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夢參法師:為什麼光念地藏菩薩聖號就特別靈驗

夢參法師:為什麼光念地藏菩薩聖號就特別靈驗   在沒有拜忏之前,到你道場室中,你先在這屋子裡繞著念,就念地藏王菩薩,或者念南無地藏王菩薩。為了減少,你就把“南無”去掉,就念地藏王菩薩也可以。為什麼念地藏菩薩光念聖號就有靈感呢?因為地藏菩薩他發的願,咱們跟地藏菩薩願結合。他的願力,他說凡是有念我名號的,我一定加持他,幫助他早日消除業障。因此當你念名號的時候,稱地藏王菩薩名號的時候,你根據你的願,你自己要求什麼,地藏王菩薩一定滿足你的願。但是你的心得念的跟地藏菩薩的心一樣,因為地藏菩薩他發的願要成熟一切有情,這是他大悲心,你要是虔誠懇切的這樣子去念地藏菩薩聖號,地藏菩薩降臨會加持你。 一者是你的心跟地藏菩薩的心一致了,你沒有第二念,只有一念地藏菩薩,所以跟地藏菩薩平等平等。因為你的心本來就跟地藏菩薩心平等,一個是悟,一個是迷,你要返迷成悟,你的心跟性理跟體性相合了,就是你的心跟地藏菩薩心合成一個了契合了,地藏菩薩當然就加持你了。第二種的意思,因為在此土娑婆世界的眾生,與六十二億的菩薩都有因緣,但是因緣最深的是觀世音菩薩,其次就是地藏王菩薩。在《地藏經》上說,地藏王菩薩因緣比觀世音菩薩還深。佛在《地藏經》第十二品見聞利益品,佛囑托觀世音菩薩,請觀世音菩薩弘揚《地藏經》。其實觀音、地藏平等平等,只是因緣的差別,你要念地藏菩薩得度得快,念觀世音菩薩得度得快,念其他的菩薩那就看緣,你跟哪個菩薩的緣深,你念哪個菩薩效果最大。因此咱們求菩薩加持力,也得看有緣沒緣。你自己能夠感覺得到,無緣你遇不到,遇到了你也不能深入,因為有緣跟沒緣這關系非常之大。有緣的,你一念可以速成。無緣的,你還得先結緣,結完緣了才能得到加持。因此你念地藏菩薩的因緣,比較使你更能相應。 轉載

念佛不出聲,在心裡默念可以嗎?

念佛不出聲,在心裡默念可以嗎?淨界法師 首先我們要知道:諸位!你們認為念佛的所緣境是什麼?一定有所緣境,對不對?「心於所緣專一安住,心於所緣相續安住」,但是你要把所緣境現出來,善取所緣境的相貌,然後「心於所緣專一安住,心於所緣相續安住」。那麼你怎麼取到所緣境?所緣境在哪裡?念佛的時候所緣境是什麼?它是音聲,是六塵裡面色聲香味觸法中的聲,它是耳根所緣。那麼你如果都沒有出聲,它就不是音聲,它變成法塵,變成第六意根所緣,那就不一樣。意根在緣法塵的時候,困難度比較高,因為第六意識它會變動,變來變去;音聲是穩定相。所以,念佛法門的最低標準,最好是金剛持,嘴巴震動,因為你嘴巴不震動就列入法塵。 你要捕捉法塵非常困難,因為它變來變去,你第一句佛號跟第二句佛號不會一樣。你創造的所緣境都不一樣,你怎麼得到禪定,得到三昧?你在法塵的時候,你念的第一句佛號的聲相,那個法塵的聲相是大一點的,是明瞭的,是怎麼樣的……,它會變來變去。所以,音聲有個好處,它穩定,它保證每一句佛號是穩定的。那麼你所緣境穩定,你的心也容易穩定。所以最好是嘴巴輕微地震動,叫作金剛念。第一個它不會耗氣,養神,因為你出聲耗氣,但是你完全不出聲又沒辦法攝心,所以這個平衡點最好就是稍微出一點聲。祖師為了在有聲跟無聲之間找一個平衡點,他創立一個金剛持。黃念祖老居士很強調金剛念,這個方法很好。因為你經常出聲,會耗神傷氣;但是你不出聲,你心攝不住,它跑掉了。你第六意識的法塵跑掉,你都不知道,你可能打很久妄想才發覺。 轉載

福報如何一點一滴溜走?

福報如何一點一滴溜走? 因為福報不夠,所以即便法理都懂得, 心卻無法安住。都知道發脾氣不好,但忍不住還是要發脾氣;都知道頂撞爸媽不好,但還是忍不住頂撞……這些都是福報不夠造成的。 當福報不夠,一定會被業障拖著走,這時就應該去念經、念咒、念佛、供僧、印經、放生、布施、反省改過,這些實修都能提升福報。 智者大師說過: 「修福德不修智慧,叫作愚;修智慧不修福德,叫作狂。」不積福報總有一天會把福報吃完,沒有福報處處是苦。 不懂布施會產生六種窮:財窮、身窮、智慧窮、心量窮、福報窮、擔當窮。你遇到的一切人、一切事都是自己的福報,要趕快修福,否則劫難臨頭時想修福就來不及了。 佛陀說:「智慧,工巧,端正,精進,福德,這五者之中福德第一。」遇到不如意事,不用抱怨,這是自己的業障,沒福報再努力也不會成功和幸福。有福報的人,他心中想什麼,這件事就會出現。 所謂氣場、底氣,其實也是福報。福報大的人,光比較亮,所以給人感覺氣場強大,這並不是裝能裝出來。 福報不夠,會導致生活中出現各種各樣的不順和問題,這就是俗話說的「鎮不住」,鎮不住人事物,鎮不住考試,鎮不住姻緣,鎮不住工作,匯聚不了人氣……於是產生種種問題。 做上司遇到不合作的下屬,是福報鎮不住;做下屬,上司看你不順眼,這是你的福報和他相比差距太大,失了平衡。 他人老給自己冷臉,自己覺得壓抑、不平等,這是因為他人的福報比你大,所以你圍繞他轉;找工作老找不到,是這段時間福報不夠。 一個工作,別人做都很順,不出問題,自己去做,問題一個接一個。福報太少,鎮不住這工作。家裡眷屬爭吵,爸媽、老婆、老公、孩子、都很多問題,很多煩惱,這是他們和自己的福報都不夠了。 透過改過修行就能使福報升上去,生活自然會好,自己的想法、愛好、追求也會跟著改變。福報在哪個層次,心量就在哪個層次,追求就在哪個層次。量大福大,福大量大,心量擴大了,胸懷寬廣了,便能快快樂樂、積極進取、順遂無礙。 以下是折損福祿的七個日常行為,千萬別去做: 1)殺生 殺生在一切行為中第一等折福份。儘量茹素,如果實在沒辦法的話才買已經煮好的肉食,絕對不要買活物殺死做菜,活活煮死一命,削祿20善。 即使蟲蟻也不能傷,教育子女小時候不玩殺蟲蟻鳥雀,他的福份就不會折損,壽命就不會短缺。殺生的壞處是:短命,工作差,多病,怨氣重,貧窮,醜陋。 2)發脾氣 發脾氣罵人的聲音,就像狼叫一樣。印光大師告誡:「女孩子不發脾氣,兒女必不夭!」 脾氣大的女人,生子必多死,或多病。因為一生氣,乳即變成毒汁。發大脾氣,喂兒立刻即死。稍小點,半天一天方死。發小脾氣雖不死,亦必定生病。這是一定不變的事理。 發脾氣是一切如來都救不了的。佛經上說:「世間之疾莫過猛風,怨念之征復速於彼,一切如來、金剛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護!」 發脾氣叫做火燒功德林,一把怒火把一切福德燒盡。對普通人嗔恨發氣一次,毀滅一百大劫積累的福德,對父母長輩大德君子發怒,毀滅一千大劫積累的福德。 牴觸頂撞父母,嗔恨發氣,是福薄命淺的最明顯特徵,世界上最沒有福氣的,就是這兩種行為。 3)牴觸頂撞父母長輩 牴觸頂撞父母是第一等損福敗祿的事,無論求什麼,必定求不到,萬求也枉然,因為積福沒有損福快。 工作、姻緣、辦事不順,馬上反省牴觸頂撞父母上司長輩,這是最根本的原因。如果工作不順,感情痛苦,辦事阻礙大,馬上軟語好物孝順父母,父母若歡喜,一切天人鬼神都會來護持你。不牴觸父母的人,工作順利,良緣佳偶。 從小不牴觸父母師長的人,從小不牴觸頂撞父母,就算出身在最貧窮最晦戾的家庭,都會成為出類拔萃的人物。 用錢財供養父母的人,將來必定會富有,孝順父母但不用錢財物品供養父母,做大官也會缺乏財富。蒐集宣說先賢大德乃至聖賢壞話,一句削祿一百善,敗盡一家族血脈的福祿。 4)怨天尤人,搬弄是非,宣揚別人過惡,嫉妒諷刺挖苦他人,髒話罵人。 這些損傷天地的德氣和和氣,財氣全被毀滅,如果沒有父祖的資財庇蔭,貧窮是一定的,辦事不順。怨天尤人一次,削祿三善,印光大師親說遇到逆境不怨天尤人必有後福及子孫興盛。 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天,養天,才能得天獨厚。說是非,是破壞天地的德氣,引起鬼神怨憎,諸事不遂。 嫉妒諷:刺挖苦人,挖苦別人什麼,自己將來就怎樣,佛經上有個女人挖苦窮人,她五百生轉世貧窮。 髒話罵人:比這更糟糕。若在網絡上或者公眾場合批評或者宣揚別人過惡,一人聽到看到削一祿,百人就削百祿。凡事要針對行為,針對具體的事件,不要針對人來說。 5)炫耀自己。 炫耀自己,在什麼地方自滿,會招來人天鬼神嫉妒破壞,所以炫耀什麼,將來就在什麼地方失落。 6)說人壞話,搬弄是非。 說人壞話,這就已經傷了天地間的和氣,而招鬼神的降禍。而且,將一些杯弓蛇影,恍惚無憑的謡言加以誇張、添醋,講得如同目睹一般,使被說的人氣憤得忍耐不下,致抑鬱難言。他這口怨毒之氣歷劫難消,豈會沒有索報之日?只恐來日刀山劍樹有自己的一份。 7)邪淫,萬惡淫為首 常犯邪淫(邪淫指不正當的夫妻發生性關係,手淫,意淫,看黃色片等等)的人,消損福報特快,一般多見今世討人厭,傷身敗德,消減利碌,感召不如意姻緣,家道衰落。 更可怕是來世墮三塗,如經上所講雀鴿鴛鴦報或感招地獄所報。 福报不够时念哪部经? 《 地藏经》是一部记载着万物众生其生、老、病、死的过程,及如何让人自己改变命运以起死回生的方法,并能够超拨过去世的冤亲债主,令其究竟解脱的因果经,读经能使我们明白关于业障的问题如何处理,以及如何修福修慧,广利有情众生。 人的修行以消除业障、偿还因果债、忏悔恶业为始,之后方能无碍的修法。冤亲债主纠缠是阴阳皆苦的果报;运势不好、事业不顺、夫妻不和、子女乖违、甚至于修行的诸多障碍,几乎全部因为冤亲债主得不到超拨而欲索债所引起。「万法皆因缘所生」、「如是因、如是果」(过去世所造的诸恶业为因,今生冤亲讨债为果),若无法超拨冤亲债主,菩提道上必是难上加难,所以依长期读诵《地藏经》的功德力,回向因果,超拨个人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得令往生净土,究竟解脱。 人的生命可以分为三种,肉体的生命,心的生命,灵性的生命。肉体生命很短暂,心的生命和灵性生命就比较长。心的生命包括人的各种习气、喜好。灵性生命,就是一个人的觉悟程度。人能懂得发愿利益他人,是真心的利益他人,就慢慢代表他在觉悟,也就是说可以接近入道了。 人发起这个心后,去做善事,一定得到护法神护持。护法神其实是护持你的道心。人有一念善心,老天都会保佑。但有的时候,想做善事为什么困难重重,障碍重重呢?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护法神在考验你。你发的心是纯正的吗?你做善事是为了得到名声,得到利益,得到别人的赞叹吗?那护法神就示现一些人,来诽谤你,说你是骗人骗钱。修行人首先要过面子关。人是为了培养福报,而做善事,不是为了得到好评,所以真的修行人,遇到是非,不会去辩解。因为是一心向道,不是一心向名利,向面子。 第二个原因,是福德不够。想要做善事,自己本来也要有福报。好比说你要种良种的水稻,土壤好,水稻就长得更好。福报不够,善缘不够,想要做事情,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祖师大德做事情或盖庙,或者度众生,只要振臂一挥,大家都跟上来了。这个是福报。那福报也是点滴培养起来的。想要做祖师,想要为众生做牛做马,从不舍弃微小的善行开始。 以前人出家,都要先为常住服务,为三宝服务,其实是培养自己福报。为众生,为老板服务,都是一样,这个很重要。福报不够时最好能踏实行善布施放生。除此之外每日能拜《占察懺》,時時刻刻念「阿彌陀佛」或「地藏菩薩」聖號,或是每日念誦《地藏经》、行八關齋戒(也可逢十齋日、父母祖先誕忌之日、自己生日....等日念誦),都可以改善厄運增添福報。 《占察懺》: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40775376097420&id=122103651297938 八關齋戒: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72564429585181&id=122103651297938 請常唸誦: 南無阿彌陀佛 請多多分享轉發給你 的親朋好友,功德無量

讀誦佛經的注意事項

讀誦佛經的注意事項 寶閣寺 佛經之中,往往幾字,卻寓意頗深。所以,佛經不可不讀,幾字箴言,足以指導一生。 世人常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今中外的智者把所有的思考,經驗寫於書中,供後人翻看,而後人也在一本本書中明禮,明智。 而讀誦佛經,面對的是清淨的境界,熏習的是諸佛菩薩的慈悲與智慧,若用心去誦讀,無形中就在內心中播下了福慧的種子,修行功德就從這裡生出。 讀佛經可以明心智,時時讀佛經可以讓人安靜下來,就像如明鏡照心一般,看清我們心裡的真實想法,不被凡事迷惑,煩惱也就可以消散退去。

出現不好的逆境,不要恐懼也不要嗔怒

出現不好的逆境,不要恐懼也不要嗔怒 在順境,修行的人,永遠不能成佛,一定要有,逆境, 有人去,磨練你, 有人去,毀謗你, 有人,攻擊你, 有人持不同的,反對的意見, 他不惜一切的造這個惡業,來成就你。 尤其在我們修行人,未成道業,要先結善緣, 這個因,一定要做好。 簡單講就是,寧可受人家毀謗、 寧可受人家攻擊、 寧可受人家的侮辱、 都不願出一個惡口,去罵人,都不願這樣做, 因為他做的因果,來滅我的罪,對不對! 可是我這個,惡口力量,一散播出去,將來又會傷害到,自己。 在《華嚴經》裡面講:如果有人拿刀棍,來殺我們的話、 來打我們、 來罵我們的話, 我們也要,禮謝他, 我們菩薩不出一句,惡口,去傷害任何一個眾生, 沒有,恨, 沒有,怨, 沒有任何的,對立的東西。 世間事有立,它就有破, 他攻擊你,你還手; 你有立,他就有破, 你破他,他再攻擊你, 你攻擊他,他再攻擊你, 這個就沒有辦法止盡, 就不能進入一種,解脫的狀態,絕對的領域,沒有辦法,永遠沒有辦法。 一個禪師他在,解決事情, 最大的解決就是,不過問,不計較,連談都不談,就當做,沒有事情發生, 就是這麼了不起, 有人,對不起你, 你就連看都不必看,不必解釋,不必去怎樣? 你就用你的,行為,好好的表現自己,久了,人家就認識你了, 禪師,就是這麼了不起。 有的人問師父說,請問師父:開悟的聖者跟凡夫,有什麼不同? 開悟,是不是要睡覺?我說睡覺。 開悟的人,要不要吃飯?一樣吃飯, 可是他吃飯的時候,是在吃飯; 你吃飯是,打妄想。 他睡覺不做夢;你睡覺是做夢, 禪師真的睡覺是,在睡覺, 吃飯是真的,在吃飯。 吃飯跟睡覺,跟人有什麼不一樣? 當然,大不相同, 一個開悟的祖師大德,他處理這個事情,當然與世間人不一樣, 這就像一個海綿一樣,你拿一塊石頭,你丟它的時候,怎麼樣? 會不會彈回來?不會彈回來。 意思就是說,他可以任你怎麼樣子的去,對不起他, 他都,視若無睹, 他證悟到,空性, 他證悟到,緣起, 他知道這個是,生滅法的東西, 你今天來,攻擊, 無論是怎麼樣子,傷害到我, 他知道這個,有一天會過去的, 他不會在動態的生滅法裡面去,起一個念頭去,執著它,產生一種,得失的觀念、 報復的觀念, 這個禪師的偉大就是,沒有恨、沒有愛, 只有慈悲,大慈大悲, 他只想,救度眾生, 他沒有任何,恩怨。 因為有立,就有破,的東西, 學佛的人,要好好的控制這個,因, 一切做事情,不管別人怎麼樣? 我不能,對不起眾生,就這樣子, 這個是,學佛的根本。 講起來,可能很難, 有的人聽師父講了以後,他很歡喜,回去以後,發大脾氣, 到第二天來師父這邊,來哭, 我本來不想生氣,它就是一直發起脾氣來,忍耐不住, 我也都知道,因緣性空, 禪師的功夫,開悟的境界,師父你在說都很好,沒辦法。 記住《理可頓悟,事須漸修》 這個在《理上》來講,大家都會講, 記住這句話是,座右銘:修行,是點滴的功夫。 這一句話是名言,至理名言, 這個修行,不是談理論的。、 在順境,修行的人,永遠不能,成佛, 一定要有,逆境, 有人去,磨練你, 有人去,毀謗你, 有人,攻擊你, 有人持不同的,反對的意見, 他不惜一切的造這個,惡業,來成就你, 如果說什麼人,都順你,這個怎麼可能,成佛, 人家釋迦牟尼佛都有一個,提婆達多, 人家提婆達多還是,菩薩化身的。 因此一個人修行,什麼都是希望,別人順他,這個人完了, 常常在順境的人是,不堪一擊的人, 絕對經不起一點打擊。 記住哲學家講:一個人,經過大風大浪的人,小風小浪對他就,沒有作用。 換句話說:他現在可以忍受一切的,侮辱、攻擊、包括一切的怎麼樣,傷害、 他臨命終絕對可以,自在的, 這個你可以保證,放心的。 他現在都可以忍受一切,無中生有的,攻擊、侮辱、傷害, 他臨命終,絕對沒有問題,百分之一百的。 這個大風大浪都見識過,那小風小浪,怎麼會暈船呢?老船長了。 記住師父今天要告訴你,一個秘訣: 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你永遠要感謝他, 他給你,成熟,這下你就,沒敵人了。 聖人偉大的地方,就是在這個地方, 聖人偉大的地方;就是跟凡夫不一樣。 凡夫是,氣得咬牙切齒。 聖人,他視若無睹,他沒有感覺, 連動一個念頭去,對治他,都不要, 了不起的聖者。 轉載貼文

福慧之源 |咸淡有味 隨遇而安

福慧之源 |咸淡有味 隨遇而安 仁炟長老 弘一大師在出家以前,叫李叔同。近些年來,有很多關於弘一大師的書籍、電視連續劇。「二十文章驚海內」,就是說弘一大師出家以前,非常有才華,他的詩詞、書法、篆刻、音樂、繪畫都是很了不起的,是大師級的人物。當他出家以後,安貧樂道,嚴守戒律,被追認為律宗的第十二代祖師。弘一大師是出家人學習的榜樣,當然也是信眾、居士們學習的榜樣。 弘一大師德相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是弘一大師的朋友,他們都在河陽教書。有一次,他去看弘一大師,看到弘一大師吃飯的時候,一碗白米飯,一碟鹹菜,夏先生不忍心,說:「你不覺得這個鹹菜太咸嗎?」弘一大師回答:「咸有咸的味道。」

佛學文章

素食

干鍋茶樹菇

酥香杏鮑菇

孜然烤香菇

鹿茸菇炒腐竹

香菇素肉燥

蔬菜素水餃

很好吃的菇酱豆包

花生麵筋

涼拌什錦菇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