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觀音菩薩好,還是地藏菩薩、阿彌陀佛好?

0
2306

念觀音菩薩好,還是地藏菩薩、阿彌陀佛好?

念佛,廣義上說,是稱念佛菩薩聖號。而關於所念的名號,不論是佛還是菩薩,只要大乘經典中出現的,你個人修學中最為歡喜、最親切、最受用的名號,就可以經常念。念哪一尊佛,信心很重要。對某尊佛菩薩的信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最終的效果。

這個問題,沒有人提出來之前,自己確實沒有多想。
因為,念佛與期生淨土,似乎有著某種必然鏈接,一般人也不會太有疑惑。直到遇到以下三個問題,才逐漸引起重視,進而查閱典籍,認真思考。

問題一:念地藏菩薩,能不能往生淨土?
問題二:念藥師如來,是不是只能到東方淨琉璃世界、而去不了西方極樂世界?
問題三:念觀音菩薩好,還是阿彌陀佛好?
這三個問題,實際上都是關於持名與淨土的關聯性問題。

持名念佛與淨土
首先,我們要正確理解佛號的「作用」和念佛的「本質」。
持名念佛,不是唯一的修行方式,但確實歷代祖師公認的最有效的方式。
從南北朝時期的曇鸞大師,到隋代智者大師、吉藏大師,再到唐代玄奘大師,以及禪宗諸多祖師,無不念佛,尤其是晚年修行都不一而足地回歸念佛。而這種所謂的回歸,同時也是一種理論到實踐、踐行到抉擇、篩選到凝練的最終呈現。
當然,歷代祖師不局限於念「阿彌陀佛」,比如唐代彌勒信仰盛行的時期,玄奘大師晚年念的就是「彌勒尊佛」。

說遠一點,早在原始佛教時期,世尊便教經行曠野而心生恐懼的比丘們念佛,這也是佛教最早出現在阿含部類經典中的念佛形態,即「六念法」:

佛告比丘:「復有六不退法,令法增長,無有損耗。一者念佛,二者念法,三者念僧,四者念戒,五者念施,六者念天。修此六念,則法增長,無有損耗。」
——《長阿含經》卷二
基於此,包括很多大乘經典所談,我們可以發現,佛教對於「念佛」二字的定義,其實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即:並不局限於只能稱念「阿彌陀佛」,只能往生「極樂淨土」。
只不過近現代淨土宗的流行,大家形成一個固有的觀念是:念佛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專屬。
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應該嘗試打開「念佛」的概念局限。

■ 廣義上的念佛
念佛,廣義上說,是稱念佛菩薩聖號。而關於所念的名號,不論是佛還是菩薩,只要大乘經典中出現的,你個人修學中最為歡喜、最親切、最受用的名號,就可以經常念。念哪一尊佛,信心很重要。對某尊佛菩薩的信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最終的效果。

■ 狹義上的念佛
念佛,狹義上說,是稱念「阿彌陀佛」,四字或六字洪名。但要注意,經中說:「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如是。」又說:「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就表明,你念「地藏菩薩」也好,「文殊菩薩」也好,當你往生去到淨土,會發現,諸大菩薩都在,祇園法會未散!

■ 外延上的念佛
念佛,在外延上,也是比較寬泛的概念,「制心一處」,是念佛的目的;「歇去凡心」,是念佛的受用;「信心清淨」,是念佛的效果;「得生極樂」,是念佛的歸宿。
於此,禪修時可以念佛,隨著出入息,慢念佛號,成為很多開悟禪師推薦的方法。聖嚴法師就提到過,初期禪修為了能夠快速進入「止」的狀態,可以配合佛號調整呼吸,具體而言,吸氣之後,勻速呼氣,此時念「阿彌陀佛」一聲,如果氣還沒有吐完,可以加一個數字「1」,再下一次念佛,增加數字為「2」。這樣,能夠以佛號加數字的方法,盡快保持專注。

念佛去哪裡?
關於念佛去哪裡的問題,印順法師也有過開示:平生念藥師佛,如果宿世與西方有緣,臨終時也是得蒙彌陀接引生西。所以,念哪一尊佛,不一定就決定你非得去哪一方淨土,而是看個人福報因緣。
同理,念其他佛名,如果與娑婆世界有緣,你仍然會在此土繼續修學度眾,不同的是,你會因為念佛,看到娑婆恆淨,亦因釋迦如來功德莊嚴。
當你推開淨土的大門,會發現,佛國世界,土土平等。所以,別著急,也別多想,念佛是為了安心,安心就是去除雜染,由此:心淨國土淨。
此外,關於哪一尊佛菩薩聖號更好的問題,其實答案很簡單: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你要辦一件事,如果大領導能幫你,小區街道辦的阿姨也能幫你,你找誰?此時,你需要關注的是事情的解決,而不是辦事人職位的高低。
念佛,切記朝三暮四,在於長期堅持。在反復的堅持中,才能看到自己的韌性,去除自己的惰性。
總結一下這一期的要點:
一、念佛,選擇你最親切的佛菩薩聖號就行;
二、念佛,安心為要,其他先別多想;
三、念佛,不是從污濁去向乾淨,而是讓你發現,當下即淨。
文章來源:上海玉佛禪寺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