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人,當斷七種慢心

0
3578

修道人,當斷七種慢心

光孝寺

問:關於慢心,末學不甚明了。什麼是卑劣慢?與其他慢心的區別為何?

答:只要對他人心存比較,進而有高傲、自滿或輕視他人之感,皆是慢心的表現。每個人都有慢心,只是在行為上有強弱或粗細的差別。『慢』是貪、嗔、痴、慢、疑、邪見六個根本煩惱之一,可知慢心實是眾生心中的重大過患。

在佛經中所提到之慢心,約略有七種:慢、過慢、慢過慢、我慢、增上慢、卑劣慢及邪慢。其他尚有『八慢』及『九慢』等不同的名相分別,其實只是開、合的不同。不論如何分類,我們對基本的『七慢』應先有所認識:

一、慢

所謂『慢』,是對劣於自己的人,感到自己較殊勝;而對與自己同等之人,認為對方不過是與自己同等,而生起高慢之心。舉例來說,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覺得自己的學問、品行、相貌及才能都比較優秀,心中有了優越感而生起慢心,看不起對方,這就是『慢』。這樣的心態幾乎人人都有,假使有了這種心態,就是達到清凈心的障礙,應儘快改正。

二、過慢

對於與自己同等之人,認為自己勝過對方;對勝過自己的人,則認為對方與自己同等。始終不願承認他人的優點,也不承認自己的缺點,這就是『過慢』。

三、慢過慢

對勝過自己之人,起相反的看法,認為自己勝過對方。這是比『過慢』更重的煩惱。

四、我慢

於五蘊假合之身心,執著有『我』及『我所』,因此產生『我慢』。內執有『我』,則認為一切人皆不如我;外執有『我所』,則認為凡我所有之事物,皆比他人所有的高上。

『我慢』乃七慢之根本,起因於眾生執『我』為實有。要破除『我慢』,應先明白『我』的身心,其實是色、受、想、行、識五蘊假合而成,而色身亦是地、水、火、風四大之虛妄和合。四大及五蘊皆非實有,其本質皆為空性;『我』既不成立,自然就沒有『我慢』的存在,其他的慢心又從何而起?

五、增上慢

尚未證得殊勝之德行或果位,卻自認為已經證得,即是『增上慢』。例如:尚未開悟,說自己已經開悟;尚未證到禪定,說已得到禪定;與『道』有些許相應,就認為已經成道證果。在修行過程中,若不清楚自己所處的境界,就容易產生『增上慢』的過患。

六、卑慢

『卑慢』又稱『卑劣慢』。見到極優越的人,卻認為自己僅稍劣於對方;或者,雖然承認他人高勝、自己卑劣,卻不願面對現實,認為別人優秀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不肯虛心學習,依然故我,這就是『卑劣慢』。

七、邪慢

所謂『邪慢』,即是自己無德卻自認為有德,表現出很有德行的樣子,希望得到別人的讚歎與肯定;或是執著邪見,不禮塔廟、不敬三寶、不誦經典,於尊者及有德者起倨傲之心,不生崇重。

了解各種慢心的過患,是為了提醒自己,須時時覺察起心動念有無偏差,有了過失便應及時改正,不再重複相同的錯誤。依照反省、檢討、改正的良善循環來努力,即是向佛學習,也正是我們修行的目的。

轉載貼文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