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有2個“不求”,不能不知道!

0
25

拜佛有2個“不求”,不能不知道!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
許多人常去寺院燒香拜佛
祈求家人平安幸福、事業高昇
財富增長、婚姻幸福……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如願以償
求願想要實現是有前提的

那麼,願望實現的
前提是什麼
一“心誠則靈”,我們求願,必須要有著至誠心。

二“符合因緣”,佛教告訴我們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如果自己未曾種下過善因,那你就是再誠懇的求,也求不來善果。

而在去寺院拜佛求願時,有兩個事情是不能求的,你應該要知道。

施恩不求回報
在我們行善時,一定要注意一件事情,那就是施恩不求回報。行善積德有陽善與陰德之分,陽善就是被他人熟知的事情,陰德就是自己行善了,卻沒有人知道。

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如若真的想要獲取更大的福德利益,就一定要不求回報,悄悄地行善,不炫耀自己,不貪圖功名,不渴求他人回報,做到真正的無私助人,那麼福報自然就會來臨。正如古人雲:“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不求他人受難
有些人在生活中無法通過正當途徑來尋求解決方法時,就會來到佛菩薩面前“告狀”,祈求佛菩薩幫自己出這口惡氣。但這樣的想法是非常危險且沒有智慧的,因為沒有智慧,不懂得因緣和合的道理。世上本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一切都是因緣成熟後的果報現前。

佛教最為講究因與果,為什麼有些人,你看第一眼時,就覺得特別親近有緣;有些人,卻會升起厭惡心理。這就是因為你們之間的緣分不同,在過去種下的因緣也不同。
因此凡是今生的磨難與他人的敵意,都是因為自己過去曾傷害過他人,種下來惡的種子。我們應當做還債去想,而不是一心報復,唯有當自己明白了因果的道理,放下仇怨,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為什麼佛菩薩面前,不可求他人受難?試問你奉若神明的佛,卻成為了傷害他人的魔,那還是真正的佛嗎?

當我們了悟佛教因緣的道理後,再去求佛就會更加的有效且靈驗了,因為萬物皆空,因果不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當我們在明白因果,並不斷行善時,自己所渴望的善願就會逐漸的實現。(轉載)

評論

評論