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境不起貪嗔痴
大願法師
凡夫眾生是用比量不是用現量,凡夫眾生是用比量來推知,不是現量地觀,這個是凡夫與聖人面對外境的時候差別之所在。我們看到任何東西都總用兩個東西比較來判斷它,所以凡夫總用大腦思維,就是用分析、比較,這都是用意識心。
樹立安全感
凡夫眾生總是會用以解讀的方法,那就導致我和境界是分離的、是相對的,比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就有一個主體的能看山看水的我,有一個客體的客觀的被我看的山和水,主體和客體之間是有分離的、有對立的,因為這樣,所以我們總覺得我很渺小,我生命沒有安全感。
我們學了佛都知道,也經常掛在嘴邊念: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但是真的用起功來就會覺得:哎呀!我知道貪婪和憤怒都不好,但是為什麼那麼難以消除呢?我遇到對境依舊會起貪心,遇到不如意的對境還是會生氣、會憤怒、會嗔恨。
因為如果我用凡夫的意識心來想息滅貪瞋痴,是永遠息滅不了。因為貪婪和憤怒的背後都是因為對生命沒有安全感,都是因為我的心是迷的,所以我和世界分離開,因此我總覺得內心沒有安全感。內心生命的深處沒有安全感,就有恐懼心。恐懼以我這麼一個小小的個體,一個渺小的我來面對浩瀚未知的世界,我不知道我怎麼辦,所以我希望多佔有一些物質,面對未知的世界之後,能夠稍有一點安全感。
但是貪心會讓我們越來越煎熬痛苦,有的時候生怕失去了,沒有又拚命去貪求,因此我們永遠都活在煩惱之中,所以真正要解決的是問題背後的問題,就是消除恐懼心,這個才是真正的下手之處。
消除恐懼心
怎樣才能夠真正地消除恐懼心呢?要能夠明心見性才能夠真正地消除恐懼心。要知道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我,這樣哪裡會有恐懼呢?就像六祖大師開悟的時候說的:「何其自性,本自具足,本來清凈,本不生滅,本無動搖,能生萬法」。因為明心,因為心真正明白了,真正開悟了,所以能夠沒有恐懼,真正地消除恐懼心。
轉載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