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耗盡了,福報就來了!
——雲谷禪師
人的一生,在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考驗,如果你能受到風雨的侵襲,仍能破繭而出屹立不搖,甚至經歷逆境的焠煉仍能破繭而出茁壯成長,那你就是邁向成功之路了。
雲海禪師是一位得道高僧,座下有眾多弟子隨其在寺中參習佛法。
這天,寺里來了一個年輕的和尚。這和尚指名要拜雲海禪師為師,還言明自己他日必定要成佛立祖,所以要找個有道行的高僧為師。
雲海禪師很喜歡這個和尚的自信,便想試試他,於是嚴肅地對他說:「我座下弟子眾多,不缺你這一個沒禮貌的!你走吧。」
那和尚卻非但沒走,反倒跪在寺門外三天三夜。雲海禪師見他禪心堅定,便收留了他。
那年輕僧人雖然口氣甚大,但確實是個有心鑽研佛法的,他進寺之後非常用心。每天就是打坐參禪,從不懈怠。
然而,雲海禪師沒有絲毫誇獎他的意思,反而給了他眾多刁難。禪師給別的學僧解答問題時,總是十分耐心,可他去請教時,卻常常被責備。不過他毫無不滿,只是一味努力研習。
過了幾日,雲海禪師將那和尚安排進廚房,負責一寺眾人的飲食。那和尚並未多言,只是認真的去乾活,而且乾得非常好。
時間一過幾年,這天雲海禪師叫人喊來那和尚,並對他說:「我並非不喜歡你,而是頗為看好你。之前對你的種種態度,不過是在考驗你的耐心,磨練你的心性。」
禪師接著說道:「幾年下來,你毫無怨言,潛心學習,是個可以做事的人。但是你若一直呆在這裡,進境定會越來越慢。你走吧,現今有兩位得道高僧,你去那兩處雲遊一番,十年後,再回來。」說完,給了那和尚兩封信,讓他交給兩位得道高僧,並且和他約定,回來後繼承自己的衣鉢、接替自己的位置。
那和尚沈默地接過了信,便離了山門。十年後,那和尚回來了,果然與之前不同,已經有了大長進。彼時,雲海禪師年事已高,見弟子歸來,便如前所言,將位置傳給了那和尚。那和尚就是後來有名的無界禪師。
禪師點化弟子時,有佛法開釋、有行為啓示、有的甚至是用木棍打。可是,這打並不是懲罰,而是考驗。禪師扔過來的東西,表面看是木棍,實際是他的衣鉢。他要看的是弟子能否接住自己的考驗,是否能夠接承自己的衣鉢。
故事中的和尚,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老師。禪師罵他是考驗他的耐心,派他去廚房做事,是培養他的能力。只有有耐心,能做事的人,才能夠成大道、擔大任。
逆境,正是對人的考驗。安泰的境遇,任何平凡的人都能適應,在風平浪靜的海面上,所有的船隻,都可以並駕齊驅。但當命運的鐵掌擊中要害時,卻只有勇於面對考驗,心智堅定的人方能泰然處之。一旦經受住考驗,你會發現曾經經歷的種種都將換一個方式找來,那便是你生命中的福報。
《楞嚴經》云:「若能轉物,即同如來。」謂一切聖賢能轉萬物,不被萬物所轉,隨心自在,處處真如。面對逆境不為所動,不執著,不動心,那便是修行。
廣欽法師曾在一個岩洞內修持十三年,後來回到承天寺時,他仍然不住寮房,每晚只在大雄寶殿上通宵打坐。
有一天,寺里的監院師和香燈師突然宣佈,大殿上功德箱里的公款丟失了!全寺眾僧聽聞這個消息,都懷疑是廣欽法師所為:他回寺之前,從沒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可回寺沒幾天,還天天在大殿內通宵打坐,如果是別人來盜竊,首先驚動的應該就是他,可現在他竟然沒有反應,那麼偷功德款的人是誰?還用得著清查嗎?
這樣一來,全寺僧眾,甚至是居士們,大家雖然都不明說,但是,無不對他另眼相看,十分鄙視。可是廣欽法師卻始終心平氣和。在這種人人都對他怒目而視的情景下,沒有站出來申辯一句,也沒有流露半點受委屈的情緒。
就這樣過了七天,監院師和香燈師才出來揭開這段公案的謎底:原來功德款並沒有丟失,這是監院師和香燈師想借此考驗他,看看他在山洞住了十三年礪練出了什麼樣的境界。
沒料到他竟能在橫遭冤枉,大眾側目之下,不改常態。這樣一來,大眾無不由衷地對他表示崇敬;而他卻依然故我,毫無一絲得意之色,似乎這稱,譏,毀,譽都和他不相干。
修行就是要面對自己貪、嗔、痴等種種習氣,逆流而上。在過程中總有許多考驗等待我們一一去突破。這些考驗猶如一種鍛鍊,一方面消耗大量體能,一方面卻又強身健骨。對待考驗有兩種態度:一種是主動迎接,一種是被動承受。
主動迎接考驗的人,在忍受考驗的痛苦時,內心多是坦然的,考驗使他好像刀劍越發鋒芒,一路披荊斬棘,終有所成。被動承受考驗的人,在為考驗所煎熬時,內心多充滿惶惑,考驗使他彷彿卵石越發圓滑,只能磨去自己來隨波逐流。
善人多磨難,因果有玄機。修行之人,遇到考驗能體悟到娑婆人生的苦,而志求出離。當你遇到障礙、遇到人身種種劫難時,只有越過才能得到清淨安樂。
所以不要害怕你面對的種種考驗,要知道,生命中的考驗都是等待著你的福報。
轉載貼文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