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種經常出現,干擾修行的違緣】
#干擾修行的八種違緣
我們在修學過程中會經常反復出現的八種負面心態或違緣:
#第一是五毒煩惱粗重:
學佛以後,我們並不能一夜之間煩惱頓消,有時貪嗔痴慢疑會以相當狂暴激烈的形式表現出來,使我們當下失去內心的平衡,並毀損行持正法的善根。
如果觀察自心的話,我們會發現一般是修行比較好、貪嗔痴慢疑的情緒比較弱的時候,內心會感到快樂安寧;而修行懈怠時,心裡總是焦躁不安。
我們常常羨慕真正修行人的自在安樂,要知道,不是他們的快樂比我們多,而是你我的貪執、嗔恚、愚痴、傲慢、狐疑比他們重。
我們若以佛陀教授的方法切切實實去對治煩惱、轉化內心,也會逐漸喜樂開闊起來。
#其次是聞思不解法義,修法不現暖相:
不少人有這樣的經歷,無論怎樣聽講思維都不能圓滿通達某段經論的涵義,或者精進修法卻遲遲沒有驗相。
這可能是因為往昔的罪障。
瞭解到這一點後,我們自然會對過去的不當行為感到惋惜愧疚,並盡量避免再犯。
凡夫的心力微弱,單憑己力很難有效清淨無始劫來累積的罪障,若能借助佛菩薩的願力,通過佛教中諸多懺悔罪障的法門,則能更為迅速有效地清淨罪障。罪障清淨一分,智慧便顯發一分。
#第三是被惡知識攝受:
《楞嚴經》云:
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
如果我們在選擇老師的時候不謹慎,便可能成為惡知識的眷屬,所聞所想背離解脫正法。
判斷具德善知識最基本的標準是看他有沒有菩提心,是不是一心為了眾生離苦得樂。如果他具備菩提心,凡與之結緣者都將獲益。否則不管他名氣多大,有多少擁護者、追隨者,都最好對他敬而遠之。
#第四種無暇是懈怠
我們有些人雖然進入佛門,也自認為是佛教徒,卻總也不想實實在在開始聞思修,或者一曝十寒,殊不知一切都是無常的,不精進修持加以穩固的話,我們對佛法微弱的信心、偶爾生起的出離心轉眼就會消失。
#第五種情況是為他所轉
身不由己,被他人控制,想好好修法也沒有機會。
一些原本不錯的學佛人,後來或是為物所累或是為情所困而身心不能自主,以致荒廢道業,退失道心,著實令人嘆惜。
如今資訊泛濫的年代,想找一個真正清靜的修行處也是非常難,耳聞目睹所及,都是些鼓勵、贊美貪嗔痴或者似是而非、自相矛盾的理論、說法,一般人每日身處其間,很難不受影響。
#第六種情況是惡報現前
有些人精進行持善法,卻仍然遭受磨難,而這恰恰證明瞭因果不虛。
在因果面前,佛教徒並不享有特權。
往昔造下的惡因在條件成熟時必定顯現果報,這一點不會因為是或不是佛教徒而改變。
既然如此,學不學佛豈不是都一樣嗎?當然不一樣。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真正理解這一點,才會誠心懺悔過去的罪業,並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挫折。
人們身處逆境的慣常反應是否認因果,嗔恨抱怨。
作為佛教徒,我們知道這樣做於事無補,並且會造下新的惡業。
📿#清淨惡業主要通過兩種方式:
#一是懺悔,#二是受報。
一方面,我們通過如理如法的懺悔,化解往昔惡性的因果;同時,若因緣成熟、惡報現前,也要坦然承受。
實際上,沒有哪個修行人不曾遭遇過違緣。你看往昔的高僧大德無不是千錘百鍊、百轉千回,難道他們都是些無德無福之輩?
磨難、逆境是修道的助緣,它使我們得以清淨業障,更是修出離心、慈悲心乃至引發空性智慧的有效途徑。
#第七種違緣是求樂救怖
即為了今生來世的安逸享受或者為了避免災難臨頭而行持善法。
初學者很難完全不為自己想,求樂救怖的念頭肯定會時不時冒出來,每當這種時候,我們應立即觀修出離心和菩提心以護持自己的 心行。
#第八種情況是假裝修法
並不是說從頭到尾、在任何場合、面對所有人都裝模作樣擺出修行人的架勢才是偽裝修法,其實在某些場合,在某些人面前,如果我們為了得到贊美或物質利益而做出精進修持善法的樣子,就是偽裝修法了。
所以講到偽裝修法時,不要覺得那肯定與自己無關。
上述八種心態在修行當中會反復出現,我們要做打持久戰的準備,保持覺察,隨時應對。雖說有時候也吃敗仗,但仍然是解脫道上的戰士。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凈莊嚴累劫修,
三十二應徧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
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柳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卍 南無阿彌陀佛 卍
卍 嗡 嘛 呢 唄 美 吽 卍
卍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卍
_/|_
【~摘至網路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