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疑,香菜到底是不是五辛?

0
1997

千年之疑,香菜到底是不是五辛?
宗立法師

撰寫這篇文章的緣起是:有不少同學問起香菜是不是五辛之一,甚至還有問起油菜是不是五辛之一,油菜真是躺著也中槍了,瞬間敗給他們了。但是疑問不能不解啊,於是翻查了大藏經和許多相關的資料,包括藥典來確認此事。以下資料分析,僅供參考。

首先,我們需要確定的是佛經中對五辛的界定。佛經中關於五辛具體的記載,見於《梵網經》,經中說:「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革蔥、慈蔥、蘭蔥、興蕖,是五種,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輕垢罪。」

那這五種植物具體指的是什麼呢?據《三藏法數》中記載:

一、大蒜,大蒜者,至葷至辛之物也。即大蒜。

二、茖蔥,茖蔥者,薤也。其形似韭類,山蔥也。即藠頭。

三、慈蔥,慈蔥者,乃蔥之正名也。即蔥。

四、蘭蔥,蘭蔥者,即小蒜也。雜阿含經云:非小蒜,木蔥。是也。木蔥即韭也。即韭菜。

五、興蕖,興蕖者,葉如蔓菁,根如蘿蔔,生熟皆臭如蒜。出於闐國,華夏不產,故不翻。

前面四樣植物,大家都比較常見,所以也沒有太多的異議。而讓大家糾結之處,就在於古代有人一口咬定興蕖指的是香菜,甚至還有人說興蕖就是芸苔,也就是油菜。

那這種說法是如何產生的呢?

先來看看為何古人認為興蕖是指香菜呢?

據《凈土資糧全集》中考證五辛條目中說:「大蒜是胡蔥。茖蔥是韭。慈蔥是家蔥。蘭蔥是小蒜。興渠是蒠蒺。生熟皆臭。梵網經注云。興渠此地無。氣如阿魏。楞嚴會解雲。興渠形如蘿蔔。出地臭穢。此土無。發隱曰。蒠是蕪菁。至法數。以胡荽注興渠之下。且雲梵網。今觀梵網注。並無胡荽之語。乃知其謬也。今人以胡荽為不當食。蓋本於此。」這是說,因為曾有古人在註解的時候,將胡荽註解在興蕖一詞的下方,而且註明出處是來自《梵網經》,而遍觀梵網經註解,其中並沒有見到說興蕖就是胡荽的記載,於是可以知道,這是註解的錯繆之處。現在的人都認為胡荽不應該吃,大概就是源於此吧。

再來看看興蕖是不是芸苔,也就是油菜呢?

據《梵網經菩薩戒本疏》中說:「有人說:慈蔥是胡蔥,蘭蔥是家蔥,上三是人間常食。革蔥是山蔥,北地有江南無。其興渠,有說芸台是也,然未見誠文。」這就是說在《戒本疏》撰寫的年代就有人說興蕖是芸苔了,但是卻沒有明確的文字記載,也就是說,古人說興蕖就是芸苔並無實證。

那興蕖到底是什麼呢?根據藥典記載:興蕖,產於新疆和闐、西藏、印度、伊朗、阿富汗等地,為高達二公尺之草本植物。根粗如細蔓菁之根,色白,其臭如蒜,可供食用。若切斷莖枝,在斷口處會滲出液體,凝固後供作藥用,稱為阿魏藥,可驅除小蟲或除臭。

據唐代的慈愍三藏慧日大師所述:「五辛此土唯有四:一蒜二韭三蔥四薤,闕於興渠。梵語稍訛,正雲形具,余國不見,回至於闐方得見也。根粗如細蔓菁根而白,其臭如蒜。彼國人種取根食也。於時冬天到彼不見枝葉。薹荽非五辛,所食無罪。日親見為驗歟。」(《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九)慧日大師本人曾於唐睿宗嗣聖十九年出發經西域到印度參學,到開元七年(719)歸返長安。在他的記述中是曾親見興蕖的。

據他在著作中所說:興蕖,名字叫做形具,其他的地方都沒有見到,回到于闐國才見其真面目。這個植物的根像細蔓青一樣,根部是白色的,氣味就像大蒜一樣,當地的人都是取它的根莖食用的。這與藥典中對興蕖的描述是一致的。

由於親見興蕖的樣子,澄清了自漢以來對興蕖的誤解,所以慧日大師還特地補充說,舊時把芸苔(油菜)和芫荽(香菜)當作是興蕖的說法是有誤的,芸苔和芫荽都不是興蕖,自然不是五辛之一,食之無罪。

至此,我們可以明白:興蕖是古代時中土所沒有的植物,而且莖株高達兩米多,和香菜的樣子相去甚遠,更不要說像油菜了。所以自然不可能是香菜或者是油菜了,所以香菜和油菜,還真不是五辛之一。所以大家也不必為香菜是不是五辛而糾結了。

以上,僅供參考。謝謝大家。

轉載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