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有兩個標準:1.瞭解真理、體解空性;2.能生起大悲心,度眾生而不執著。
我問上師:「證得般若智慧,具足空性自在,您應該是個很快樂的人吧?」
上師:「幹嘛那麼執著?」
貪瞋癡慢疑,只是執著的自我的幻相。
在般若無礙、無執的智慧觀照下,一切皆是空性的顯現;超越一切差別,體會生命一體之中平等的愛。
再問上師:「證得『空』的菩薩,為何能生起『大悲心』?不生起『非大悲心』?為何生起樂,而不生起苦?」
上師:「沒有苦樂,而是『超越』苦樂。」
菩薩不捨眾生,不願眾生在三界火宅裡輪迴受苦,所以證得「空」之後,菩薩回到眾生那裡,讓眾生從苦樂輪迴之中解脫出來,超越一切有無。
緣起成佛,超越的緣起、能成佛,因為超越了有無的對待,超越了現象的迷惑。於是,度一切眾生,而實無眾生可度,這就是如來的「佛眼」、菩薩的「法眼」。
圖:資料中心提供、教育院編繹室編製
文:靈鷲山教育網 ─ 菩薩的兩個標準
延伸:靈鷲山教育網 ─ 超越的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