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詳解觀世音菩薩

0
1702

印光大師詳解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慈悲憐念眾生的心,不可用言語形容。即使用天地、父母等詞彙,也不足以比喻。善根未種、未熟、未脫的人,菩薩能使他即種、即熟、即脫。應以何身得度的,菩薩即現何身而為他說法。如果比喻菩薩為日麗堯天,萬物都能得到照耀;如果比喻春天回歸大地,百花草木都得以生發成長。有感即通,無求不應。實在是因菩薩無心,而以眾生之心為心,所以能得遍法界感,遍法界應,都合菩薩心念,絲毫沒有差別。
(文鈔續編 ·〈觀音感應課〉序)

觀音菩薩
須知菩薩無心,以眾生之心為心;菩薩無境,以眾生之境為境。故得有感即通,不謀而應。良由眾生心之本體,與菩薩之心息息相通;以故凡遇極大險難,舉念即獲感應。又菩薩現身,不專現有情身,即山河樹木、橋梁船筏、樓台房舍、牆壁村落,亦隨機現。必使到絕地者,復登通衢;無躲避處,得大遮蔽。種種救護,難盡宣說。
——《印光法師文鈔》•歷朝觀音像序

白話:
要知道菩薩無心,以眾生之心為心;菩薩無境,以眾生之境為境。所以能夠有感即通,不謀而應。這是由於眾生心的本體,與菩薩的心息息相通。因此凡是遇極大險難時,眾生一產生向觀世音菩薩求救的念頭,即獲感應。還有菩薩現身救苦,不一定只現有情眾生身,其他如山河樹木、橋梁船筏、樓台房舍、牆壁村落,也會隨機顯現。觀世音菩薩一定要使已入絕境的眾生,再走上四通八達的大道;沒有地方躲藏的眾生,得到大遮蔽。菩薩的種種救護,難以說盡。

觀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於往劫中,久已成佛,號正法明。但以慈悲心切,雖則安住常寂光土,而復垂形實報、方便、同居三土;雖則常現佛身,而復普現菩薩、緣覺、聲聞,及人天六道之身;雖則常侍彌陀,而復普於十方無盡法界,普現色身。所謂但有利益,無不興崇;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普陀山者,乃菩薩應跡之處,欲令眾生投誠有地,示跡此山;豈菩薩唯在普陀,不在他處乎?一月麗天,萬川影現,即小而一勺一滴水中,各各皆現全月。若水昏而動,則月影便不分明矣。眾生之心如水,若一心專念菩薩,菩薩即於念時,便令冥顯獲益。若心不志誠、不專一,則便難蒙救護矣。此義甚深,當看印光文鈔中,石印普陀山志序自知。名觀世音者,以菩薩因中由觀聞性而證圓通,果上由觀眾生稱名之音聲而施救護,故名為觀世音也。普門者,以菩薩道大無方,普隨一切眾生根性,令其就路還家,不獨立一門。如世病有千般,則藥有萬品。不執定一法,隨於彼之所迷,及彼之易悟處,而點示之。如六根、六塵、六識、七大,各各皆可獲證圓通。以故法法頭頭,皆為出生死成正覺之門,故名普門也。若菩薩唯在南海,則不足以為普矣。
——《印光法師文鈔》•復酈隱叟書

白話:
觀世音菩薩,在過去久遠劫中,早已成佛,號正法明如來。只是因為慈悲心切,雖然安住在常寂光土,但又垂跡於實報莊嚴、方便有餘、凡聖同居三土;雖然常現佛身,但又普現菩薩、緣覺、聲聞,及人天六道之身。雖然常常侍奉在彌陀身邊,但又在十方無盡法界,普現色身。所以說只要有利益眾生的事,觀世音菩薩無不使之興盛。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應跡之處,觀世音菩薩示現在普陀山,是想讓眾生虔誠禮拜有個地方,豈是菩薩只在普陀山,而不在其他地方?一月高懸天空,大地萬川影現,即使小到一勺一滴水中,各各都現全月。若水昏濁而動蕩,則月影就不清楚了。眾生之心如水,若一心專念菩薩,菩薩即於念時,就在冥冥之中顯靈使眾生獲益了。若心不至誠,不專一,就難蒙菩薩救護了。此義很深,應當看《印光法師文鈔》中的《石印普陀山志序》便可以明白。菩薩名叫「觀世音」,是因為菩薩在因地中由觀聞性而證圓通,果上由觀眾生稱菩薩名號的聲音而施救護,所以名為「觀世音」。「普門」的意思,是因為菩薩道大無方,普隨一切眾生根性,使他們就路還家,不單獨只建立一個法門。如世人病有千般,那麼藥也有萬品。菩薩不執定一法,而是根據眾生所迷之處及其易覺悟之處,去點化他。如六根、六塵、六識、七大,各各都可獲證圓通佛果。因此法法頭頭都是出生死、成正覺的法門,故名「普門」。如果菩薩只在南海,則不足以為「普」了。

印光大師勸念觀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在無量劫前,久已成佛,名號「正法明佛」。但因悲心無盡,慈誓無窮,所以,又在十方世界,示現菩薩及人、天、凡聖等身,給眾生施無畏,慈悲濟度。《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所說:「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菩薩不僅現有情身,甚至山河、船筏、橋梁、道路、藥草、樹木、樓台、殿閣,也隨機示現。總以使眾生離苦得樂、轉危為安為目的。人凡遇到刀兵(戰爭、殺傷)、水災、火災、惡病絕症、惡獸猛獸、怨家對頭、惡鬼、毒蛇,種種危險的時候,如果能至誠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就可蒙菩薩加被救度,轉危為安。

問:如遇危急時,勢不能一時兼誦各咒,應以何者應用之?
答:遇極危急之災難,但念觀世音聖號,為最省心力,最有感應。
(文鈔續編 · 答曲天翔居士問二十七則)

應生慚愧心、生懺悔心,自然會得到佛加被,業消、身安。如果病苦非常劇烈,不能忍受的,應該在早晚念佛回向之外,專心致志念誦「南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現身塵剎,尋聲救苦。人在危急之際,如果能持誦、禮拜,無不隨感而應,立即得到菩薩慈悲護佑,使人脫離苦惱而得安樂。
(復鄧伯誠居士書一)

普令一切老幼男女,日常在家念觀世音,管保不遭災禍,多獲禎祥。
(文鈔三編卷一 · 復寧德晉居士書六)

早晚念佛若干、念觀音若干,此外,從早到晚,專念觀音(無論出聲念、默念,都要攝耳根自聽。聽,則功德更大。行住坐臥,都可以念。睡覺時,衣服未穿整齊、手口沒有洗漱時,都應該默念)。在《楞嚴經》中,觀世音菩薩說:「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就是求得賢善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如是乃至(「如是乃至」包括一切所求在內)求大涅槃得大涅槃。」大涅槃,就是究竟佛果,尚且能夠求得,何況其他小事,豈有不能求得的?應當發起善心,自利利他,那麼,根據求者心誠與否、行善的大小,而得到相應的感應。如果想做惡事,而求菩薩,則不但不得福,反而會有大禍。凡一切醫師不能治療的病,都可以用這一味「阿伽陀藥」來治療它。
(復秉初和尚書)

觀世音菩薩,誓願宏深,尋聲救苦。如果遇到刀兵、水災、火災、飢饉、蟲蝗、瘟疫、旱澇、賊匪、怨家、惡獸、毒蛇、惡鬼、妖魅、怨業病、小人陷害等患難的人,只要能發改過遷善、自利利人之心,至誠懇切念觀世音菩薩,念念不斷,一定能得到菩薩慈悲救護,不致有什麼危險。
(文鈔續編·一函遍復)

念觀音名號,大則大應,小則小應,絕無不應之理。只管放開大膽對人說,彼不見感應者,亦未嘗無感應也。
(文鈔三編卷一 · 復蔡錫鼎居士書二)

又菩薩現身,不專現有情身。即山河樹木,橋梁船筏(fá伐),樓台房舍,牆壁村落,亦隨機現。必使到絕地者,復登通衢(音渠,大路),無躲避處,得大遮蔽。種種救護,難盡宣說。當看觀音本跡頌,觀音靈感錄,觀音慈林集,可以知其大略。當此天災人禍,相繼降作之時,若不以改惡修善,常念觀音聖號,以為恃怙(音是護,依靠),則欲得安樂,難之難矣。
(文鈔續編卷下 · 歷朝名畫觀音聖像珂羅版印流通序民27年)

觀音慈悲尋聲救苦,當此極苦之時,令念觀音,校(比較)彼令念佛,尤易生信。以佛之威神,人多不知。經中於救苦救難之事,絕少發揮。觀音救苦救難之事,則大乘經中屢屢發揮。如法華經普門品,楞嚴經第二十五觀音耳根圓通章,華嚴經善財參觀音章(第二十八參),大悲經則專說大悲咒及觀音救苦之事,悲華經說觀音因地發願救苦之事,其他經中說者甚多。因此因緣,世無不知觀音救苦救難者。當此大劫,令上等人(乃上等智識)念佛則易。下等人(乃下等智識)以經中未曾說及,或不生信,故令念觀音也。
(文鈔三編卷一·復寧德晉居士書十八)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