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菌菇汤

#菌菇汤 材料: 白蟹味菇70克 灰蟹味菇70克 干杏孢菇10克 姜3克、香菜 盐适量、白胡椒少许 做法: 1.干杏鲍菇洗净用清水泡发2小时以上,改刀切成条状。 2.白蟹味菇和灰蟹味菇洗净,用淡盐水浸泡10分钟后沥水备用。 3.锅里放油爆香姜末,轻炒杏鲍菇,加入双色蟹味菇。 4.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炖30分钟。 5.加入盐、白胡椒调味,撒香菜出锅。 轉載我愛素食譜貼文

發心消大業

發心消大業 (芹生) 明倫月刊   何謂發心?發心就是發菩提心。也就是發求無上正真道之心。人生於世,因內有貪、瞋、痴。外有身、口、意。由三毒造三業,於是感召生死苦果,生生世世輪迴於三界中,亦即「業愛痴繩縛人送,隨業風吹落苦中。」這樣便永在業海沈淪,無出苦之分啊!   然而發大心,可以消大業。凡學佛之人,都知道「心力不可思議。」祖師曾說過,造業由心,成佛也由心,所以心能造業,心也能轉業。業雖由心造,然而業也隨心轉。一旦心無法轉業,便會被業所纏縛,也就是業不隨心轉,反將心縛住。如是說,心如何轉業呢?心如果發廣大心,修真實行,心與道合,心與佛合,這樣就能夠轉業。那麼業又何以能縛住心呢?心依虛妄分別,任運作受,這樣心就被業所縛了。所以發心與否?其機在我,造業轉業,半點不由別人。果能發大心,必能消大業。   發大心之人,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雖聞佛道長遠,也不生退怯,觀眾生難度,亦不生厭倦。發大心之人,既不求名聞利養,又不貪欲果樂報,唯為生死,要取無上正等正覺。所以經上說:「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然而初發心之人,中途每每多有退失,或因為不知善巧方便,或因為被譏訕、毀謗、嫉妒………等挫折而興起退心。心一退失,則不能與道相合,心又為業所縛,身陷業網之中,受苦沈淪。所以發大心,貴在恒常不變,不為八風所動。   八風也就是世間之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等八法,它能煽動人心。常聞:「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二年,佛在西天,學佛三年,佛化雲煙。」此乃學佛之人,被世間之八風所動搖,而退失道心,身陷業海。   發大心行菩薩道,是要本著大乘菩薩精神,犧牲一切,安忍無怨,不疲不厭,並要在三寶前發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法門無量誓願學,煩惱無盡誓願斷,佛道無上誓願成。」發菩提心要念念發,時時發,這樣心就會愈發愈廣,智慧愈開,就能消轉夙業。否則不發菩提心,就發眾生心,這樣離道又遠矣!   祖師曾云:「嘗聞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苟不發廣大心,立堅固願,則縱經塵劫,依然還在輪迴,雖有修行,總是徒勞辛苦。故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忘失尚爾,況未發乎?」由此可知發心之重要。   吾等同修,既聞佛道,當發大心,菩提道上,上弘下化,總不離眾生,眾生迷惑顛倒,受苦酬業,無有盡時,我悟他迷,應生悲憫,思與救拔。切莫他瞋我痴,忘失菩薩本願。應懺悔罪愆,求佛垂愍,以期一切成辦,普度他危,否則修行不成,一同墮落。娑婆苦海,須速速脫離,求生極樂,悟無生法忍,乘願再來,度化有情。要知一念清淨,為成佛之因,一念不淨,為九界之因。故增長保養菩提道心,才是我佛門同修,朝夕所應繫念。願共勉之! 補白: 菩薩云何發菩提心?   一、親近善知識。   二、供養諸佛。   三、修集善根。   四、志求正法。   五、心常柔和。   六、遭苦能忍。   七、慈悲淳厚。   八、深心平等。   九、信樂大乘。   十、求佛智慧。 轉載貼文

心地善良多做好事,是不是就不用學佛了?

心地善良多做好事,是不是就不用學佛了? 最近很多人有這個疑惑:學佛是教人向善,做好事。所以自認為一向心地善良、還經常做善事的人,覺得自己應該是不用再學佛了。於是,這些人平時堅持做善事,相信善有善報,日子過的也算心安理得。如果作為佛弟子,這樣做真的是最好的嗎? 我們平時做好事是為了不愧於良心、或是不忍心看別人受苦,帶著充滿正義的心來往於形形色色人群中,也樂於「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這本身是非常值得鼓勵的。 那我們的善心和佛教里的斷惡修善是同一種嗎? 佛教的「五戒」「十善」「六度」「四攝」,無一不是教人向善。 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印光法師:供養父母功德,與供養一生補處菩薩功德等

印光法師:供養父母功德,與供養一生補處菩薩功德等 文鈔原文:經雲,供養父母功德,與供養一生補處菩薩功德等。親在,則善巧勸諭,令其持齋念佛求生西方。親歿,則以己讀誦修持功德,常時至誠為親回向。令其永出五濁,長辭六趣。忍證無生,地登不退。盡來際以度脫眾生,令自他以共成覺道。如是乃為不與世共之大孝也。推極而論,舉凡六度萬行,無非孝道擴充。故梵網戒經,一一皆言應生慈悲心,孝順心。又雲,若佛子以慈悲心,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是殺我父母。因茲凡所修持,皆悉普為法界眾生而回向之。則其慮盡未來際,其孝遍諸有情。若以世孝互相較量,則在跡不無欠缺,約本大有餘裕矣。惜乎不見此理者,不謂之為妄誕,便謂之為渺茫。豈知竪窮三際,橫遍十方,佛眼圓見,若視諸掌也。——《印光法師文鈔》• 佛教以孝為本論 白話譯文: 佛經中說:供養父母的功德,與供養一生補處菩薩的功德相等。雙親健在,則應當要以善巧方便來勸導開示,令其持齋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雙親死後,則以自己讀誦經典修持的功德,常時至誠為雙親回向,令其永遠超出於五濁惡世,長辭於六道生死輪回的痛苦,證得無生法忍,登入不退之地。使其盡未來際,行菩薩道,度脫眾生,令自己與他人,共成無上正覺之道。如此才是不與世間共有的大孝啊!推到究竟而論,凡是一切六度萬行,無非都是孝道的擴充。所以《梵網菩薩戒經》當中,一一戒條都說:應生慈悲心,孝順心。又說:若佛子以慈悲心,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因此,凡是所有一切的修持,皆悉普為法界的一切眾生而回向。那麼這個思慮,盡未來際;這個孝道,普遍一切有情。若是以世間的孝道,來互相比較度量,在形跡事相上,也許不無欠缺,可是在根本究竟的利益,則綽綽有餘。可惜不能明見這個道理的人,不是認為佛門此說,極為虛妄荒誕,便認為太過虛無渺茫。他哪裡知道,竪窮於過去、現在、未來之三際的時間,或是橫遍於十方世界的空間,以佛陀的佛眼皆能圓滿明見,就如同以眼睛觀視自己的手掌啊!——如誠法師譯

【“豆輸朋,阿逝孕”的故事(誦念大悲咒逢凶化吉)!】

【“豆輸朋,阿逝孕”的故事(誦念大悲咒逢凶化吉)!】 清朝末年,有個珠寶商人叫崇德,虔誠敬拜觀世音菩薩,每天早晚誦念大悲咒,從不間斷。 有一次到外地采購珠寶完畢,回返途中,誤住黑店,店主是大盜,專幹謀財害命的勾當。 店主得知他是珠寶商人,到了三更後,手持尖刀,上樓來到崇德房門口。正當准備動手的時候,樓下大門有人拍門。店主回到樓下開門,見來人高大,問他有何事。拍門的人說:“我叫豆輸朋,要找崇德。”店主回答說:“崇德已經睡了,有事明天再來吧。” 把豆輸朋趕走後,關上門,跑上樓,走到崇德的房門口,再准備動手的時候,大門外又有人來拍門,而且不停地猛拍大門。 店主無奈,只得再跑到樓下開門,問來人:“現已夜將四更了,有何事?請留下姓名,明天再來吧!”那來人說:“我是來找崇德的,請你轉告他,我叫阿逝孕,來找他有要事。”

🍁念佛/因果感應事蹟🍁【好一朵金蓮花—我的菩薩媽媽往生紀實】

🍁念佛/因果感應事蹟🍁【好一朵金蓮花—我的菩薩媽媽往生紀實】 日期:2014 年 2 月 11 日 作者:山東佛成 我的媽媽名叫夏金蓮,94歲,於2014年1月26日1點44分,蒙阿彌陀佛慈悲救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媽媽已是極樂世界的佛菩薩,我由衷地稱媽媽為「菩薩媽媽」。 ●1) 善巧引導 媽媽念佛媽媽是個一字不識的農村老太。2010年10月,媽媽90歲時,我于安徽宣城敬亭山弘願寺淨宗法師座下皈依,從此專依善導,專修淨土,專一念佛。

佛學文章

素食

干鍋茶樹菇

酥香杏鮑菇

孜然烤香菇

鹿茸菇炒腐竹

香菇素肉燥

蔬菜素水餃

很好吃的菇酱豆包

花生麵筋

涼拌什錦菇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