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為什麼年輕時還會反對佛教 凈空法師慈悲開示

0
2718

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為什麼年輕時還會反對佛教

凈空法師慈悲開示

問:第十六個問題,印光大師既然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為什麼年輕時還會反對佛教?

答:佛菩薩再來,所謂大人作略,有它很深的意義。釋迦牟尼佛在《梵網經》上告訴我們,他到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度眾生,這次是第八千次,這就舞台上表演,演戲一樣,表演給你看。教學首先是身教,所謂聖人,像印度的釋迦,中國的孔孟,他們的教學為什麼產生這麼大的效果,你細細去想想,原因只有一個,他所說的他全做到了,做到而後說到,這叫聖人。聖人的學生、他的弟子,聽了老師的教誨他也能做到,說到之後他就能做到,賢人。現在有很多,世出世間的這些教師,要求學生做到,自己做不到,所以學生不相信。說到做不到那就騙人,時間久了被人看穿,一文不值,人家不相信,道理在此地。菩薩示現,你看看跟我們現在一樣,我們先排斥、反對,為什麼?沒有接觸,不知道它的內容,以為它是迷信。這樁事不能怪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沒有責任,經典沒有責任,要怪後世這些佛弟子沒有依教奉行。

本來寺院庵堂是學校,現在宗教跟廟都混合在一起,實在講,是很難講的一樁事情,廟是祭鬼神的,寺是政府辦公的機構。你到北京故宮去看看,從前皇帝下面一級單位,九個單位都稱為寺,寺的長官稱卿,三公九卿。三公是皇上的顧問,九卿是他底下九個單位辦事的主管。這個單位稱為寺,寺就是永久設立的,不會被廢除,永久設立的。宰相底下六個部,那個部是可以換的,是可以撤銷的;皇上這是不會撤銷的,世代相傳。所以佛到中國來之後,佛教裡面辦公的地方也稱為寺,這是非常尊重。因為佛教到這邊來,帝王以佛為老師,法師都是國師的身分,備受尊崇。佛教到中國他辦什麼事?第一個是翻譯經典,第二個是教學,所以它是教育。佛教來了之後中國變成雙重教育,宰相底下管的是儒家教育、孔孟教育,禮部。直接歸皇上管的佛陀教育,中國人對皇上非常尊重,皇上推動的教育,就比宰相底下要普遍多了,所以在全國處處都有寺院庵堂,都是屬於教學的機構。

跟儒關係非常密切,歷代讀書人,多少讀書人在哪裡讀書?都在寺院裡頭。因為寺院裡面有藏經樓,就像圖書館一樣,它的典籍設備很完全。藏經樓裡頭不僅僅是佛書,儒釋道統統都有,實際上就是圖書館。在從前書籍很不容易得到,只要到寺院都有了。如果你學習有問題,寺院這些法師都可以指導你,所以儒跟佛的結合,比儒跟道的關係還要來得深。但是近代,大家不學佛法,經典捨棄了,《藏經》只是在那裡供養,做裝飾品,沒有人去讀它,這非常可惜,這個道理要懂。學佛,佛在哪裡?佛在經典里。佛說過依法不依人,講得這麼清楚,法就是經典,你要依法,不要去依人。所以接觸到佛法你才知道,知道之後你就曉得應該怎麼學法。但是不如法的也不需要批評,沒有批評的必要,我們自己認真好好的修學,慢慢的再來轉移。

尤其是現在這個時代寺院庵堂,我第一次回國到北京拜訪趙朴初,趙老那也是同鄉,第一次見面我們就談了四個多小時,談得很愉快。我就非常贊成,是我提議的,所有寺院庵堂都做為觀光旅遊的景點,為什麼?它已經不能修行。出名了,觀光旅遊人太多了,你每天應付這些人已經精疲力倦了,還有什麼工夫去學習?所以應當另外建道場。建道場不要建寺廟的形式,建學校的形式,像外國的大學城,交通便捷、資訊發達,不需要那麼多道場。古的道場那是古迹,供給人參觀旅遊,這是歷史文物,同時可以對觀光旅遊做機會教育,這很好。老居士也很贊成,我們真是相見恨晚,見面但年歲已經大了,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道場建十個就夠了,十個宗派,每個宗派建立一個大學城。這裡面分兩個部分,一個是研究的叫學院,譬如《華嚴》,華嚴學院;另外是修持的一部分,修持稱學會,華嚴學會。我們凈土宗的凈宗學院,凈宗學會,都在這一個城裡面,這是全國、全世界來修凈土宗,都到這來。這個好,方便,不要再搞很多道場,不需要了,用大學城的辦法。他那時候聽到我這個建議很高興,將來還是要向這個目標去走,佛陀教育才真正能興得起來。所以那些道場統統做觀光旅遊,替國家帶來一筆很好的收入,好事,不是壞事。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