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常識】忍辱法門的五個境界

0
1146

【佛學常識】忍辱法門的五個境界

忍辱,意謂忍耐、忍可、安忍,指堪忍違逆之境而不起嗔心。忍辱法門,依境界不同,從淺至深,分為生忍、力忍、緣忍、觀忍、慈忍。

一、生忍

每當辱境到來之時,無法回避,無法抵抗,只好忍耐,但心生煩惱。

二、力忍

不與它計較,退一步、讓三分,把它壓下去。一心念佛名號,借佛號的威力,將忿恨之心緩解、安定下來,猶如以石壓草。

三、緣忍

當辱境現前,以智慧回光返照,修因緣觀,回想為什麼自己受辱,必有前因方生今日之果。若能作受報想,作還債想,心中自然就不生嗔恨心了。

四、觀忍

當辱境發生,用空觀智慧來照察了知身心世界,一切諸法本來無我可得,我既然是無有的,哪裡還有什麼我被侮辱以及所辱的境界呢?這樣觀空,嗔心就無從發生了。

五、慈忍

每逢辱境到來時,不但不生嗔恨心,反而發大慈悲心,方便教化,令對方覺悟過來,知過必改,斷惡修善,重新做人。

《金剛經》中記載,佛陀修忍辱波羅蜜時,曾五百世做忍辱仙人。有一次歌利王用刀肢解他的身體,他一點也沒起嗔心,因為他能參透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皆為非相,是一切因緣假合之相,故能成忍辱仙人。忍辱負重固然可貴,但真正的忍辱波羅蜜是沒有負重感的。

忍辱心是–種氣度,修行忍辱就是放得下這份沈重。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