阿賴耶識裡面,十法界的種子都充滿,我們在十法界哪一個法界去受生,過哪一個法界的生活,那就要看你臨命終時最後那個念頭,這個念頭是個什麼念頭。如果臨終一念是念佛,他就到佛法界,臨終一念是念菩薩,他就到菩薩法界,明白這道理才曉得佛門當中修福是不可思議。造像的功德哪裡是迷信?不但不是迷信,真實智慧,無量的福報。這一尊像不但令自己得福,凡是有緣見到的人,都引發他八識田中佛菩薩的種子,見一次就像閃電一樣放一次光。要知道放這次光,非常希有難得,因為他要不得人身、不遇佛法,他沒有這緣,沒有這機會;八識田中雖然有佛的種子,沒有緣把它引發出來。 造福的人,前面講塑造佛菩薩形像,彩畫佛菩薩形像,能夠引發許許多多眾生,阿賴耶識裡面最寶貴的光明,這光明要常常引起,他修行證果的距離就縮短。他要成佛、成菩薩,諸位想想度多少眾生?他所度的眾生,我們在因地上給他修的這點福,我們就沾他的光,跟佛菩薩有緣。何況自己修行,自己在佛菩薩形像面前,恭敬作禮,香花供養,表演給別人看。

一歷耳根永為道種 淨空老法師

佛度有緣人,那是什麼?緣成熟的,是講這個。緣不成熟,佛來度他,他不聽,他不願意接受,那個叫無緣,不是真的無緣。所以我們聽這句話的時候要會聽,不能洩氣。聽了他能信,他能懂,他真幹,這個緣成熟了。這樣的人這一生肯定得度,就是佛菩薩幫助他、教給他、引導他,他一定能夠出離三界,就是脫離六道輪迴,這是什麼?根熟的眾生。遇到淨土法門,他這一生真的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圓滿得度。次一等的,次一等聽了是好也聽懂,這個世間五欲六塵放不下,還貪戀這個,他斷惡修善,來生得人天福報,他也相信佛法,這是緣沒成熟。佛菩薩對這些人幫助他提升,所以遇到佛菩薩都是有好處,決定沒有壞處。煩惱習氣重的,障緣深的,佛菩薩在阿賴耶識裡頭給他種種子,見色聞聲,見到佛的形像,聽到佛說法的音聲,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阿賴耶裡面種種子。這個機會也不多,全世界多少人一生沒有這個緣,沒有見到佛像,沒有聽到一個佛的音聲,很多很多。佛沒有捨離眾生,眾生不願意,迷在五欲六塵裡面,迷得太深,回不了頭,遇到這些因緣他迴避。我們就曉得,他在這個六道裡還有苦受,還有很多很多的苦他要受。受盡了苦,苦盡甘來,受盡苦他才會回頭,他才有求超度這個念頭。

*歡迎轉貼、複製、分享流通,功德無量~

評論

評論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