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供養到底怎麼做?你真的知道嗎?

0
1417

佛教中的供養到底怎麼做?你真的知道嗎?

十方來十方去,十方共成十方事

佛教要傳承和發展
寺院的一磚一瓦、佛像的裝金修繕
弘法活動的舉行、法師的衣食藥品
以及每項慈善公益的背後
必定離不開佛弟子們的發心供養
那佛教中的供養到底怎麼做?

既然是供養三寶
那麼就分別從
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
這三個方面說起

供養佛 十物供養

釋迦牟尼佛住世時,就有國王、城主、商賈、百姓、貧女等身份各異、經濟能力不同的信眾供養,在《阿含經》中留下了許多故事。

在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大多在佛像前擺設物品以示供養十方法界諸佛菩薩,常用的有這麼「十物供養」: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

1 (1).jpg

香在佛教中是最常用來供佛的,上好的天然香不僅能通氣養神,香為佛使,也是修道的助緣。也有用香的芬芳遠聞,來比喻修行者持戒之德,或寓意修行者自身的戒定真香。需要注意的是,燃香的本質並不是要把香燒給佛菩薩,佛菩薩不會貪圖世人多燒了幾支香,而是要我們懂得、記得香的精神。所以,如果要上香,一定要上優質的天然香,一支即可,切忌大把焚燒劣質化學香,不但有貪圖功德的問題,更因污染空氣損害自身。

所以,現在很多佛弟子更多地以鮮花來做供養。處世如花,見者歡喜,身常香潔。供燈也是佛門傳統的供養方式,佛法有如一盞智慧明燈,照破愚痴無明,傳法也被稱為傳燈。而我們也願去暗投明,勤修佛法,讓自己也能成為照亮他人的一盞燈。

用水果、茶水、食物、寶珠、衣飾等物品來供養佛菩薩,目的是使佛弟子從內心生出一種自覺,得到了什麼上好的物品,第一時間想起供養諸佛菩薩,這比嘴上說著虔誠恭敬真實百倍。好比一個人得到了好東西,第一時間就想與之分享的,那一定是對他最重要的人。

需要注意的是,在家裡供佛時用的水果、食物、茶水也要定時更換、保持新鮮。如果對「十物供養」要設一個標準,那就是懷著侍奉自己最重要、最感恩的師長恩人那樣的恭敬心來做。

1 (2).jpg

供養法 七種法供養

我們願意將品質上乘的這些供品供養在佛像前,這當然是正確的做法。但是,千萬不要認為這就已經是「最好的供養」了。

供養不單單指財物,「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對諸佛菩薩最好的供養,其實是對佛法的尊重和奉行。《普賢行願品》中就列舉了七種法供養:

1
如說修行供養

依照佛陀宣說的種種法門修行,也就是佛經和經文「流通分」里經常出現的兩個詞——依教奉行、信受奉行。

2
利益眾生供養

凡是對眾生有利的事,我們都應積極實踐。見到他人有難,主動給予解救、幫助,使之遠離痛苦,獲得安樂,這也是供養諸佛的修行。佛菩薩是為利益眾生而出現於世,我們能利益眾生,就是為佛菩薩分擔職責,就是對諸佛最好的供養。

3
攝受眾生供養

許多人對佛法有誤解,若直接對他們介紹佛法,很可能被排斥。佛法中有四攝法門,分別是佈施、愛語、利行、同事。佈施,當對方從內心接受我們,瞭解我們的善意,並將我們視為良師益友之後,再向他們宣說佛法,就能減少很多障礙。

4
代眾生苦供養

以同體大悲的精神,將眾生和自己視為一體。很多時候,我們並非無力幫助別人,而是因為自他的分別,使我們不能對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所以沒有主動替人分憂解難。當他人生命垂危時,我們會像救治自己一樣盡力救助嗎?願意代他承受痛苦嗎?先不說最終實際上能不能代眾生承受痛苦,僅僅是念頭上很可能就做不到。

5
勤修善根供養

即通常所說的「眾善奉行」。善行的內容很多,如皈依、供養、懺悔、護生及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等。凡是對自己和眾生有利的事,都是我們應該修習的善行。這種修習是長期的,不是幾天可以達成的,必須勤勤懇懇、堅持不懈地做下去。

6
不捨菩薩業供養

不捨,即不放棄。身為佛弟子必須發菩提心,行菩薩行。菩薩行,主要以「六度四攝」為主,根據眾生的不同根基,方便善巧地給予幫助。這種幫助,也是盡未來際永不間斷的,絕不半途而廢。

7
不離菩提心供養

菩提心,是自覺覺他之心,也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由大悲心而來。在完成自身覺悟的同時,積極幫助他人獲得覺悟。發起菩提心之後,我們的所作所為,乃至起心動念,不能有剎那離開這一髮心。否則,即使行善,也只是普通的世間善行,只能感得人天小果,有漏之因,無法成為佛果資糧。正如《勸發菩提心文》中所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名魔業。」

1 (3).jpg

供養僧 四事供養

供養三寶中,供養出家人是最直觀、最具體的。在佛陀住世的時代就有「四事供養」,即飲食、衣服、臥具、湯藥(藥品)。供養出家人,使他們安心修行,也是在家居士培植福報的殊勝機會。

供養三寶本就是功德殊勝,幫助他人修行更是助人成就。在供養出家人時,不必抱著對方修為是否值得我供養的心態,即使一個初學的小沙彌也不可輕視,以無我、無所求的發心去供養,這樣的功德無比殊勝。

轉載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