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禪茶】一杯茶裡的修行之道

0
716

【智慧禪茶】一杯茶裡的修行之道

禪茶
一樹春分二色花
孤山夜合連枝來

喝茶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一杯茶端起來,淡淡的,卻蘊含了深厚的文化。

在中國人眼裡,“喝茶”不僅僅是水分的補充。 古人喝茶,什麼茶葉用什麼水泡,甚至用什麼柴火燒,都是非常講究的。 柴火不同,燒出來的水味道會不同。 這種微妙精細,其實就是儒家所說的“道心惟微”。

喝一口茶,含在嘴裡,讓味蕾充分地與茶接觸反應,然後分成三小口,慢慢地嚥下。 舌頭代表心臟,當舌頭浸泡在茶裡,我們的心臟就像洗了個溫泉澡,所以喝茶可以供養我們的心。 茶能明目;茶是綠色的,又可以淨化肝臟、淨化血液,也可以清洗腎臟,淨化淋巴系統。 所以中國人稱一百零八歲為“茶壽”,不僅因為“茶”字能拆分組合成一百零八,更是因為喝茶的人往往長壽健康。

禪茶


茶是可以供佛的,佛教十供裡就有茶——“蒙山雀舌,獨占先春,趙州有語遍禪林,三盞退魔軍,爽快精神,堪獻大能仁。”

茶代表離魔障、得清醒。 茶樹在天地間養了一個冬天,在開春一點陽氣出生時,把陽氣變成枝頭的嫩葉,這個葉盡含了純陽之氣,所以喝了茶就不會昏沉。 茶中的茶鹼,對大腦也有刺激作用。 佛教把茶引申到修行,修行到覺悟、覺醒。

我們拿到一杯茶,就要想到,我們喝的茶,是過去祖師大德們都喝過的。 唐代扣冰祖師專門煮茶,讓大家以茶參學;趙州古佛也有“喫茶去”的公案。 喫茶,一喫茶就知道,我們的佛性沒有男女老少的分別。

喝茶是供養清淨,供養我們的清淨佛性。 茶越是新鮮,越是好喝,越是讚美我們的佛性。 佛性就像鏡子,甘甜苦澀,什麼味道都能反映出來。

禪茶
所以茶也叫禪茶。 有“趙州古佛”之稱的從諗禪師,開啟了中國“禪茶一味”的智慧。 來參訪他的人,新來的,讓“喫茶去”,來過的,也讓“喫茶去”。 一句“喫茶去”,就把從天南海北來的人,都安頓在道場裡了。

不管大碗小碗、白瓷玻璃,不管紅茶綠茶、普洱龍井,茶不能空喝,要參:誰在喝茶? 不忘失正念,喝茶就能喝出覺悟來。

虛雲老和尚五十六歲時在高旻寺打禪七,有一天沖水,開水濺到手上,茶杯落地,應聲破碎。 老和尚疑根頓除,恍然大悟:“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虛空粉碎,大地平沉”,這是禪宗形容開悟的狀態,沒有天,也沒有地。 當生命與天地合一,就沒有天地、沒有彼此,就是“不二法門”。 我們現在都是有彼此的,有你、有我,就是凡夫。 修行,就是要悟到我們的佛性,修到佛性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一壺茶中有乾坤。 喝茶是心靈的享受,但如果心裝得滿滿的,沒有騰空,又怎麼體會個中滋味?

就如一個人向老禪師請教佛法,老和尚請他坐下來,拿起壺為他倒茶。 眼看茶杯已滿,水溢了出來。 那人說:“老和尚,茶滿了,不能倒了!”老和尚放下壺說:“你也知道,茶杯滿了,再倒也倒不進了。”

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就是我們心裡已經裝了太多的東西,如果不“空”出來,即使聖賢來到面前,也會無動於衷,即使真理已經呈現,也沒有容受之力。

我總在想,如果心靈是一盞茶杯,我們都希望能發揮它的功能性,能滌去污垢,注入春茶,茗香四溢。

所以要讓心靈保持美好的狀態。 愛自己、愛親人、愛國家、愛真理,這些都是心靈容器裡的正能量,能使生命充實而喜悅,使世界溫馨而光明。

——三參法師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