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定不要盲修瞎練,這很容易走火入魔

0
544

習定不要盲修瞎練,這很容易走火入魔

宣化上人

昨晚已講了信、願、行三資糧,今晚我想講戒、定、慧。什麼叫做「戒」?就是止惡防非的一種規則、法律。我們人人遵守這法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即是戒。

戒有五戒、八戒、沙彌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條戒,及*薩十重四十八輕戒,這麼多種種戒相,說來說去都是要我們守規則,不要超禮越規,不做非法之行為。

佛在世時,以佛為師;佛入涅槃之後,以戒為師,要嚴持戒*。由此可見戒之重要性。持戒即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止惡防非。「毋以惡小而為之,毋以善小而不為。」能夠如此,則能生出定來。

定即禪定,所謂坐禪習定,要習才有定,久坐則有禪。你有耐心去參禪打坐,坐久了,自然有禪味。禪是梵語,譯為「思惟修」或「靜慮」。

思惟修就是念茲在茲,時時不忘用功夫,提起話頭。話頭有種種,如參「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念佛是誰」。總而言之,哪個話頭對你相應,就用它。

參到功夫純熟就能得禪悅為食,法喜充滿的境界。到時不吃也不覺得餓,不穿衣也不覺得冷,不睡也不覺得累。

但這只是剛剛得到輕安,並沒什麼了不起,這只是修道的前方便而已,離開真正大定還遠之又遠。

定即是不動。能定,則如如不動,了了常明,般若現前。了了常明就是慧。由戒生定,由定發慧。

想開大智慧,一定要習定。欲修定,就要跟隨真正明眼善知識,不要盲修瞎練,閉門造車,自以為是,這會很容易走火入魔。

所謂「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你若對戒定慧有了興趣,就應該息滅貪瞋痴。不要一邊修戒定慧,一邊又捨不得貪瞋痴。

要知道貪瞋痴令人顛倒迷誤,不辨是非黑白,不明真偽善惡,就因一念貪心起,而把一切功德都障住了。每個人都可以覺察到自己的貪念,有人貪名、或貪財、貪色、貪食、貪睡。

貪名的人,從早到晚,所行所作皆是求好名,為名奔波忙碌,被名迷得顛顛倒倒,因而煩惱縈纏。貪利的就會死到利上,因得不到利而私慾昏心,吃飯睡覺都不安樂。

貪財、貪色的人也都是如此。貪吃的人常貪好味,好吃的東西就吃了一大堆,但總還覺得不夠。若碰到不好味的食物就吃得特別少。

所以從貪吃上,就可知道自己是否有貪。貪睡的人也常覺得自己睡不夠,睡了一陣又想睡,結果整日精神不振,昏昏欲眠,愈睡愈愚痴。

「財色名食睡,*獄五條根。」人什麼都要貪,貪不來就生瞋恨心,脾氣大得如火山爆發,進而做出殺人放火等等非法之事,這就是愚痴啊!

我們佛徒只知好高騖遠,找密法、深法,卻忽略了根本煩惱,貪瞋痴不斷,這就是隔靴搔癢,毫不能解除本身的痛癢。所以最主要即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又要時時發薩的四宏誓願:

  1. 眾生無邊誓願度。
  2. 煩惱無盡誓願斷。
  3. 法門無量誓願學。
  4. 佛道無上誓願成。

宏即大也。我們要發大願,行*薩道,利益眾生。

眾生無邊誓願度:眾生有無盡無盡那麼多,就像大海似的無有邊際,我們要發像地藏王薩的誓願:「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又要像阿難所發的誓願「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

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無有窮盡,故要斷盡它。斷煩惱就是把煩惱轉變成菩提,故雲:「煩惱即菩提。」煩惱如冰,菩提如水,你能將冰轉化成水,就是斷盡煩惱了。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法法門有八萬四千種那麼多,我們要盡形壽來學習修持佛法。

佛道無上誓願成:前面所講的度生,斷煩惱,學法門,無非都是要成佛道,所以第四宏願是發願必定要成佛。我們把四宏誓願都圓滿了,將來一定能成佛道。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