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聲念佛的殊勝
念誦是佛教修行的一個基本法門,各個佛教宗派都強調念誦,如念佛、誦經、持咒等等,念誦的方法概括來說,大致有三種,即金剛念誦、普通的開口念誦和瑜伽念誦,金剛念誦是唇齒不動的念,瑜伽念誦就是心念、默念,開口念誦分為低聲念誦和高聲念誦,南懷瑾先生認為,「開口念誦等於在修氣修脈,要想轉這個色身的果報業報,非念不可」。以念佛來說,因為環境等原因,大部分採取的是低聲念誦或默念,其實,高聲念佛也是一個非常殊勝的法門,是身心相融、共振念佛的非常深入的層次。
高聲念佛的功德
《業報差別經》中記載,佛陀對首迦長者開示高聲念佛有十種功德:
一、能排睡眠
二、天魔驚怖
三、聲遍十方
四、三途息苦
五、外聲不入
六、令心不散
七、勇猛精進
八、諸佛歡喜
九、三昧現前
十、往生淨土
除了與其他念佛方法共有的功德以外,高聲念佛尤其對治「昏沈散亂、妄想紛飛」的情況。所以如果感覺神志昏沈,妄想紛起的時候,可以重新振作精神,高聲念佛,念到數百聲,自換一番境界。
印光大師開示高聲念佛
印光大師曾說:「念佛雖貴心念,亦不可廢口誦;以身、口、意三,互相資助。若心能憶念,身不禮敬,口不持誦,亦難得益。世之舉重物者,尚須以聲相助,況欲攝心以證三昧者乎?所以大集經雲:「大念見大佛,小念見小佛」。古德謂:「大聲念,則所見之佛身大;小聲念,則所見之佛身小」耳。而具縛凡夫,心多昏散,若不假身口禮誦之力,則欲得一心,末由也已!」
意思是,念佛雖然貴在心念,也不可以廢除口誦佛號。因為身口意三者,互相資助。如果心裡能憶念佛,身不行禮敬,口不持誦佛號,也很難得到利益。世間人要舉起重物,尚且必須用聲音來相助,何況想要攝心來證得三昧呢。所以《大集經》中說:大念見大佛,小念見小佛。古德解釋說:大聲念,則所見的佛身大。小聲念,則所見的佛身小。而普通具足種種系縛的凡夫,內心大多是昏沈散亂。如果不借身體禮拜、口中持誦的力量,那麼想得一心不亂,就沒有辦法了。
印光大師引用《大集經》和古德的解釋,說明開口高聲念誦的重要性,念佛必須身口意三業互資,方能得益。
高聲念佛的五種意義
唐朝飛錫大師推崇高聲念佛,他在《念佛三昧寶王論》中闡述了高聲念佛的五種意義:
排除散亂的要點,就是要出聲念,聲音不響亮,心就暗昧不定,高聲念佛有五種意義。
其一,拔起茅草連帶一片,乘馬鞭策在後,用盡畢生的力量念佛,可以仰仗佛陀的超拔與善友彼此的相助,就永遠脫離所有憂苦;
其二,念佛的聲光達到,消融萬千的妄想、禍患,自然流露本自具足的清淨功德,功德像千山茂盛的松樹一樣叢生聳立;
其三,佛的金色容顏輝煌燦爛,寶華繽紛散落空中,種種美妙殊勝的景況,就如觀察手掌一樣清晰,都是念佛聲導致的;
其四,比如拖動木石,因為太沈重而不能前進,如果發起洪亮的號子聲,就輕飄飄抬起來了,這就是以聲助力;
其五,與魔軍對戰,旗鼓相當,整齊的號令,用聲律鼓舞鬥志,必定攻破強敵。
佛號能震動三千大千世界,能令一切眾生開啓善行萌發善根,所以要重視念佛時的音聲。
高聲念佛的金山活佛
在近代有一位高聲念佛的神奇高僧,就是曾在江南家喻戶曉的「金山活佛」。樂觀法師所著的《金山活佛神異錄》中記載:
活佛住在金山寺時代,
常在夜深人靜、數百僧侶好夢方熱的時候,
獨自到山上高處念佛,
他放開洪鐘似的嗓子,
以他自創的腔調,念:
「誰─念─南─無─阿─彌─陀─佛──」
他宏亮的聲音划過長空,音調悲切,
令聽到的人不禁淒然。
他夜間到山高處大聲念佛,念了多年,
在那段時間住過金山寺的人,
腦海中都會留下他念佛的聲音。
高聲念佛調節身心健康
根據現代醫學、生命工程的研究,高聲念誦可以加大肺活量與氧氣吸收,讓呼吸變得深長有力,由此促進生命活動進行。念誦產生的聲波,可以誘導內心情感的宣洩,有效緩解身心的緊張狀態,聲波的波性能量,有很強的穿透、震蕩、衝擊作用,可以消除人體循環障礙,改善人體的氣血循環,與現代醫學的超聲治療,原理上是相同的。
通過高聲念佛,來調整身心健康,是一種極為方便與有效的修行方法。當然,初學高聲念佛,不宜時間太長,恐傷元氣,致喉痛音啞,同時也要注意選擇合適的環境。(中天竺法淨禪寺)
轉載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