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和尚有點意思,你問東,他扯西…
寂靜法師,是現代一位很有智慧的高僧,為弘揚佛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下面收集了寂靜法師的六個精彩問答,希望對讀者的人生有益。
1、您一個人在房間會不會吃肉呢?
一個來訪者問:法師,我想問一個不太恭敬的問題?
師:請講!
來訪:您在公眾場合是素食,您一個人在房間會不會吃肉呢?
(師並沒有回答他的問題)反倒問他:您是開車來的嗎?
來訪:是的。
師說:開車要系安全帶。請問您是為自己系還是為警察系?如果是為自己系,有沒有警察都要系。
來訪:喔,我明白了!
【評點】古人言: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堅持自律的品格,是成功的起點。
2、孩子怎麼教?
眾:請問法師,我的小孩不聽話、不愛學習怎麼辦?
師:您影印過檔案嗎?
眾:影印過。
師:如果影印件上面有錯字,您是改影印件還是改原稿?
(場內立刻響起雷鳴掌聲。後有人答道:改原稿。)
師:應該原稿和影印件同時改,才是最好。父母是原稿,家庭是影印機,孩子是影印件。孩子是父母的未來,父母更是孩子的未來。
【評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你自己不優秀,如何給孩子優秀的教育?如何要求孩子優秀?不如提升自己,同時提高孩子。
3、五百元買汽車
一位佛友電話抱怨道:為什麼我努力了還是得不到?唸經行善了但命運卻不變?
師:我給你寄五百塊錢來好不好?
眾:師父,你的錢我不敢要呢!
師:我是要你幫我辦一件事。
眾:師父,你說辦什麼,我絕對幫你辦好!
師:幫我買一輛汽車。
眾:(驚呀地)師父,五百塊怎麼能買到汽車呢?!
師:你知道五百塊買不到汽車!可是世上有太多的人都在絞盡腦汁,想付出一點,就得到很多。
【評點】修行不是做買賣,去考慮投入與產出的問題。與其抱怨命運沒有得到改變,不如多唸經行善。
4、糞便臭不臭?
一位女士不停地述說自己的苦難,沒完沒了。師打斷她的話說:你的苦還真多呀!
女士:別人訴苦最多需要三天三夜,我訴苦需要三年!
師:那是什麼時候的苦?
女士:前幾年。
師:那不是過去了嗎?為什麼還緊抓不放呢?(停了一下),又問:你拉出的糞便臭不臭?
女士:當然很臭啦!
師:現在糞便在哪裡呢?
女士:拉完就沖掉了。
師:為什麼不把它包起來放在身上?見到人就拿出來告訴別人:我被這東西臭過?
女士:那多噁心!
師:對呀!苦難也是一樣,它已經過去了。回憶和訴苦就如同把糞便拿出來向人展示,既臭自己又臭別人!聽懂了嗎?
女士:聽懂了!
師:那以後你還要不要訴苦?
女士:不要了!
師:記住:越訴苦越苦,越抱怨越怨。
女士:嗯!…
【評點】這就是心理調節了,你苦難的事已經過去,如果依然是以前的自己,那隻會依舊苦難,狀態決定你的成就。
5、如果世人都出家……
一個對佛教有興趣的女教師對師說:如果世人都像你一樣都出家,人類還能延續嗎?
好像沒有聽到這個問題,師平和而關懷地問到:你的小孩多大了?男孩女孩?
教師:17歲了,女孩。
師:要準備高考了。
女教師:是的。正在加緊複習。
師:你一定希望她考個好大學吧?
女教師:是的,要考就考北京的大學,其它的大學沒什麼意思。
師:如果每一個人都像你那樣想,那還有人種田嗎?其它省的大學不是隻有都關門了?
女教師:……
師:你注意到沒有,你已經回答了你自己的問題?
女教師(愕然):……
【評點】出家人是因為發願心度世人、弘揚佛法才剃度出家的。如果世人都覺悟了,也就不需要人出家。自古以來,在家修行的居士比出家人多。
6、心靈籃球
一位研究生來拜訪我,不理解地問:為什麼好多人見到你都要磕頭?這是不是有點迷信?我沒有拜過任何人,我只拜我自己!
師:你一定打過籃球,或者羽毛球,或者乒乓球吧?
青年:是的,打過!
師:打籃球幹什麼?不打籃球,籃球會難受嗎?而且那麼多人打一個球,是為了快點把籃打爛嗎?
青年:不是,是為了鍛鍊身體和娛樂。
師說:不用籃球也可以像打籃球一樣運動嘛!
青年:那樣多沒意思。而且旁人看到還以為是神經病呢!
師:說得好!籃球只是一個道具,一個鍛鍊和娛樂的道具。那麼,身體需要鍛鍊,心靈就不需要鍛鍊嗎?
青年:按理應該。可心靈怎麼鍛鍊呢?
師:人在崇拜的時候,五體投地,表現出謙卑、服從、懺悔、求助、感恩和接受,同時也是將自己的心靈融化,與被崇拜者在心靈上合一與連線。這就是心靈的鍛鍊。別人禮拜我,我也是一個道具,就像一個籃球,讓人打來打去。只不過我不是真的籃球,是一個心靈籃球。
同樣,拜祖宗是為了培養自己的孝心,用心靈承接祖宗累積的能量;拜土地是為了感恩珍惜土地,我們生長在大地,大地給我們很多的食物和物品,而我們回饋的都是垃圾;拜龍王是珍惜感恩水,因為人體有70-80%是由水組成……中國人拜的學問深了,裡面有大智慧妙作用。虔誠禮拜的時候,拜和被拜是一個整體,哪有什麼你我高低呢?有些人搞不懂就大加誹謗,是沒有實踐過和用心體驗過。妄加誹謗就是痴狂!
青年:太高深,太智慧了!請受我三拜!
師問:感覺到心靈鍛鍊的美妙了嗎?
青年:嗯!很偉大!
轉載貼文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