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佛學交流網站

玄奘大師獲得《心經》的不可思議因緣

玄奘大師獲得《心經》的不可思議因緣

玄奘法師(公元600-664),唐代高僧,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

唐太宗贊玄奘大師:“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超六塵而迥出,只千古而無對”。

魯迅稱玄奘大師為“中華民族脊梁”。 著名學者周國平有言,“忘記玄奘大師是可恥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世界文化名人錄》裡,只有兩位中國人,一是孔子,另一位就是玄奘大師。

《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序》
西京大興善寺石璧上錄出慈恩和尚奉詔述序
梵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者。 大唐三藏之所譯也。 三藏志遊天竺。 路次益州。 宿空惠寺道場內。 遇一僧有疾。 詢問行止。 因話所之。 乃難嘆法師曰。 為法忘體。 甚為希有。 然則五天迢十萬餘逞。 道涉流沙。 波深弱水。 胡風起處。 動塞草以愁人。 山鬼啼時對荒兵之落葉。 朝行雪巘。 暮宿冰崖。 樹掛猿猱。 境多魑魅。 層巒疊於蔥嶺。 縈似帶雪之白雲。 群木蔟於鷲峰聳參天之碧嶠。 逞途多難。 去也如何。 我有三世諸佛心要法門。 師若受持。 可保來往。 遂乃口受與法師訖。 至曉失其僧焉。 三藏結束囊裝。 漸離唐境。 或途經厄難。 或時有闕齋饈。 憶而念之四十九遍。 失路即化人指引。 思食則輒現珍蔬。 但有誠祈。 皆獲戩祐。 至中天竺磨竭陀國那爛陀寺。 旋繞經藏次。 忽見前僧。 而相謂曰。 逮涉艱險。 喜達此方。 賴我昔在支那國所傳三世諸佛心要法門。 由斯經歷。 保爾行途。 取經早還滿爾心願。 我是觀音菩薩。 言訖衝空。 既顯奇祥。 為斯經之至驗。 信為般若。 為聖樞。 如說而行。 必超覺際。 究如來旨。 詎曆三祇。 諷如來經。 能銷三障。 若人虔誠受持者。 體理斯而勤焉。

消文
梵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大唐三藏法師玄奘翻譯的。 三藏法師玄奘有志去天竺國學習佛法,曾經在益州(成都)的空惠寺的道場裡遇到一位患有疾病的僧人。 患病的僧人詢問玄奘法師要去哪里以及遠行的目的,玄奘法師告知了自己所要去的地方。 僧人於是對玄奘法師讚歎說,你為了求證佛法而忘卻自己的安危,真是十分希有。 然而你將去的五天竺,要途經十萬多里。 其中有流動的沙漠,有波濤洶湧的深水河流,塞外寒風刮起的地方,飄動的塞外草灘一望無際能愁煞行人。 有時聽到山間有鬼怪啼叫時,就像慌亂逃亡的兵勇感覺自身像落葉一樣無著無落。 早晨行走在冰水雪巘中,晚上住宿在冰冷雨雪的懸崖洞穴裡。 猿猱在樹上掛著,常常有很多魑魅。 蔥嶺有的山巒重重疊疊,好似縈繞著帶雪的白雲一樣感覺縹緲。 一蔟蔟樹木森林覆蓋山頂,青峰高聳入雲。 一路上有數不清的災難。 你如何能到達呢。 我這裡有一個三世諸佛心要法門。 法師你如果能領受於心並能持誦,可以保護你順利地往返。 於是病僧就將心要法門親口傳授給玄奘法師。 到了第二天天亮這個僧人就不見了。 玄奘法師背著捆紮好的行囊,漸淅地離開了唐朝的地域邊境。 一路上有時經歷危險厄難,有時路中沒有齋飯可吃,便回憶想起僧人所教導的心要法門,念頌四十九遍後,遇到迷失道路方向時即就能得到人的點化指引,想要飲食時就能突然出現奇珍蔬果。 每次誠心誠意的祈求,都能獲得護祐加持,最後到達了中天竺磨竭陀國的那爛陀寺並在那裡環繞經藏,忽然間又遇見了前面的僧人。 僧人對玄奘法師說,你一路上經過了長途跋涉,經過那麼多的艱難險阻,終於到達了這個地方,真是令人欣喜,這緣於我往昔在支那國向你所傳授的三世諸佛的心要法門才能做到。 由這一部《心經》的緣故,保佑你一路行程中化解了艱難險阻。 你求取到佛教經典後早早歸還本國,以滿足你心中願望。 我是觀世音菩薩。 說完了這些話就直向天空升騰,顯現各種奇異的祥瑞。 這就是此《心經》的殊勝的靈驗紀實。 我們要堅信這部《心經》代表般若智慧,是成佛的關鍵。 如果能像經中所說的一樣去行持,必定成佛。 體究如來心印,哪要三大阿僧祇劫呢? 諷誦如來的經典,能銷除三障煩惱。 如果能夠虔誠地受持,悟佛密意,自然會精勤而行。

白話文概述
在玄奘法師沒有啟程去印度之前,曾經到過四川,那裡有座空惠寺,他在那裡遇到一位有病的法師。 這位有病的法師知道玄奘法師發願西行取經,讚歎不已。 這個有病的法師來自印度,他熟悉到印度的路程,便告訴玄奘法師,此土到天竺有十萬里程,不但要翻山越嶺,還有種種人為的障礙,憑個人的力量要想克服取經路上的諸多困難,極其不容易。

又對玄奘法師說:我有三世諸佛心要法門,如果能夠受持這個法門,就可以保你往來西天一切平安。 玄奘法師聞聽此言,非常的歡喜,當天夜裡就請那位有病的法師傳授“三世諸佛心要法門”。 第二天早上,玄奘法師再去找那位有病的法師,卻怎麼也找不到了,不知何往。

在取經的路途中,遇到種種厄難,有時候甚至有喪生失命的危險,玄奘法師就修持三世諸佛心要法門。 這個心要法門是什麼呢? 就是一本梵文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遇到了什麼為難的事情,他就將此經持誦四十九遍,每每都能化險為夷,都有非常大的感應。 就這樣,玄奘法師在遭遇種種困難的情形下,憑藉著三世諸佛心要法門的加持,平安地抵達了印度。

玄奘法師當時到達的,是印度一個叫做摩竭陀國的地方。 那裡有一座佛教大學,古代的佛教大學就是一座大的寺院,叫做那爛陀寺。 那裡住了一萬多出家人,有一千多位有修、有證、有學的大德高僧,其中就有玄奘法師從學的戒賢論師。

戒賢論師是古印度修證最到位,學問最淵博的一位論師。 當時他年高一百多歲,在玄奘法師沒有到印度以前的一兩年,就覺得自己年事已高,不久人世。 而後彌勒菩薩就託夢告訴他:你暫時還不能走,大唐有一位求法的青年法師,聰明絕頂,智慧超群,要來天竺學習佛法。 請你為他傳授《瑜伽師地論》。 戒賢論師就按照彌勒菩薩的囑託,繼續留在人間,他要把法傳給玄奘法師。

那爛陀寺遺址
就在玄奘法師抵達印度那爛陀寺,跟隨戒賢論師學《瑜伽師地論》的時候,他與那位病僧不期而遇。 那位病僧看見玄奘法師求法的願望得以滿足,就滿心歡喜地祝賀他,並告訴他:我們昔日大唐一會,今天又在這裡重逢。 我就是觀世音菩薩。 所以,玄奘法師到西天取經,是觀世音菩薩一路加持,是三世諸佛心要法門一路加持,才使得玄奘法師前往西天取經的弘誓大願得以實現。

這件事記載在《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序》當中,這篇序為玄奘法師的大弟子窺基法師所寫,不是別人口耳相傳,不是道聽途說,是窺基法師親自從師父那裡聽來,然後把它記下來,寫在這篇序言當中。 這一部經,本來已經在藏經當中失傳。 在一百多年前在,敦煌石窟中發現了許多南北朝、唐人的寫經,其中就有這部經典。 這是一篇非常稀有難得的文字。(轉載)

評論

評論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