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弘一大師 :《 父母怎樣為孩子培福》

弘一大師 :《 父母怎樣為孩子培福》 “惜”是愛惜,“福”是福氣。就是我們縱有福氣,也要加以爰惜,切不可把它浪費。 諸位要曉得:末法時代,人的福氣是很微薄的,若不愛惜,將這很薄的福享盡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說“樂極生悲”,就是這意思啊!我記得從前小孩子的時候,我父親請人寫了一副大對聯,是清朝劉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掛在大廳的抱柱上,上聯是“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 我的哥哥時常教我念這句子,我念熟了,以後凡是臨到穿衣或是飲食的當兒,我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飯,也不敢隨意糟掉;而且我母親也常常教我,身上所穿的衣服當時時小心,不可損壞或污染。這因為母親和哥哥怕我不愛惜衣食,損失福報以致短命而死,所以常常這樣叮囑。 諸位可曉得,我五歲的時候,父親就不在世了!七歲時我練習寫字,拿整張的紙瞎寫;一點不知愛惜,我母親看到,就正顏厲色地說:“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親在世時,莫說這樣大的整張的紙不肯糟蹋,就連寸把長的紙條,也不肯隨便丟掉哩!”母親這話,也是惜福的意思啊!

因果故事 | 放生一條蛇,竟然被蛇咬了,想不到竟是這樣的因緣!

因果故事 | 放生一條蛇,竟然被蛇咬了,想不到竟是這樣的因緣! 民國時期善書《因果實證》中記載,周群錚居士的家鄉,有個制面店工人陳某,有一天看見有個捕蛇人拿著條蛇。陳某心生憐憫,因此買了放生。蛇在水中徘徊很久都不離開,陳某因此想用腳撥水趕它走。結果水一動,蛇反而把陳某的腳給咬了! 因此旁邊有人說,這蛇真是以怨報德啊!陳某只好採藥敷傷,可一時並沒有什麼效果,只好回家休養。 萬萬想不到的是,沒過幾天,陳某面店的樓板因為囤積小麥過多,晚上竟然塌了!而樓板下面,正好是陳某平時睡覺的地方!當時床鋪及床下東西全都被壓得粉碎!陳某卻因為被蛇咬了還在家中養傷,沒有回面店,這才躲過一劫。 事發第二天,陳某的腳就痊癒了。

持誦觀音心咒,種下解脫的種子

持誦觀音心咒,種下解脫的種子… 「唵嘛呢叭咪吽」的含義「嗡」有很多方面的意義,在這裡可以理解為皈依。「嘛呢」是隨意變化的如意寶珠,用來比喻我們的本性。萬事萬物一切法都是它的幻化。我們回歸本初、見到本性的時候,它就會隨意變化。什麼叫隨意變化?想幹什麼就可以幹什麼,想要什麼就能有什麼,這個時候才有心想事成,才會一切吉祥圓滿。「叭咪」是紅蓮花,用來比喻人的本性清淨無染。我們的本性就是心性,像紅蓮花一樣,它生長於淤泥之中,但是不受染污,無論泥如何髒亂,也不能改變蓮花的潔淨和清麗。我們的本性能變幻出一切法,輪回也好,涅槃也好,凡夫也好,佛也好,都是它變的,但是它的本體是無相無塵的,沒有任何分別和不淨的染污。「吽」也有多層次的意義,在這裡可以理解為摧毀一切障礙,迅速顯現本來覺悟的功德,早日達到最終的目的地。這六個字的意義是,「皈依觀世音菩薩,願我通過您的大加持力,使我本具與您同樣的清淨無染、隨意變現的自性功德迅速顯現,隨意達到我願達到的目的。」持誦觀音心咒的功德 觀音心咒可以積聚一切功德,遣除一切罪障。顯宗最可怕的罪業就是五無間罪和近五無間罪,但這個也可以通過觀音心咒來清淨。佛陀在《蓮冠續》中雲:「僅僅一誦、一作意或一接觸唵嘛呢叭咪吽,亦能清淨五無間罪、近五無間罪等一切罪障。」《具義索經》云:「若聞觀音心咒者,於諸旁生耳邊誦,則彼解脫惡趣後,必將往生極樂剎。」同樣,你親朋好友死的時候,也沒有必要號啕大哭,應該在旁邊念觀音心咒,此舉對亡者會有非常大的利益。尤其是眾生離開人間時,阿彌陀佛和觀音菩薩是最有力量的。《寶篋經》云:「凡聽聞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者,命終時由十二佛陀、八大菩薩所引路而往生極樂世界。」有些經典中說,觀音菩薩曾為度化惡趣眾生,化為蜜蜂的形象,發出嗡嗡聲,義為念觀音聖號、皈依三寶,其餘眾生聽後也隨念,以這種方式獲得解脫。可見,觀音心咒的威力光芒,遍於六道的每一個角落,觀音菩薩的化身無所不及,我們根本看不出誰是真正的觀音菩薩,所以平時務必要有清淨心,在清淨心的基礎上,多念一些觀音心咒。觀音心咒有這麼大的功德,大家一定要種下解脫的種子,發願生生世世不離觀音法門。(轉載)

神奇:虔誦《金剛經》燭光竟能自行漂移

神奇:虔誦《金剛經》燭光竟能自行漂移 網路轉載 凡是漢地學佛者,很多知道有《金剛經》這一傳世經典,史書也曾記載很多讀誦《金剛經》的感應故事,好比我在前面發表的(奇聞,一巨蛛聽誦《金剛經》而羽化!其實我們平常的想法與肉眼所見,很多都是不真實的,故此在誦經後也有不少會超出我們想像的事情發生! 《太平廣記》上曾記載在隋朝時就有一起極度神奇的事情: 四川益州新繁縣西四十里有個王李村,村中有位姓苟的書生,擅長王羲之的書法而從不顯露,因此無人知他有這個本事。他曾在村東頭野外的空間四面凌空虛寫《金剛經》。幾天就寫完了。他說,這是寫給天上的神仙來念的。當初人都不知道這件事。後來正趕上雷雨天,放牛的小孩在寫著經書的地方站著,卻不沾濕衣服,腳下也是乾爽的,可能有一丈方圓。等到黑天,村人感到奇怪。之後每當下雨,小孩常常聚集在那裡,衣服不濕。唐高祖武德年間,有一個外地來的和尚告訴村裡人說:「這個地方空中有《金剛經》,諸天神在上面設寶蓋覆蓋著它。不可以輕易冒犯。」從此就在這地方周圍設置欄杆。來阻止人畜的踐踏。每當到了齋戒日,村人從四面八方趕來設供祭佛,能常常聽到天空中有音樂聲。聲音震動蒼天,響而震耳。 另外在《法苑珠林》記載在唐朝時,有個叫陳國寶的,他的夫人是芮公寬的姐姐,虔奉佛法,平日持誦《金剛經》。有一次,她正在誦經,僅剩一兩頁,即將誦畢,忽然覺得頭痛起來,無法繼續念誦,到了晚上痛得更厲害。她惟恐因此死去而不能將經誦完,遂命婢女去拿燭火,但是火種已滅,婢女空手而回,夫人見狀,嘆息不已。這時,全家人忽然看到廚房中有燭光自動移動,並沒有人拿著,燭光非常神奇的離地三尺漸漸穿過廳堂,直入夫人卧室,宛如白晝一般。當然這絕對不是魔術!夫人十分驚喜,趕快取經誦畢。一會兒,家人取得火種,燭光即滅,夫人的病也痊癒了,從此每天虔誦五卷。芮公臨終時,夫人前往省視,芮公說:『五姐以念經功德當得長壽,並可受生善道。』後來夫人活到八十多歲,無病而終。 所以佛之言確實是真實不虛的,只要你有足夠的虔誠,就一定會有挑戰你視覺的事情發生! 《金剛經》是成佛之經、功德之經、滅罪之經、降魔之經、超度之經、長壽之經……持誦《金剛經》的功德連佛陀也讚歎不盡。在有生之年哪怕僅僅只誦讀幾句偈都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為了在後五百年里以最少的力量獲得最佳的修行效果! 轉載貼文

你有福報,自然就給你,沒有福報,你爭到了,都是業障!

你有福報,自然就給你,沒有福報,你爭到了,都是業障! 有些人想通過風水先生找風水寶地,其實你找到了,也沒有用。你命中沒有大福報,你佔了風水寶地,也佔不了多久。 為什麼天下名山僧道多,風水好的地方,都被僧道佔用,因為修道人福報比較大,一般凡夫沒有那個福報。你去住了,就會生病,或者住不長久。 所以居大風水的人,必定是大富貴之命。古人講,智慧的人要自知之明。自知什麼?知道自己福報多少,德行多少。 如果不知道福報,很可憐。會去攀比,住好的地方,想方設法蓋好的房子,或者投機取巧去賺錢。 沒有福報,卻享受那麼好的條件,這很危險。所以古人說,要知命。

倓虛法師講述

倓虛法師講述 過去我在觀宗寺時,聞諦閒老人有一最器重的學僧持律法師,外號人都喊他曬蠟的法師。大家知道,這個名字並不是恭維他,而是嘲笑他、揶揄他。原因是他最初在金山住禪堂當香燈師,每年到了六月六這天照例常住裏曬藏經,大眾也曬衣服。   時禪堂裏有位小侍者,很調皮的,見了持律法師説:“香燈師!今天六月六,大家都曬東西,你的蠟燭快長黴啦!還不拿出去曬曬嗎?”他一邊説還一邊擠眼,向在旁的人弄了個鬼臉。持律法師説:“蠟還可以曬嗎?”   侍者説:“當然!不曬不長黴嗎?”   持律法師説:“好!”他很乾脆的答應着:“我馬上就去曬!”   於是把一罈子蠟燭搬出去,一根根擺在禪堂的牆根下。約莫待了兩三個鐘頭工夫,一罈子蠟燭被炎熱的日光曬得溶化,蠟油全流在地下去了。到了快天黑的時候,他去收蠟燭,見一罈子蠟燭只剩一些挺長的蠟芯子,蠟油都淌在地下去了。   到了晚間,蠟油又都凝聚在一塊,持律法師認為凡曬蠟燭的大概都是這樣,於是把一根根的蠟芯子重新收到罈子裏,地下的一塊塊的蠟油也都用刀子起在罈子裏,弄完之後重新把罈子搬在供桌底下去。   晚上維那師讓他點燈,他很忠實的把蠟芯子拿出來套在蠟簽上,點好分送在佛桌上,並拿一塊蠟油放在下面,這時維那師很驚奇的問道:“香燈師!不是禪堂有一罈子好蠟嗎?為什麼只拿出些蠟芯子來點,那些好蠟弄哪去啦?”   “哼!今天曬蠟曬的,都曬成這樣啦!”究竟他也不知是怎麼回事,認為把蠟曬成這樣就對了。   這時維那師看到這種情形,知道他是被愚弄,心想:這人太愚痴啦!如果打他一頓香板,也太不值;而且他也不知是怎麼回事,只搖搖頭歎一口氣,再沒言語。   第二天維那師把他叫到跟前,當大眾面説:“持律法師!像你這麼大的智慧,在這禪堂裏當香燈參禪,太有點屈材料!”   “是嗎?”還沒等維那師把話説完,持律法師就很歡喜,很信以為真地問。   “對啦!”維那師説,“我看你這麼大的智慧,在這裏學參禪太屈材料!現在諦閒法師在温州頭陀寺講經,專門培養弘法人材、造就法師,既然你有這樣大的聰明才智,可以到他那裏學法師,將來學成之後到各地講經説法,利益人天,宏範三界。那時我去給你當維那,大家都能沾你的光。如果你在這裏長久呆下去,把你這分智慧太可惜了的。”   “好哇!”持律法師説,“維那師多慈悲!”   接着維那師又説:“凡事不宜耽誤,你今天就去吧!”   在持律法師個人,並不認為這是耍笑他、遷他的單,還當真信以為實。這時在旁的同居大眾見維那師已下了逐客令,也不好再説別的,只好附和着他的話對持律法師説:“既然你有這麼大才器智慧,不宜老空過光陰,現在維那師對你已經慈悲,你馬上就捆衣單吧!”   就這樣你也説、他也勸,相互慫恿,把持律法師説得笑咪咪的,大夥給他幫忙捆好衣單,傻呼呼地背起背架子來到頭陀寺去了。   平常頭陀寺客堂對來往禪和子一點不客氣,有一點不如法就大加呵斥!而諦閒老法師對來往禪和子或學生等很愛護,深恐有學教的人往這裏來,被客堂嚇唬一頓,不願再往這裏來,致使四方學人裹足不前。因此法師屢次到客堂裏打招呼,讓他對來往掛單僧人客氣一點,不要太過呵斥,尤其有來學教的人,更要對他們客氣點。   這次持律法師到頭陀寺來,照例要先到客堂,知客師在門簾裏見來一掛單的,粗裏粗氣,一點規矩也不懂,心裏早已膩了,等他坐下來,照例要按掛單規矩去問:“從哪裏來?”   “從金山來。”   “到哪兒去?”   “就到這裏來。”   “來常住有什麼事情?”   “哼!”持律法師又拿他那個笨重嗓音説,“我在金山時,維那師和大夥都説我智慧大,在那裏參禪屈材料,讓我到這裏來跟法師學教,將來當法師利益人天,混飯(宏範)三界。”   這時知客師點點頭,予以哂笑,沒再言語,心想:“這個半吊子二百五,不知在那裏受人愚弄,跑到這裏來。”   又想:“法師有話在先,如果有學教人來,對他客氣點,因他千里遙遠跑來學教,無論如何要把他留下。這次好容易來這麼個寶貝學教的,正巧滿他的願。”   於是先到方丈寮(諦老此時在温州頭陀寺作住持)傳稟一聲,法師説:“讓他來吧!”   知客師並沒好臉,把持律法師領去,問訊展具,頂禮三拜。   法師問他:“你想發心學教嗎?”   “對啦!”持律法師説,“我在金山時,因為曬蠟,他們説我智慧大,在那裏參禪屈材料,讓我到這裏來跟你學教當法師;將來混飯(宏範)三界,利益人天!”   法師看看他這個人,又聽他説這話,心裏早已明白,知道他是一個愚痴人,受人愚弄,但無論鈍根利根,只要發心學教就不能拒絕他。   法師對他説:“既然你願意發心學教,就不要怕吃辛苦,不要怕受罪!首先要在常住行苦行,早晚多在佛前求智慧。經典抽空慢慢學,不要着急,久而久之,法師自然學成了。”   以後,持律法師首先在那裏當圊頭(即淨頭),除糞、挑水、掃地,以後又行堂、擦桌子、洗碗,早晚在佛前拜佛,得工夫找人教給他五堂功課,一點閒空不留。   法師平常對他也很注意,等他把五堂功課學會後,又找人教給他背《楞嚴經》、《法華經》,因他平素聽《法華經》聽不懂,又教他背《法華經會義》和《楞嚴文句》。   最初時教他幾句,以後又教他幾行,所謂“鋼樑磨繡針,功到自然成”,經過十幾年的功夫,他把這些經文全都背過了,提起某一段來他都很熟悉的。以後他不但能聽經聽得懂,而且還掛副講牌替法師代大座講經,一切教理文相,像得語言三昧那麼熟悉清楚。   可是直到他代大座講經時止,他行堂的這個苦行單始終沒扔下。往往在迎請法師時找不到法師,看他還在齋堂裏扎着圍裙洗碗呢。後來法師看他已經當副講,不讓他再行堂,他堅持不許,每天仍是行完堂後再搭紅祖衣上大座講經,下大座後去鋪堂,有時法師應外埠去講經,也讓他跟着去代座。   原先在金山當維那的那位師父,還有當時弄聳他的那幾個人,聽説曬蠟的法師已竟能開大座講經,心裏都很慚愧,歎為不如,以後還跟他去請教,相見赧然。果然持律法師講經時,那位維那師又屈駕給他當維那,愚弄他的人也列座聽經。總算他們的話都沒落空,到後來都兑現了。   起初他去跟諦老求學時才三十幾,直到他五十幾歲時,諦老應南京毗盧寺講《法華經》,他隨從去代座,不幸他就在這裏圓寂了,臨終時預知時至,種種祥瑞。他圓寂之後,諦老非常難過,深為惋惜!   大家請想:他是一位極愚痴的人,人都以曬蠟法師稱呼他、耍笑他。可是他在幾十年光陰裏,對學教、對修行都能獲得了成功。縱然沒證得涅槃極果,最低限度他是往生西方了。這原因就是他有恆心,有行力,能吃苦,看得破,放得下!   世間沒有不勞而獲的,勤苦就是人生的美德!現在諸位的聰明才智大概都比持律法師強多少倍,如果能發心在“行”上多加註意,無論世出世間的事就沒有不成功的。當代大德如印光老法師、諦閒老法師、弘一律師、虛雲老和尚等,莫不言顧其行,以躬行實踐而成功!   (摘錄自倓虛法師《影塵回憶錄》) 圖片倓虛法師

佛學文章

素食

干鍋茶樹菇

酥香杏鮑菇

孜然烤香菇

鹿茸菇炒腐竹

香菇素肉燥

蔬菜素水餃

很好吃的菇酱豆包

花生麵筋

涼拌什錦菇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