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名號的寓意 觀世音與觀自在
法淨禪寺
觀世音菩薩,又稱觀自在菩薩,據《大悲心陀羅尼經》記載,觀世音菩薩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為了普度眾生,才倒駕慈航,示現菩薩。
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版本里翻譯為「觀世音菩薩」;玄奘大師的新譯本里翻譯為「觀自在菩薩」。就好像佛有十大通號、阿彌陀佛有十二種通號一樣,都是表法用的,一個名號代表一種功德。
唐朝法藏法師在《心經略疏》裡說:「於事理無礙之境,觀達自在,故立此名(觀自在)。又觀機往救,自在無失,故以為名(觀世音)。前釋就智,後釋就悲」。這是法藏法師解釋菩薩的這兩種名號。「事」是事相,「理」是理體,在事相和理體里都能夠觀照自在,達到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也就是《心經》裡說的「照見五蘊皆空」,這才稱為觀自在菩薩。又聞聲救苦,隨緣救度世間眾生,跟眾生感應道交,自己仍然保持自在無失的境界,所以稱為觀世音菩薩。
「觀自在菩薩」這個名號主要體現的是菩薩在因地修行的觀照智慧,是觀世音菩薩的內證,著重在自利;「觀世音菩薩」主要體現的是菩薩修行證果後平等無私的悲願大行,著重在利他。
《心經》開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心經》是大般若經的中心,般若法門精髓的精髓,是大乘六度中最後成就的大法,所謂三世諸佛以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觀自在菩薩觀五蘊皆空,自性實相般若的智慧顯露,這是觀世音菩薩以其成佛威德來開示的最勝妙的法門,能夠解脫一切苦難,獲得一切功德。
在一切菩薩當中,觀世音菩薩代表自性的大慈大悲。幫助眾生顯示大慈大悲,悲是拔苦,慈是予樂。
由於大悲願力,為了發起一切菩薩的菩提心,為了安樂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的道業,觀世音菩薩倒駕慈航,以大慈大悲普門示現、尋聲救苦,而受到廣泛的贊頌。正如《普門品》中說的:「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十方佛國,任運自在無不示現,對娑婆世界的種種眾生,菩薩都能以深妙智慧與威神德力,救世間的一切苦楚。
《普門品》裡說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應以佛身得度者他就現佛身,應以菩薩身得度者他就現菩薩身,應以宰官身得度者他就現宰官身,應以居士身得度者他就現居士身,乃至於童男童女。三十二是指三十二類!把世間種種不同的身分,動物、植物、山河大地,全都包括了。
經上常講「千處祈求千處應」,求是感,現相是應,感不斷,應也不斷。感有冥顯,應也有冥顯,顯感顯應,顯感冥應,冥感顯應,冥感冥應。所有一切形相,所有一切現相,無不是感應。
在鳩摩羅什大師之前,觀音菩薩還曾經被翻譯為光世音菩薩、觀世音自在菩薩。所以,無論是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觀世音自在菩薩,指的都是一個人,不同的翻譯而已,不同的寓意而已,至於「觀音菩薩」,則是為了避諱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才把「世」字省略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