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導我們理財的方法

0
595

佛陀教導我們理財的方法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更必須「用之有道」。 錢財是身外之物,為五家所共有,因此不取不義之財,然而,能善於理財者,卻可以將世間財換成智慧法財,取之不竭,用之無盡。 《地藏經》有一句話說:「捨一得萬報」,就是教導我們喜捨世間財物,自得福慧功德法財;亦即「播福因、得福果」。這都必須靠智慧的選擇,有的人認為:「有錢為什麼不留著自己用,為什麼要拿給別人用呢?這就是世間人的自私心念,亦即是凡夫。」 像一顆種子放在袋子中,不肯把握季節播種於土壤中,錯過生長時機,就無法發揮作用,因此必須實時培育,使這顆種子發揮其生長功能,等到氣候成熟,自然有累累的果實。同樣的道理,自己親手佈施,比留給子孫替我們佈施的功德還大,兒孫自有兒孫福! 佛陀曾教導我們理財的方法,如何處理世間財產,培育出世法財呢?世間財物應該分成四份: 一、供養父母,以報宏恩─萬善以孝為首,人必定要以孝為重,修學佛法也是以孝為宗,絕不能沒有孝道。所以,財產要留給四分之一孝養父母,讓父母的生活溫暖飽足,使他們自由享用,以完成父母想做的善業。 二、培育子女─生養子女要有責任心,須為他們留一份教育基金,使其能安心完成學業,因此,四分之一的財產是為子女留存養育金。 三、家庭生活─另外四分之一財產是維持日常生活安康的事業基金,應開源節流,使其綿綿不息,方為生財之道。 四、社會福利─佛陀教育我們,延續本性的良知慧命必須造福人群。我們應該用四分之一的基金,奉獻於宏揚宗教正法,做社會福利善業,如此亦可進修自己的福德智慧。今生此世能夠生在福地,享受豐衣足食的生活,是因為過去生中曾經有一份造福人群的福業。佛陀希望我們的福報綿延不絕,所以鼓勵人們以四分之一財產造福人群,佈施眾生結善緣。這就是捨世間財修取永恆的法財。 願與大眾共勉,以佛陀的教育精神,處理世間財產,修持福慧功德財。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