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四月十四恭賀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興行妙道天尊聖誕

0
829

農曆四月十四恭賀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興行妙道天尊聖誕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玉清內相,金闕選仙。化身為三教之師,掌法判五雷之令。黃梁夢覺,忘世上之功名;寶劍光輝,掃人間之妖怪。四生六道,有感必孚。三界十方,無求不應。黃鶴樓頭留聖跡,玉清殿內煉丹砂。存道像於岩祠,顯仙跡於雲洞。闡法門之香火,理玄嗣之梯航。大悲大願,大聖大慈。開山啟教,靈應祖師。天雷上相,靈寶真人。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興行妙道天尊。

呂洞賓在民間是一位與觀音菩薩、關聖帝君一樣婦孺皆知 、香火佔盡的神仙,他們合稱中國民間的「三大神明」。

唐宋以來,呂洞賓與鐵拐李、漢鍾離、 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並稱為「八洞神仙」。在民間信仰中,他是八仙中最著名、民間傳說最多的一位。也為道教全真派北五祖之一。

呂洞賓,原名呂岩,故鄉在河中府永樂鎮(今山西芮城縣,現芮城縣有紀念呂洞賓的道觀-永樂宮)。他出生於世代官宦之 家,祖輩都做過隋唐官吏,呂洞賓自幼熟讀經史,有人說他曾在唐寶曆元年(公元825年)中 了進士,當過地方官吏。

後來,他因厭倦兵起民變的混亂時世,拋棄人間功名富貴,和妻子一起來到中條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對可望,遂改名為呂洞賓;「呂」,指他們夫婦兩口,兩口為呂;「洞」,是居住的山洞; 「賓」,即告訴人們自己是山洞裏的賓客。他的道號為純陽子。他在棄官出走之前廣施恩惠,將萬貫家產散發給貧民,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民間傳說他在修煉過程中,巧遇仙人鍾離權,拜之為師。修仙成功之後,下山雲遊四方,為百姓解除疾病,從不要任何報酬。呂洞賓一生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深得百姓敬仰。他去世後,家鄉百姓為他修建了「 呂公祠」,以示紀念。到了金代,因呂洞賓信奉道教,於是將「祠」改成了 「觀」。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呂洞賓信奉的道教在群眾中頗為流傳,就派國師丘處機管領道教,拆除「呂公觀」,大興土木,修建了「永樂宮」。從修建大殿到繪完幾座殿堂的壁畫,歷時110年,幾乎與整個元朝共始終。

呂洞賓本是一個在歷史長河中潛心修道的道教人物,而在民間長期流傳中,卻象雪球的滾動一般,故事愈來愈加豐富,成為一個箭垛式的傳說人物。民間流傳的呂洞賓傳說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儒、道、佛三教交融。呂洞賓修習方術,得道成仙, 這是道教出世思想。他成仙之後則要「度盡天下眾生」,這又體現了儒家「 兼濟天下」的入世思想。

而那長生於人世、樂於施捨的所作所為,又是佛教思想的反映。從呂洞賓傳說中可看到民間信仰中三教文化融合的痕跡。二是不斷增加世俗化內容, 如呂洞賓時常出現於酒樓、茶館、飯鋪等吃吃喝喝,走後留下仙跡。他放蕩形骸,不拘小節,所謂「酒色財氣呂洞賓」,所謂「呂洞賓三戲白牡丹 」(考呂洞賓三戲白牡丹事為後世拖偽之說,此洞賓為宋代彥洞賓事也),都為人們所熟知,這些世俗生活內容,使呂洞賓這位仙人更富有人情味,贏得了百姓喜愛。三是與文人傳說相結合。呂洞賓修行出走之前的儒者經歷,以及他飲酒、賦詩,追求山林的情趣,更適應了中下層文人口味。在故事流傳過程中,附合了許多文人傳說因素,使他同時成為失意知識分子的神仙代表。呂洞賓傳說的這些特點是在 長期流傳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是多種文化現象的積澱,使得這類傳說的研究意義更為深遠 。

南宋初人吳曾所撰的《能改齋漫錄》卷十八中,記有呂祖自傳。據說呂洞賓曾自言:「世言吾飛劍取人頭,吾甚哂之。實有三劍,一斷無明煩惱,二斷無明嗔怒,三斷無明貪慾。」

民間流傳有呂洞賓三醉岳陽樓等故事,呂仙形象廣泛深入民間。婦孺皆知。宋代封呂洞賓為「妙通真人」,元代封為「純陽演正 警化孚佑帝君」,後世又稱「呂純陽」。王重陽創立全真道後,又被奉為「北五祖」之一,故道教又尊稱他為「呂祖」。全國各地廣建呂祖祠廟,歲時祭祀,至今香火不斷。相傳呂祖誕辰為農曆四月十四日。道教多於此日設齋醮以志紀念。著述甚豐,如《呂祖全書》、《九真上書》、《孚佑上帝文集》、《孚佑上帝天仙金丹心法》等。(轉載)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