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命終時鬼神引誘你墮惡道!
夢參老和尚開示:
《地藏菩薩本願經》云:“是閻浮提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何況本造惡者( 輪迴路險、生死可怖 )!
世尊 ! 如是閻浮提男子、女人,臨命終時,神識惛昧,不辨善惡,乃至眼耳更無見聞( 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 。
是諸眷屬當須設大供養,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諸魔鬼神悉皆退散( 唯有佛法,普利三界 )。”
( 人死後靈魂出體,成為中陰身即鬼魂,如三歲小孩,如痴如醉,不能自主,只能隨業力漂泊輪迴受報。行善者即使能生善道,但是那些鬼神變化成他的父母或眷屬,引誘他墮入惡道。
至於作惡者,自身業力就足夠墮惡道了,何須鬼神引誘?試問幾人能稱得上善人,幾人能夠臨終自己做主?所以我們無論修何法門,都要發願求生淨土,否則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生死事大,吹牛沒用。末法之世,唯有信願念佛,求生淨土,方能符合佛意、迅速成佛、自利利人。——了悟子注,下同 )
《地藏菩薩本願經》這一段就是說鬼神能使你墮惡道,因為在你做不了主的時候( 禪宗高僧尚輪迴,凡夫幾人能做主 ),鬼神使你變惡,不必等到死後。
我們現在看到的例子太多了,在生前鬼神就使你變惡,你心有所動,鬼神就乘虛而入,即使你信佛了,但是你信得不堅定,鬼神可以扭轉讓你不信佛,乃至於使你謗佛。
即使平常我們還能做得主,到臨命終時做主那得要特大力量,你平常沒有修行,沒有力量,到那個時候你怎能有那個力量呢?( 白天能做十分主,夢中才做一分主;夢中能做十分主,臨終才能做一分主 )
就是做善事的人,根本沒有做什麼惡,到臨命終時,這善可不是大善,如果他戒定慧修到有成果的時候,鬼神當然扭轉不了的。
雖然做善事,而只是一般泛泛的善事,這是容易被牽動的。真正有了力量的時候,就不會被牽動,到他臨命終的時候,那些鬼神變化成他的父母或眷屬,把他引上惡道
( 三界真是魔窟,處處都有陷阱!行善者尚且如此,作惡者就更不用說了,根本不用鬼神引誘,自身業力就足夠墮惡道了 )。
現在的人要想知道這個知道那個,就求鬼神,鬼神正好就乘虛而入了,他正想找你,你去找他他更高興。
很多人不信佛菩薩,反而信鬼神,從《地藏經》乃至一切經典上看,好的鬼神,能夠培福德的鬼神,是給三寶弟子做護法的,惡的鬼神跟佛法是對立的。
魔王怕他的子孫少了,都去信佛了,擺脫輪迴,惡鬼神不就沒有眷屬了?所以他使用種種的方法危害擾亂你,讓你信佛不成,繼續輪迴。特別在末法時代,惡鬼神相當的多,我們大家周圍左右的都會有的。
即使行善的人,到臨終時候,百千鬼神都來擾亂你,化成你的親人,引你墮落,何況作惡的人!我們到臨命終時,神識昏昧,你平常的貪愛心(惑業難斷,堅固我執、潛伏藏識)在臨終的時候就顯現了,你貪什麼,就隨著你的貪心而變現什麼境界。如果你隨著境界轉,那你就墮落了。
並不是你看見自己要變貓變狗,那樣你會抗拒的;但到你迷迷糊糊的時候,鬼神化現出你平常愛玩的地方、貪戀的東西,只要你一動心,結果你就入到畜生的肚子了,生下來就是動物(地獄亦然,死者眼見的是燈紅酒綠,一進去就是刀山火海。可見當代社會就是地獄的中轉站!不求生淨土,就難逃地獄)。
民國初年,黑龍江省的鄉下,有一位十二三歲的小姑娘,她大概是嚴重的感冒,發高燒。農村缺醫少藥,她母親就給她喝點薑湯、紅糖水,拿被子蓋起來,讓她發汗,結果斷氣了。
她在昏迷當中,就看到有一輛大車,幾匹馬、幾匹騾子拉的那種大板車。她看了車上坐了四五個人,有小男孩也有小女孩,那些人就要她上去玩。她也糊里糊塗的,忘了自己是害病(人死如同做夢,不能自知自主),在神識昏迷的時候,就這樣跳上車一塊去玩。
這輛車就進了村,到了西頭一個院子裡,她突然就听人家喊:“小狗下了五六個!”
她一聽自己變成狗了,很害怕! 別的小狗都搶奶嘴去吃奶,她不吃,她憋氣,這一憋氣她又死了。
在她死的時候又聽到這家小孩子喊:“這隻小狗死了!”她這邊死了,真身活了,她媽媽想看看她發汗沒有,被頭一揭開,她又活了。
她跟她媽媽說:“我剛才變成小狗了!”
她媽媽說:“你燒得糊塗了,怎麼變了狗了?”
她說:“您到村西頭的誰家看看,他家的狗下了五六個小狗仔,其中有一隻狗的皮跟我穿的這件衣服一樣,黑底白花的就是我,您去看看!”她媽媽就去看了,果真如此!
那時我聽到了這件事,也沒當一回事,後來學佛了,我就想起這件事了。
人生就是這樣子,到臨終時那些鬼神變成你的六親眷屬,變成你的父母來接引,你就隨著他墮落惡道。
唯一的解救辦法,就是念佛求生淨土!(人死時都有來接的,念佛人,佛來接,往生淨土成佛道;普通人,鬼來接,輪迴受苦無窮盡……)
——————————————————
#助念 #一念蓮華
諸位師兄大德就算佛弟子臨命終時妄念紛飛,有時想不到要念佛,故陪伴念佛助念很重要,除了引導亡者注意力在發願求生念佛,更可蒙佛力加被一切亡者與其冤親債主順利往生。
菩薩來助念吧!
轉載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