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施就有福報?那可不一定!
開元寺
《地藏經》說:捨一得萬報
佈施可以廣結善緣
捨去慳貪
培植善根
然而,佈施並非不加思考地去幫助他人
在《毗耶娑問經》中
就例舉出了三十種不淨佈施
這些佈施不是真正的佈施
也不會得到真正的佛道果報
佛弟子們需知道
三十種不淨佈施
01以歪曲的心理、顛倒的見解、無純淨發心施眾生財物,這不是佛教的佈施。例如有人雖做了好事,但挾帶了功利性的不清淨心理,不算真佈施。
02屬於人情上的投桃報李,禮尚往來,不算佈施。或者他以前曾幫助過我,現在他有困難,我要回報他,這也不是佈施。
03有人施捨財物,不是出於真正的慈悲、憐憫和同情心,這不算佈施。
04因為自己有所欲求,喜歡某人、某物,而多付出心力、錢財,這都不算佈施。
05把財物丟到水、火中,不能算是佈施。因為水、火都是自然物,你把財物白白扔掉了,卻不能使眾生受益。
06賄賂或送禮給他人,指望以後可以受到提拔、照顧,這都不是純淨的佈施。
07花錢消災,或是打發人家了事,這不是佈施。
08送人家有害物品,這不是佈施,因為你在傷害他人。
09送人家武器,不是佈施。
10有人收養了孤兒,把他們養育成人,但是指望以後可以使喚他們,做為幫手,就不能說是純淨的佈施。
11為了出名、面子、身分地位而施捨,不是純淨的佈施。
12為了逃稅而出錢捐款或成立基金會,也不是純淨佈施。
13有人破產了,把財物轉到別人手裡,不是佈施。
14把有問題的物資給人,不是佈施。例如因為打官司,自己的屋子有麻煩,乾脆送給社會慈善機構,這不算淨佈施。
15自己沒有錢,就拿人家的財物做人情,這也不算佈施。
16食物在家裡、倉庫、農田被鼠、鳥所食,因為並非存心送與它們吃,不能說是佈施。如果有意,則是佈施。
17付他人酬勞,不是佈施,佈施是沒有條件的。
18有求於人而給財物,不是佈施。
19打了人家,傷害別人,自己覺得難為情,然後送東西給他謝罪,這個不算佈施。
20有人在佈施之前,期望人家以後會報答他,這不算佈施。
21有人佈施了之後,期望人家以後會報答他,這不算佈施。
22有人施捨了之後心痛懊悔,甚至睡不著,這就不是清淨佈施。
23有人把佈施當投資,以為將來得到好報,這不是如理如法的佈施。
24為了得到尊重或希望別人感激而施捨,這不是佈施。
25出於嫉妒心而送財物的,不是佈施。
26出於攀緣心而送財物的,不是佈施。
27出於慾望而送財物的,不是佈施。
28以對方福德多寡來挑選佈施對像,這樣的佈施不是佛教佈施。
29佈施首先要雪中送炭,周濟窮苦者,若看上不看下,光做錦上添花的事,那也不算淨佈施。
30把即將過期、壞掉的蔬果、鮮花送人,這也不是佈施。
但是如果對方馬上食用或使用,得到利益,即是淨佈施。
這些不淨佈施,不會得到真正佛道的果報,最多也僅是世間的利益而已。
佈施如同播種,挾帶不純動機的佈施,就像把種子下到鹽鹼等等不良的土地裡,絕不會有好的收成。
真正的佈施原則
第一,要自己真有心幫助人,而不挾帶任何別的思想。
第二,佈施不能怕將來的結果。
第三,不要輕毀任何一個人,這是大乘佛法的菩薩戒。
確定了真正佈施的原則,也就確定了什麼是真正的施主。
真正的佈施是不揀擇對象的,這就是“不簡福田”。
不管被佈施的對象怎麼樣,我幫助了你,內心非常快樂,也就是我們傳統文化所講的“為善最樂”四個字。
因此,樂善才能好施,對一切人充滿著愛心、同情心,做一切自己認為應當做的事。具有這種博愛精神,不考慮任何附帶條件的,才稱得上是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