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這是一則非常耐人尋味的禪門公案,你聽沒聽到?

這是一則非常耐人尋味的禪門公案,你聽沒聽到? 青林師虔禪師初參洞山禪師時,洞山禪師問道:「你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青林禪師回答道:「武陵。」 洞山禪師再問道:「武陵的佛法與我這裡的有什麼不同?」 青林禪師道:「如在蠻荒的沙石上開放著燦爛的鮮花。」 洞山禪師聽後,回頭吩咐弟子道:「特別做一些好飯菜供養這個人。」

不斷回到初發心聖嚴法師

不斷回到初發心聖嚴法師 不論從事任何工作或行業,在時時更新的現代社會裡,轉型往往是不能避免的。要轉型,需要兩種動力相輔相成:一是決心,二是毅力。二者相加,就是想要、一定要、非要不可的動力。 當你決定轉型後,心中會有一股強烈的意念鞭策你需要轉型、願意轉型;若不轉型,便會失去希望。然後下定決心去做,不管困難有多大,都得用智慧及努力去克服它。也就是說,你決定要做的事,已經過周全的考慮,而且深信這樣的改變,會比現況更好。 已經決定要轉型就不必再猶豫了。下定決心就去做,做了以後還要繼續不斷地做下去,這和修行的態度很類似。 重新開始不是原地踏步 一般而言,學佛的時間一久,初發心的熱度就很不容易維持了。佛教徒們常說:「學佛一天,佛在眼前;學佛一年,佛在西天;學佛三年,佛已不見。」當每天的修練成為一項日常的習慣後,不知不覺就會感覺不到佛在身邊,漸漸地就會有點偷懶、懈怠,不再像剛開始的熱絡與積極。等到了學佛三年,連信佛成佛的念頭也不見了。

吃飯挑剔減損福報

吃飯挑剔減損福報 昌義法師 恭敬心不僅僅是對佛、對菩薩,對人、對萬事萬物都要生起恭敬心來。你今天對佛有個恭敬心,就有功德了。你對這個人生一個煩惱的心、嗔恨心、不滿意心,馬上就抹去了功德。今天對這個人生起恭敬心,對這個狗生起嗔恨心了,你的功德又抹去了。有情無情同圓種智,就是這樣的道理。有情無情,你都要恭敬他。同圓種智是什麼意思呢?你對有情及無情恭敬了,你這個心的力量,在上面做了文章了,你這個道心增起來了。恭敬這塊石頭你也是恭敬,恭敬這個人也是恭敬。這個心態啊,慢慢地練功夫,練出一種恭敬心的功夫。飲食是我們人生最需要最厲害的,最有權威的東西。不恭敬它 古人有幾句警世語:「美食意生貪,粗食心起怒。喃喃嗜飽滿,殊不知來處。」今天吃的飯很對心意,但是你吃是吃了,心卻時時刻刻在留戀,希望每一頓能有這種飯。這個念頭是什麼呢?貪念又生起來了。貪念是什麼呢?貪念是折福報的第一利劍!要知道這個利害關係,是折福報的第一利劍,也是傷害法身慧命的利器。雖然是吃這個美食挺好,但是容易增貪心、增貪念。所以在吃飯時,不要過分挑剔,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不要因為吃飯下地獄,這樣太沒意思了!這件事情是我們每一個修道的人,都要加深對此警覺!不要說挑剔,就是生一個不滿意的心,福報就減去了一截,就這麼厲害! 我剛出家的時候,有幾個沙彌跟我師父修道,加修廟。有一天,不知是誰,有個兩三粒米,掉到洗碗池子裡邊,被師父發現了,我從沒有見過師父這樣的罵人,你們糟蹋糧食,造大罪過,發了一頓火。後來師父給我們講:五幾年沒有飯吃,餓死了多少人吶!師父講,他家裡因此也餓死了幾口人。所以我們要珍惜糧食,糧食是絲毫都不能糟蹋啊!我們在齋堂吃完飯,為什麼要把碗涮一涮呢?這叫惜福,珍惜福報啊!你別看涮碗這一點點小事情,一個是惜福,一個是增長美德。功德就是在心上建立起來的,心上不建立功德,修行哪一天能成佛?哪一天業障能消掉呢? 我們要點點滴滴地、觀察起心動念,建立起自己的功德心。不能見到飲食不對口味就生煩惱,生起煩惱不要緊,長期這樣,現實的身心要生病,過後的身心,就要墮落到惡道。貪心,餓鬼道;嗔心,地獄道;今天不合口味,心裡生煩惱,就帶出了一種嗔恨心。希望吃好的叫貪心。貪、嗔這兩種心,從哪裡生起來的呢?有定力的人,有智慧的人生不起來,這是從愚痴心生起來的。貪、嗔、痴,三毒悉具。古人說:「人生一飯間,貪嗔痴悉具,智者當思維,莫為餺啜誤。」餺啜兩個字,餺指美好的、好吃的東西,啜是好喝的。莫為吃喝誤,誤什麼呢?誤你這一生啊!在別的上面誤了還好一點,專為吃喝誤了前程,誤了道業,太沒意思! 修行把持好身心,這不是小事情,增長道業、增長福報,饅頭、稀飯上來了,我們對它合個掌,合掌幹什麼呢?恭敬,思來處。這個來處,是廣大的勞苦大眾用血汗換來的。合掌是思來處恭敬。由此,恭敬心就生起來了,還有什麼理由去挑剔呢?什麼好,什麼不好,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沒有了!所以要好好地學,把道業增長起來。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在吃飯的時候,問你這個菜做得咸不咸,正好。甜不甜,正好。好吃不好吃,好吃。這就行!就這幾句話讓人歡喜、讓人喜歡。一個是你的福報、你的智慧由此而增。聰明人要辦聰明事,不聰明的要學聰明,這才行,這就叫定慧圓融,心散亂才容易生出貪嗔痴。一頓飯的功夫,貪、嗔、痴出來了,太划不來了。古人說,智者當思維,莫為吃喝誤。講得太肯切,一語道破! 修行,多聽一聽古人的教訓、古人的訓導,加以警覺。多少年來,我在吃飯的問題上,談過這些問題。為什麼要談呢?很重要的事情,你不談了,往往道心增不起來,因這一頓飯迷迷糊糊地不知不覺就墮落了。為什麼墮落?我念佛也念得很多,善事情也做得不少,為什麼會墮落呢?就因為你吃飯有問題,不要看你念經念得多、念佛念得多,在吃飯的問題上你突破不了,就要出大問題!修行人要知道,我們的身體、錢財、一切的物品都可以放下。為什麼嘴上的這一點口味放不下呢?要長期思念,來回去想,慚愧至極呀!你能吃,我也能吃,為什麼不能吃呢?別人能吃的,我一定也能吃,只要什麼呢?它這個飯不起不良反應,有的人有過敏性,有可能吃辣椒,滿身發癢不好受,這有可能的,有過敏性的這可以。有的人吃蘑菇也過敏,吃了生病情有可原。要是不過敏,單為口味去挑剔,這就是真病。貪心上面的病,這個病必須要去掉。 古人教訓我們,一頓飯的功夫生出來貪嗔痴。沒有智慧,不去想這件事情的利害,你就是往下道跑。念佛的人,念念生智慧,念念懂得迴光返照。不要認為,我念佛了,就應該吃點好的,不能這樣想。念佛了,要隨緣;念佛了,不要給大家添煩惱;念佛了,要讓大家生歡喜心;念佛了,要給所有的人做一個好樣子。這才是真念佛人!我們大家,爭取做一個完完美美的、真正的念佛人! 轉載貼文

【歷代玉皇大帝的輪迴史!震驚可怕!福報再大也逃不過‼ ️】

㊙️【歷代玉皇大帝的輪迴史!震驚可怕!福報再大也逃不過‼ ️】 👁‍🗨先科普一下,三十三天是欲界的第二層天,也叫忉利天,忉利天的天人壽一千歲,一日當人間百年,佛母摩耶夫人命終後登入此天。三十三天天主也就是我們所稱的玉皇大帝、也叫帝釋天。 🖌一個日月、一個須彌山、一個四天下,這為一個小世界;聚集一千個日月、一千個須彌山、一千個四天下,這是成為一個小千世界;集一千個小千世界,這是中千世界;而一個大千世界是由一千個中千世界所集聚成。因為三遍言“千”,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下面是一小世界的示意圖,忉利三十三天是在須彌山之上: ♨️注:此為佛智睹見所說,非凡人測量而知。 🖌那麼三十三天的天主是以什麼因緣做的天主,做完天主之後又輪迴去哪兒了呢?這個內容本師釋迦牟尼佛在《正法念處經》上有所說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經文: 1️⃣

有人認為女眾善根淺薄、業障深重,但從歷史來看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

有人認為女眾善根淺薄、業障深重,但從歷史來看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 紹雲老和尚 今天我聽到這樣的言論:「我們到這裡參加打七是來種善根,想在這個道場開悟、了生死,一下子是不可能的。」 你有這個念頭就是沒有一個決心和精進長遠心。乾任何事,決心和長遠心很重要啊!這裡面女眾、在家眾比較多。他們有一種自卑感,認為女眾善根淺薄、業障深重。但從中國佛教的歷史來看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啊! 你們翻開《景德傳燈錄》,書里記載在明朝嘉靖年間,安徽琅琊山琅琊永起禪師有個徒弟,是在家人,住在南京邁皋橋。她家裡做小生意——炸油糍賣。 她在五十多歲的時候開始信佛,跑到琅琊禪師那裡去,看到師父們在打七、精進,七期就能夠開悟見性成佛了。她問師父:「我能不能這樣子?」師父說:「怎麼不能呢?」她說:「那你教我一個辦法。」師父說:「好啊!」

收藏 |《地藏經》百問百答

收藏 |《地藏經》百問百答 第一條、地藏經全稱是什麼? 答:地藏菩薩本願經。 注:此答是依一般常誦本的題名。 第二條、地藏經是何人所開示的? 答:釋迦牟尼佛。

佛學文章

素食

干鍋茶樹菇

酥香杏鮑菇

孜然烤香菇

鹿茸菇炒腐竹

香菇素肉燥

蔬菜素水餃

很好吃的菇酱豆包

花生麵筋

涼拌什錦菇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