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與觀世音菩薩

0
1341

大悲咒與觀世音菩薩

仁炟長老

家家彌陀,戶戶觀音。就是說,在中國,對觀世音菩薩的信仰根深蒂固,歷史悠久。觀世音菩薩無量劫以來成就大慈大悲,已經深入千家萬戶,為廣大信眾所信仰供奉。

觀世音菩薩是古佛再來,名號是正法明如來。正法明如來發願度脫一切苦難的眾生,倒駕慈航,不以佛的身份示現,以菩薩的身份示現,做佛的弟子,現菩薩相,協助釋迦牟尼佛度化眾生,救苦救難。

1
大悲咒的種種名稱

大悲咒出自於《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簡稱《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悲咒全稱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陀羅尼就是咒的意思。

《大悲心陀羅尼經》中,佛陀還講述了大悲咒的多個名稱,經曰:「佛告阿難。如是神咒有種種名。一名廣大圓滿。一名無礙大悲。一名救苦陀羅尼。一名延壽陀羅尼。一名滅惡趣陀羅尼。一名破惡業障陀羅尼。一名滿願陀羅尼。一名隨心自在陀羅尼。一名速超上地陀羅尼。」大家可以從大悲咒的種種名稱中,看到諸佛菩薩的慈悲,了知大悲咒的功德、功用及大威神力。

2
一聞此咒超第八地

大悲咒,是過去無量劫千光王靜住如來教給觀世音菩薩的。千光王靜住如來說:「汝當持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當時觀世音菩薩還只是初地菩薩,聽聞到大悲咒以後,頓超八地。

《華嚴經》中,將菩薩的位次,列出五十二個等級。分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即大乘菩薩行者,從初發菩提心到修行圓滿成佛的階位。其中十信位是凡夫;十住、十行、十回向位是賢位菩薩;初地到十地、等覺、妙覺十二個階位是聖位菩薩,其中等覺菩薩是即將成佛的大菩薩,妙覺菩薩就是佛。通常在佛經中所說的菩薩,都是指聖位菩薩,也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薩。我們最熟悉的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菩薩等,便是等覺位的大菩薩。

第八地是不動地,亦稱不退地,證到第八地就不會退轉了。觀世音菩薩聽聞到大悲咒,直接從初地頓超至第八地,心中非常歡喜,發大誓願:「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發是願已。應時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十方大地。六種震動。十方千佛。悉放光明。照觸我身。及照十方無邊世界。」大悲咒的威神力真是不可思議。

在《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觀世音菩薩將無上深密靈感的大悲咒傳授給我們,教導我們如何發願,如何念佛,如何修持大悲咒,詳細地開示了大悲咒的修持儀軌、修持方法和注意事項。

佛教中修持大悲咒的人非常多,對於大悲咒的加持力、靈驗性、以及強大的感應力和感應速度深有體會。希望大家修持大悲咒,消除業障、祛病消災、增福增壽、開啓智慧。

大悲咒與博山正覺寺

跟隨能行長老修持大悲咒
仁炟的剃度恩師能行長老一生每日持誦大悲咒。他老人家教導弟子,主要是要求弟子念誦大悲咒、打坐和念誦《金剛經》。

1992 年仁炟剛開始學佛的時候,師父給仁炟規定要把大悲咒背下來。那時候能行長老給仁炟檢查功課,讓仁炟背大悲咒。仁炟像個小學生一樣站在師父的面前,畢恭畢敬地背大悲咒。

等仁炟背完大悲咒,師父又糾正仁炟念誦大悲咒的發音。比如說:「罰沙罰參」中的那個「參」字發 shēng 的音;「阿」字發 wō 的音;「僧」字發 shēng 的音;「那」字發 nòu 的音。師父非常慈悲,一字一句地教仁炟念大悲咒。

能行長老一生都是修持大悲咒。八幾年氣功熱,很多人練氣功修偏了,得病、附體、家裡不太平。能行長老就教他們誦大悲咒,並親自給他們誦大悲咒、灑淨,很快就解決了問題。

仁炟自 1992 年在能行長老座下皈依佛門,至今每天持誦大悲咒不輟。

靈驗無比 真實不虛

大悲咒靈驗無比、真實不虛。2001 年至 2002年初,仁炟在淄博市博山區念誦大悲咒加持大悲水,幫助治療幾位身患重病的信眾,效果非常好。於是博山就有一二十位信眾長跪不起,留仁炟在博山建寺院,帶領他們修行。那麼多位白髮蒼蒼的老人,長跪請求,仁炟就一口答應下來。

就是這個因緣,仁炟留在博山開始建正覺寺。大家要知道,不是仁炟厲害,是大悲咒的大威神力不可思議。

殊勝祖庭

現在仁炟常住的寺院是山東省博山正覺寺。博山古稱顏神鎮,隸屬於青州。清雍正九年,設博山縣。今為淄博市博山區。

博山正覺寺始建於東晉,宋金年間重修,距今已有 1600 多年歷史。因正覺寺座落於顏神鎮以東,故又稱東城寺。曾有一座寶塔,名東城塔。

這裡既是如來禪的祖師道場,也是祖師禪的祖師道場,因緣非常殊勝。南北朝時梁武帝國師寶志公禪師 ( 觀世音菩薩化身 ) 在此出家,禪宗三祖僧璨大師、四祖道信大師皆曾在此駐錫修行。

1
如來禪與祖師禪

中國的禪宗分成兩系,一系是如來禪,一系是祖師禪。

如來禪,以寶志公和尚為代表。如來禪的修行,講究的是漸修頓悟、借教悟宗、斷惑證真。寶志公和尚就是在博山正覺寺出家修行成道的,現在博山還有志公坪、志公塔等遺址、遺跡。寶志公和尚有大神通、大智慧,後來被南朝梁武帝詔為國師。

祖師禪是達摩祖師傳入中國。祖師禪的修行,講究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一祖達摩祖師、二祖慧可大師、三祖僧璨大師、四祖道信大師、五祖弘忍大師、六祖惠能大師。

達摩祖師跟寶志公和尚是同時代人。達摩祖師在印度是禪宗第二十八祖,從印度到了廣州,來到中國。因為達摩祖師跟梁武帝話不投機,遂一葦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陽,後駐錫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然後把祖師禪衣鉢傳給二祖慧可,慧可傳僧璨,僧璨傳道信,道信傳弘忍,弘忍傳惠能;爾後一花開五葉,禪宗又分出五個宗,這樣傳承發揚光大。

殊勝的是,三祖僧璨大師、四祖道信大師也都曾在博山正覺寺駐錫過。尤其道信大師,在正覺寺提出「農禪並舉」的主張,使中國佛教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

2
出坡的由來

據史料記載和山東省博山正覺寺附近安上村一帶老百姓的傳說,道信大師二十歲左右時,曾跟隨三祖僧璨大師到北方遊歷,並在博山正覺寺駐錫十年。沿襲印度原始佛教的傳統,修行人須托鉢乞食,南傳佛教至今也是如此。但中國人主張自力更生,不勞動靠乞食很讓人反感,因此佛教傳入中國後,托鉢乞食也限制了佛教的發展,幾百年沒有很大的發展,出家人也不多。

有一天,四祖道信大師托鉢乞食的時候,碰見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太太。老太太數落道信,說:「你年紀輕輕的不種田不耕地,到處托著鉢要飯吃,真沒出息。」道信為之一怔,再看時,老太太不見了。

道信明白了,這是觀世音菩薩在點化他,啓發他。於是道信大師就提出「農禪並舉」的主張,出家人要種田種地,自己養活自己,解決了出家人的吃飯問題。從此,僧人生活有了保障,使中國佛教得以發展壯大。後又有百丈懷海禪師制定的《百丈清規》,倡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道信大師還發明一個名詞,把出家人種地叫「出坡」。至今,博山正覺寺所在地安上村的村民還把到地裡勞動叫「出坡」,而且只有安上村這樣叫,其他地方再遠一點,村民就不稱勞動叫「出坡」了。既是如來禪又是祖師禪祖庭的博山正覺寺,瑞相紛呈。開山挖土,喜見層色分明的五色土,遍地七彩石;正覺寺天空經常出現朵朵蓮花、龍鳳呈祥、寶塔放光等瑞相,更凸顯佛法的奇妙、祖庭的殊勝。

轉載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