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多年,煩惱依舊,說明你學佛學錯了

0
983

學佛多年,煩惱依舊,說明你學佛學錯了

我們要放下自我,了知沒有眾生跟佛的差別,沒有自他的差別,眾生和我的差別。放下所有分別,完全以一種平等心,「平等饒益一切眾生」,這樣去隨順眾生。眾生就是佛,利益眾生就是供養佛。當然,每個人的修行境界有差別,但是不要緊,理論上我們大約要知道,然後盡量去做。

等念冤親,不憎惡人
下面根據星雲大師的回憶,介紹一個慈航法師的公案。
星雲大師說:「慈老曾經告訴過我一件他親身經歷的事。」慈航法師說,他自己以前在鼓山當衣鉢(叢林中的職事名稱,在方丈室管理衣鉢,跟侍者的身份差不多)的時候,當時年紀還很輕。有一天他上廁所的時候忘記帶衛生紙了,正好看見身邊有一位寺廟裡面的茶房頭也在上廁所,就向他要衛生紙。
想不到這個人心地比較壞,把自己擦了屁股的大便紙遞給慈航法師。慈航法師沒注意,接過來就抓了一手大便。
這個茶房頭人品比較壞,就喜歡捉弄人,一般人如果碰到了肯定很生氣,但是慈航法師一點都沒有生氣。

有一天,慈航法師搬房間,那位茶房頭來了,慈航法師就對他說:「你來的正好,請你幫我看一下東西,我把棉被先搬出去,馬上就回來。」
結果慈航法師把棉被搬完回來之後,發現他自己抽屜里的一百元銀洋少了六七十個,少了一大半。他當時心裡面很清楚,這不是茶房頭乾的,還能有誰呢?當時是叫他看守房子裡面的東西的。
但是慈航法師也不能揭穿他,否則對他的名譽有很大的影響。「錢少了有再來的時候,失去名譽的人怎麼恢復呢?」慈航法師這樣想了之後就裝作不知道。
過了一會,茶房頭來告辭,慈航法師反而拿出十五塊銀元送給他。他不肯接受,慈航法師就告訴他:「人應該互相幫忙,我現在作衣鉢,每個月有二十塊錢,這一點你拿去用,沒有關係。」於是茶房頭就接受了。

不久寺廟裡面有人發現茶房頭有這麼多錢,有點懷疑,茶房頭就說這是慈航法師送給他的,這樣大家才知道。
後來有人就問慈航法師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因為他們懷疑茶房頭有盜竊的行為,但是慈航法師寬宏大量,一句茶房頭的不好也沒有說。
後來,慈航法師告訴星雲大師說:「本來我的身體很瘦弱,但經過這件事情之後就慢慢胖起來了,肚子大起來了,臉也圓圓的,而且耳朵也變長了。」跟彌勒菩薩越來越像了。
這就是慈航菩薩的公案。為什麼稱他為慈航菩薩呢?因為慈航法師去世五年之後開缸,顏貌如生,肉身不壞,所以又稱為肉身菩薩,也是台灣第一尊肉身菩薩。
慈航法師就是因為「等念冤親」這一件事,因此獲得了大福報,甚至相貌都改變了。

生佛平等,自他不二
眾生跟佛是沒有差別的,眾生的當體,或者我們的一念自心,當下就是實相理體。我們如果起分別念,覺得眾生跟佛完全是有差別的,這就麻煩了。
你把眾生理解成實有的,對佛也有執著,那你就陷在實執當中了,這樣深重的實執心就會產生障礙,讓你不可能跟理體相應,當然也就不可能與華嚴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相應。我們現在隨順眾生就是要對治實執、斷除我執,這樣就能與理體相應。從事相上,我們要盡量隨順眾生,從正、反兩方面好好去做,這樣對理體也會有極大的利益,在理上也更容易相應。
從反面來講,你不要陷在實執當中,不要陷在自他的差別當中。實際上自他是不二的,生佛是平等的。你如果起了分別念、妄念,那就不能念念隨順眾生、念念覺悟了,這樣你就念念起障礙。這樣念念以自私自利的心墮入在我執、實執當中,當然就造業了。如果我們起了這樣的心,自己就要懺悔。
從正面來講,我們要放下自我,了知沒有眾生跟佛的差別,沒有自他的差別,眾生和我的差別。放下所有分別,完全以一種平等心,「平等饒益一切眾生」,這樣去隨順眾生。眾生就是佛,利益眾生就是供養佛。當然,每個人的修行境界有差別,但是不要緊,理論上我們大約要知道,然後盡量去做。

圖片放下自我,打開氣量
我們要盡量隨順眾生,放下自我、打開氣量,不要在人我是非上斤斤計較。
就像慈航法師的公案一樣,雖然表面上別人在損害你,但對你來說,只要不起自他的分別,能起同體大悲,了知「眾生都是我們宿世的如母有情」,以這樣的大悲心去隨順眾生,我們自然會福報增長、智慧開發、與理相應,這是絕對的。
我們要依這樣的佛法道理去聞思、抉擇,首先內心對這個理要能夠真正信服、接受、認同;接著在事相上,要在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之中,碰到了就盡量去做,就像慈航法師一樣。
不要以為這只有慈航法師才能做到,其實我們任何人都可以做。只要能這樣做,就能改變命運,就像慈航法師一樣,馬上相貌就改變了。

這並沒有什麼特別高深、特別難的,最主要的是我們要放下。首先理上要放下對自他、生佛差別的執著,要有生佛平等、自他不二的理念。法界當中沒有這些差別,我為什麼要起分別心呢?理上接受了,接著在事相上,我們要了知正面所獲得的利益,反面生起深重執著的危害、過患,正、反兩方面都了知之後,我們就自然而然,不得不去做了。
一開始你可能主要還是在事相上做,但是這不要緊,盡量從事相上去做,盡量隨順眾生,以眾生為主,這樣與實執相違,慢慢「我」就會被磨掉,就能放下我執,實執就會越來越輕、越來越淡,煩惱也會減輕。
相反,如果你學佛許多年,照樣煩惱一大堆,甚至比初學佛的時候煩惱還要重,那就說明你學佛學錯了。如果學佛學對的話,你的煩惱肯定會減輕。
這也可以從你跟身邊道友的關係上去觀察。如果你經常跟道友因為一兩句話就起矛盾、猜疑,總是在是非上計較、轉來轉去、小心小量,那就說明你還沒有超脫出來,跟法還沒有相應。
本文摘自念西法師《普賢行願品講記》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