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好自己的嘴巴 》
西方有句諺語:「蘋果樹,葉茂則果少。」
意思是說,蘋果樹葉子特別茂盛的時候,它結的果子就很少,因為營養成分都被葉子吸收了,果子得不到養分,自然就長不大,結的果子也不多。
蘋果如此,說話亦然💎
如果一個人總是話很多,管不住自己的嘴,就很容易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洩露出去。
那麼很多好運和機會,也會隨之溜走,最終很難有所成就。
所以人到中年,請管好自己的嘴,學會克制自己的表達欲。
很多時候,保持安靜和沉默,是一個人最頂級的修養。
1、愚者愛多言💖
如果一個人總是不分場合地滔滔不絕,喋喋不休,不僅會惹人生厭,更容易暴露自己的問題,顯得膚淺和愚蠢。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迫切地想把自己的思想或苦衷分享給別人,以獲取存在感和成就感。
殊不知,心與心的距離其實更像硬幣的兩面,有時候很近,近得融為一體,但有時候卻又很遙遠,遠到永遠不會感同身受。
孔子曾說:「可與言之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說話也講究一個「度」,有些話該說,但有些話,最好不要講。
並不是所有的想法都需要和別人分享的。
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在心裡建立一塊屬於自己的領域,把心事和秘密置於其中,不要輕易向別人訴說。
2、智者喜不語💖
有人說:「恰如其分的沉默是生而為人最好的修養。」
深以為然,人之所以長兩個耳朵,一個嘴巴,就是為了多聽少說。
管好自己的舌頭,適時沉默,懂得此理的人,總是讓人尊敬。
一個人的知識和經驗越豐富,他就越懂得沉默的力量。
沉默不是認慫,而是看穿後不去理會。
有人嘲笑你的穿衣打扮,別太在意,自己喜歡就好,不用去爭辯;
有人質疑你的育兒方式,保持沉默,適合孩子就行,不用去反駁;
有人否定你的生活方式,一笑而過,自己開心就好,不用去解釋。
聽過這樣一句話:「成熟的一個標誌,是我們不再急於就自己的觀點與別人爭論,而是保持沉默,然後去深耕,去打磨心性。」
真正的成熟,是內心充滿自信和坦然的力量,不再向外尋求認可和肯定。
沒有兩片樹葉完全一樣,也不是所有的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洋,很多事情沒必要尋求認同,保持沉默就好。
正如稻盛和夫說的:「人與人交往,還是少說話,克制表達欲,平靜溫和就行,不自卑也別炫耀。」
3、會說話是本能,懂閉嘴是本事💖
很多時候,很多場合,管好自己的嘴巴保持沉默,是生而為人最好的修養。
人們常說,我們用兩年的時間學說話,卻用一生的時間來學閉嘴。
知而不言,言而有度,會說話是本能,懂閉嘴是本事。
一個人想要活得更幸福,更快樂,就應該從鼻子裡充分吸進新鮮空氣,而始終關閉嘴巴。
總結:
《周易》中說:「吉人少言,急人多言。」
賢明的人,話總是很少,浮躁的人,總是說個不停。
真正厲害的人,話都不多,因為他們懂得審時度勢,管得住自己的嘴。
愚者愛多言,話多則易錯;智者喜不語,安靜而慧生;會說話是本能,懂閉嘴才是本事。
滔滔不絕換來的多是後悔,喋喋不休得到的總是不耐煩。
很多時候,沉默勝過千言萬語。
往後餘生,願你我都能管住嘴,守住心,適時開啟靜音模式,應對更加複雜多變的世界💖
轉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