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昌下臻老法師 ▏我們學佛究竟是為了什麼?

0
766

上昌下臻老法師 ▏我們學佛究竟是為了什麼?

  淨土法門的綱領,概括起來,就是四句話,十六個字:「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這是清代徹悟禪師提出來的。徹悟禪師早年參禪,大徹大悟後,改修淨土,致力專弘淨土法門。太虛大師論述近代中國佛教史,談到由禪而淨提倡淨土的大師們時,說:「……而成就最高,得大受用者,當首推紅螺山徹悟師。他的語錄,對禪淨一貫,卓特獨到。」徹悟禪師這十六個字被印光大師尊奉為念佛法門的「一大綱宗」。我們一定要遵循這十六個字來修行,這樣才能獲得念佛的真實利益。

「真為生死」這句話說的是學佛的目的問題,分兩點來講:

我們學佛究竟是為了什麼?在我們佛教徒中,不少人對這個問題是模糊的,有的甚至是錯誤的。歸納起來,一般人的學佛目的,常見的大概有這四類:

第一類,求消災免難,保全家平安。

這個自然也是合情合理的要求,好象小孩遇到危險了,自然只有求爹喊娘,而當父母的必然要幫忙。佛菩薩是眾生的父母,我們有災難,當然要求他。

印光大師說得好:「一切事情都可以念佛求保佑,求得到解決,除了做壞事。」我們看,這個範圍該有多寬?除了做壞事不能求佛菩薩,其他一切事情都可以求。

《普門品》上說,求男就得男,求女就得女,還不是一般的男女,得到的是福德智慧之男,得到的是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敬愛,又有很好的品德。這絕不是隨便講的,只要我們認真求,都可以得到。

《楞嚴經》上說:「求富貴得富貴,求長壽得長壽。」這都是真實不虛的。許多人正是這樣做,得到好處,消災免難,得到了利益。因此,對佛法生起了信心。

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佛陀出世度眾生,他的根本目的不是這些,這個是教化眾生的方便法門。

佛經上說:「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欲,就是五欲:財、色、名、食、睡,眾生都想得到。佛菩薩為化度眾生,總是先滿足眾生的正當的要求。「後令入佛智,」然後逐步引導他們進入佛的正知正見,也就是讓我們這些凡夫嘗點甜頭,得點利益,才會生起信心,才會進一步認真地學習佛法,逐步提高我們對佛法的認識,更進一步才會使我們的思想提高到要了生死,出輪回,成佛道,度眾生的境界。

我們必須弄清楚,要求消滅災難,保全家平安,並不是不可以;但如果把它當作學佛的目的,那就錯了!佛經上有一個比喻:就像把一顆價值連城的珠寶去換了一個糖來吃,這樣太不划算了。

第二類,為了求無病無痛,健康長壽。

娑娑世界的眾生,病苦的折磨是很厲害的。也有不少人因為病苦認識到人生苦惱而學佛、念佛;也有不少人因為念佛,疾病痊癒而增強了信心;也有不少人因為信佛、念佛,而得到健康長壽。這是什麼原因?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阿彌陀佛的法身,就是「阿伽陀」藥。

「阿伽陀」,意為「普去」,普去眾生一切病,是萬病總持,一切病都能治療。我們希望無病無痛,健康長壽,當然可以滿願。但這也並不是佛陀度眾生的本意。因為,縱然讓你活到120歲,也不能了生死,出輪回。

還有一層道理,學佛的人清心寡慾,飲食清淡,加上戒殺、放生,種了一些善因,自然獲得健康長壽的果報,但這只是學佛的副產品。我們學佛的人不應該去追求它,即使得到也沒有用處。我們學佛的目的是要了生死,出輪回,追求健康長壽有什麼用?所以,求無病無痛、健康長壽,不應該作為學佛的目的。

第三類,為了求神通。

有些學佛的人,喜歡追求特異功能,拼命要學神通,認為這個才是學佛的目的。其實是錯誤的。因為神通只不過是修行的副產物,妄想去掉,障礙消除,業盡情空,心如明鏡,自能照天照地,無所不見。

所謂「無礙之謂通。」心無障礙,便得神通。但是,得到神通,並不能了生死,出輪回。邪魔外道,以及靈鬼,都有神通,依舊沈淪六道,無法出離。可是有些學佛的人,到處尋訪異人,追求神通,往往誤入歧途,甚至走火入魔,見神見鬼,如癲如痴,給自己和家庭造成種種煩惱痛苦。

歷來許多有大神通的高僧,教化眾生,從不談神奇,總是從最平實處下手,持戒修行,淨化身心,才能了生死、出輪回。同時告誡行人,縱使得到神通,一有貪著,便會受害。這是我們應該牢記和遵循的。

第四類,為了修來世,想下輩子過好日子,享點福。

這些人感到人生太苦,實在不想再活下去,想好好修行,積累福德,下世有好日子過。這種想法從根本上講,對生死的苦,輪回的苦,還是沒有搞清楚。雖然他感到人生很苦,但並不想出輪回,還想再來婆娑世界享福報,這太危險了。

因為,我們今生學佛、念佛,當然就是修福德,修智慧,種下善因。如果我們不把它作為往生淨土、了脫生死的資糧,而用來求下世福報,雖然肯定求得到,但到了下世大富大貴,貪戀五欲,盡情享樂,殊不知福報越大,造的惡業也就越大。到第三世,福報享完了,惡業卻造就了,就把自己送到三惡道里去了。所以,佛教叫它做「三世怨。」

摘自《淨土法門的「十六字」綱領》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