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佛門秘訣很厲害,讓十大障礙一掃而光!

0
998

這個佛門秘訣很厲害,讓十大障礙一掃而光!

妙葉禪師《寶王三昧論》中的「十不求行」,雖是佛門修行要訣,但絕不僅利於佛子修行,其中更是蘊藏了貨真價實的處世智慧。
1、念身不求無病

身無病則貪欲乃生,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惱,以病苦為良藥。
修行之人,不要奢求自己的身體永遠都健健康康,永遠無病無痛。無病則不知身是苦,不知身苦而貪欲生,貪欲一生,便會破戒退道。
人之肉體凡身,總難脫因緣業障,病由業生,業由心造,身體有病,便更能感悟病苦,體悟道心。身體無病,自然最好不過,身體有病,也不要憤怒懊惱,而要以病苦為良藥,發清淨心,以遠離諸病。

2、處世不求無難

世無難則驕奢必起,驕奢起必欺壓一切。體難本妄難亦奚傷,以患難為解脫。
在為人處世上,不要怕困難。不管是行事還是與人打交道,如果一直一帆風順,毫無波瀾,既沒有經歷過巔峰的喜悅,也沒能品嘗過低谷的酸澀,這樣的人生豈不是宛如一潭死水,又怎麼稱得上是「人生」?況且,不經歷磨難,人易生驕慢自高之心,這於修行也全無益處。
3、究心不求無障

心無障則所學躐等,學躐等必未得謂得。解障無根障既自寂,以障礙為逍遙。
要謹慎的探討、審視自己的心,不要追求修行之路上全無障礙。修行不可急於求成,一步登天,如果不曾直面障礙,不曾學習如何解決障礙,便無法找到障礙的來源和根基,則更難得到解脫。

4、立行不求無魔

行無魔則誓願不堅,願不堅必未證謂證。究魔無根魔何能擾,以群魔為法侶。
修行不要怕魔難,修行無魔難,會影響我們上進的發心,只有經過魔難的考驗,才能使發心堅固,使誓願堅定。
5、謀事不求易成

事易成則志存輕慢,志輕慢必稱我有能。成事隨業事不由能,以事難為安樂。
想辦成一件好事,就不要總想著此事輕而易舉便能完成,成事太輕易,會讓人產生狂妄與輕慢的心理,此後辦事,也會貪圖輕易,而鑽投機取巧的空子。
6、交情不求益我

情益我則虧失道義,虧道義必見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緣,以弊交為資糧。
在朋友的交往上,不要總希望朋友能對自己有什麼好處,朋友是用來交的,而不是拿來用的,如果總希望在交往中獲得益處,那麼這段友誼也意味著不再是單純的情誼,這樣不純淨的交往勢必會放大朋友之間的嫌隙,分別也即將來臨。

7、於人不求順適

人順適則內必自矜,內自矜必執我之是。悟人處世人但酬報,以逆人為園林。
不要總想讓其他人都順從、服從於你,被人順從易生自矜之心,自矜會讓人陷入我執的漩渦。
8、施德不求望報

德望報則意有所圖,意有圖必華名欲揚。明德無性德亦非實,以市德為棄屣。
幫助別人不要貪圖回報,希望回報的佈施其實來源於欲念,本質上是貪圖一些別的東西,而追求這些虛妄的東西,反而會造成我們德行的損失。
9、見利不求沾分

利沾分則痴心必動,痴心動必惡利毀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為富貴。
見到有利可圖的事情不要總想著趕緊從中獲取一份,想要沾一分利益就會產生一分痴心,產生痴心就會貪財,富貴不是沾來的,更不是貪來的,因為利益引誘而產生貪圖之心容易害人害己,有利不要妄求,疏利佈施才會對修行有所益處。

10、被抑不求申明

抑申明則人我未忘,存人我心怨恨滋生。忍抑為謙抑我何傷,以受抑為行門。
有的時候,受到一些小的誤解不要執著去申明,執著會引爭執,爭執會生怨恨,心生怨恨,就會損害我們修行的善法功德,我們可以將受到的誤解和壓力轉變為修行的道力,提高心境,助益修行。

十不求行不等於沒有目標。目標是努力的方向,不求是努力的心態。凡夫的心總是向外求,求財、求色、求順、求無病、求無難……內心無窮的慾望與攀比,對應的則是人生的變幻與世界的無常。無論暫時的「得到」還是更常見的「得不到」,求不得、怨憎會、怕失去、愛別離……這些不良的心態與慾望具增,沒有長久的安樂與片刻的寧靜,煩惱與痛苦總是如影隨形。

單純物質的滿足不能帶來長期的幸福感,心靈的滿足才是真幸福。所以佛陀經常告誡弟子們:「少欲少煩惱」、「知足大富貴」,落實起來就是這個「十不求行」。

「十不求行」凡事看似不求,實質是洞悉了人生的無常變幻,讓人心回歸清靜的本位,不被慾望奴役,不瞎折騰。以無求的心行事,因為心態平穩,反而發揮得更加出色;待人接物,處世修行都更加得心應手,從而最本質的幸福——資財不缺、身心安樂,不求自得。妙!

轉載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